仓孝和

更新时间:2023-10-12 16:22

仓孝和(1923~1984年)民主革命活动家,现代教育家。生于天津,祖籍河南中牟县。历任中共平津学委职业青年支部书记、北京教师学院副院长、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

人物经历

仓孝和1941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学系,并开始和中共地下党组织发生联系。1945年夏,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他带领二三百名重庆、成都等地大中学校进步学生进入中原解放区,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仓孝和受党的委派到北平育英中学任教,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参与了对傅作义及其他国民党将领的争取工作,挽留了不少著名学者,教授,为北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仓孝和曾担任育英中学(现25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在接管和改造这所1864年建立的旧教会学校的过程中,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1953年,仓孝和调任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并于次年在此基础上筹办北京师范学院。在建校办学过程中,仓孝和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师范教育思想:如“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长期加以贯彻”、“教学过程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力工作的能力”“面向中学是师范学院的重要内容”等等。1961年仓孝和曾率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最后写出了长达48万字的总结报告,配合“高校六十条”的传达和贯彻,对于纠正1958年“教考”给学院造成的混乱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仓孝和倍受摧残和折磨,以至数度濒于死亡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调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83年,仓学和重返北京师范学院,任院长。他以昂扬的政治热情,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负责精神开始重振北京师范学院。由于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成果,加之吸取了“文革”的教训,这段时期他的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包括“振兴科学必须从教育开始”“教育优先是规律”,“师范是教育之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一切以学生出发,为了学生的思想”、“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

1984年,仓孝和率团访问美国途中糖尿病突然恶化,回国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