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市镇

更新时间:2024-09-05 10:19

仙市镇,隶属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位于沿滩区北部,东与大安区为邻,南与瓦市镇相连,西与卫平镇隔河相望,北与自流井区接壤。行政区域面积为55.3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仙市镇户籍人口41039人。

历史沿革

原属富顺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仙市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置仙市乡。

1995年,姚坝、仙市、大岩3乡合并为富顺县仙市镇。

2005年8月,属自贡市沿滩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仙市镇辖仙滩1个居民委员会,坳店、洞山、云溪、五七、水口、焦湾、姚湾、象山、鱼洞、华丰、箭口、石塔、月合、芭茅、上水、天成、瑜龙、马丘、余家、大岩、百胜、南和、石桥、八斗、柏树、狮吼2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仙市镇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仙滩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市镇位于沿滩区北部,东与大安区为邻,南与瓦市镇相连,西与卫平镇隔河相望,北与自流井区接壤。距自贡市区11千米、沿滩区政府1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为55.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仙市镇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气候

仙市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短,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60毫米。

水文

仙市镇境内河道属沱江一级支流釜溪河流域,总长13千米,另有长滩河由东北向南汇入釜溪河,河流长10千米。

人口

2011年末,仙市镇辖区总人口4.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00人。总人口中,男性2.13万人,占51.6%;女性2万人,占4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彝、回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3.3‰。

2017年,仙市镇常住人口39256人。

截至2019年末,仙市镇户籍人口4103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仙市镇财政总收入1.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0万元,比上年增长36.2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20万元,增值税7.5万元,企业所得税2.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493元,比上年增长15.8%。

2019年,仙市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5个。

农业

2011年,仙市镇农业总产值1.1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7.4%。耕地面积4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19600吨,其中水稻9000吨,小麦3000吨,玉米3000吨,水果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3600吨,以橘橙、草莓为主;油菜种植油菜5500亩,产量76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9万头,年末存栏1.7万头;羊饲养量2.2万只,年末存栏1.6万只;家禽年饲养量50.2万羽。

工业

2011年,仙市镇工业总产值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全镇生产总值的61%。以建筑材料、酿造业为主。

2018年,仙市镇有工业企业10个,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2个。

商业

2011年末,仙市镇有商业网点782个,职工1325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3.8亿元。

2018年,仙市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金融

2011年,仙市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73亿元,比上年增长9.84%;贷款余额4910万元,比上年增长7.06%。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仙市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7个;各类图书室27个,藏书4万册;县级文物保护点24个,文物保护单位1个。有线电视用户870户,入户率7.1%。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仙市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42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7所,在校生2382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86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仙市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54.87%。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5.89%,比上年增长1.23%。

学校: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东部新城校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仙市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病床89张,固定资产总值6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6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仙市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1户,人数520人,支出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197元,比上年增长20.9%;城市医疗救助12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57人次,支出4.4万元,比上年增长64.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7户数,人数1064人,支出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月人均61.7元,比上年增长18.7%。

2011年,仙市镇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敬老院1家,床位156张,收养农村五保126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53人,参保率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仙市镇有邮政代办所2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12份(册),邮政业务总量138万元,其中纯收入27万元。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900户,移动电话用户3000户,宽带接入用户65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20万元。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仙市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12.77万立方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4500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仙市镇镇区园林绿化面积0.83公顷。

历史文化

得名由来

相传,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羁,厌倦天庭奢靡,向往人间美景,一日携牡丹仙子、荷花仙姑与狮、虎、象、猴偷下凡间,在古仙市一带肆情嬉戏,乐而忘返,竟在河畔侧卧而寐。玉帝大怒,遂施法收回其灵魂,让其躯体留在人间化作山水。因此从高处看,古镇的山形地貌就像一位侧卧的美少女,釜溪河在此又有一滩,恰在仙女脚下,故名“仙滩”。民国元年(1912)改称“仙市”。

文化传说

发生在仙市古镇上的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也很多,收集成书的民间故事已有50余个。清朝皇帝御批的“萝卜案”,盐场阔少“罗五妹子”,以及民国时震惊盐都的“姚坝惨案”等,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除这些真实的故事外,在镇上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如“仙女”下凡、“金钟凼”、“石芽床”、“蛟龙出海”等等。

区域特色

仙市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等。仙市古镇有1400多年历史,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境域内形成橘橙、草莓、西瓜三大采摘体验业和休闲观光业,生态鱼、龙虾两大休闲垂钓业,高佳庄、“百胜慢餐”等乡村旅游景点独具特色 ,2018年创建为国家AAAA 景区。

交通运输

2011年,仙市镇有成自泸赤高速路过境;东距成昆铁路11千米。镇区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56班次,日均客运量2240余人次。

高铁站:自贡站

名胜古迹

四街:正街、半边街、新街子、新河街,布局近乎一个倒写的“正”字。据考证,古场本身修在两冲一榜一滩上,先修正冲正街和一榜半边街,后修建又一冲的新街、一滩的新河街。正街,是“正”字最下面的一横,是古镇最先修建的主街,长约242米。新街子,修于正街之后,故取“新街”,是“正”字上面那一横,长约80米。半边街,是“正”字中最长的一竖,因靠着釜溪河这边的房舍经常发生垮塌,仅剩靠山的半边,民间叫“半边街”,和长仅10米的羊肉巷构成了“正”字正中的一竖和一小横(羊肉巷:在正街和半边街修好后,留有一条小巷连接两条街。因这里以前专售卖羊肉,故取名羊肉巷)。新河街,是“正”字左面那一短竖,因为新修及靠近河边,故名新河街,长约50米。

五庙: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南华宫,以道教祖师“南华”老祖的封号命名,由广东盐商所建,又名金桥寺,由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名。天上宫,由福建盐商修建的同乡会馆,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东西长约55.8米,南北宽约30.8米,建筑占地面积1453平方米。江西庙是江西盐商所建立的会馆,现基本坍塌,仅存山神庙一座,庙内大殿里供奉的是东晋道士许逊。

一祠:陈家祠堂,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的地方,石柱上刻有“花发盐城驿道,春归古镇宗祠”,出自自贡书法家郭光岚之手。

三码头:古镇的上中下三个码头,上码头专供运盐船卸货装货,中码头供运送古镇居民日用百货,下码头则停靠居民出行的摆渡船。

一鲤(里)三牌坊:一里之内有三个不同建筑特色的牌坊。

著名人物

曾以参赞名义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被誉为“川报第一人”的宋育仁和北大教授王楠生就启蒙于此。清末辞官隐居的大儒名仕罗金声、宋时湛便长期隐读仙女峪,这里还是当年威震成渝等地传奇武林高手“罗瘸三爷”的裔胞之地,除奸铲霸、誉满乡里的“李蓝义军”部将头领“李千斤”和民国少将兰蔚,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仙市镇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1992年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7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确定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2011年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4年确定为省级“百镇建设”示点镇;

2016年仙滩社区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2018年,省级最美古村落;

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2019年评为四川省首批文旅特色小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