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9 12:07
「庶族」与「仕族」这一区别,是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社会阶层划分方法。仕单独来看,在汉语中有“官”的意思,仕族本来是指魏晋时代形成的封建贵族,它们在历代都由于门第显赫可以因此而获得官位,虽然不一定是世袭,但已经和庶族即平民形成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明显区别。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就是这种现象的描述。
仕族的形成是古代儒仕和富庶宗族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以来,伴随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不断完善,“仕”的阶层在社会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专制君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采用限制世卿贵族的政策,一方面又大批起用“仕”这一社会阶层来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这就促使“仕”的阶层迅速膨胀。
与战国相比,汉代仕人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呈下降的趋势。战国仕人可以奔走四方,朝秦暮楚,合则留,不合则去。而汉代的仕人则只能像被豢养的家畜一样受人摆布驱使,乞讨残羹冷炙。仕人别无出路,只好千军万马都挤在入仕这一条独木桥上。因为希望入仕的仕人数量和君主的需求数量之间反差太大,供过于求,所以必然造成仕人地位的下降,皇帝对仕人可以任意摆布。东方朔对此深有感慨地说:“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虎;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东方朔传》)
汉代仕人在皇权面前之所以显得如此卑躬屈膝,低三下四,以及由此造成的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感,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缺乏实力和政治上有求于皇权。正因为如此,从汉武帝推行崇儒政策开始,儒仕开始不断注意财富积累,富贵宗族也开始向儒仕化方向发展。宗族的财富与儒仕的文化相结合,终于形成一股新的具有社会影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东汉中期开始不断形成的仕族阶层。
这些仕族阶层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作为尊奉儒家的官僚机构的入选者,他们具有优越的入选条件。他们不但授徒讲学,桃李遍布天下,而且由于其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一种新的累世公卿的局面。这就使得仕族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二是较西汉而言,这些仕族阶层的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善。
由于仕族阶层到东汉后期已经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上统治者在战乱时代需要这些大族在经济和军事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从曹魏开始,皇权就对这些仕族阶层从政策上给予许多优惠和倾斜,从而使仕族的实力更加得到迅速壮大。
以上情况清楚地说明,到了魏晋时期,仕族阶层的经济实力再也不是西汉时期仕人的那种寒酸委琐之状。仕族与皇权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仕族已经不是当年向皇帝摇尾乞怜的寒酸仕人,而是令皇帝不敢小觑甚至对其具有不可低估的掣肘作用的强大社会群体。如果说这一历史巨变魏晋人自己还来不及充分认识和把握的话,那么到了刘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刘义庆本人和他的门客都对此有了十分清晰的认识。史书从各个角度对仕族在经济实力方面的变化及其对仕族精神面貌的影响都作了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