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39
大壁虎(学名:Gekko gecko):是壁虎科、壁虎属的动物。体型较大,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紫灰色、橘黄色斑点,尾有白色环纹。吻鳞不接鼻孔。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14纵列。指、趾间微蹼。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3个,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26个。
成年大壁虎全长可达30厘米。尾长与头体长相等或略长,是最大的一种壁虎。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色灰白而有粉红色斑。头大,略呈三角形,躯干背腹扁平,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长短适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单行皮肤褶襞;除第一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与趾间仅有蹼迹。雄性具肛前孔20余个。吻鳞不接鼻孔。体型较大,全长可达30厘米以上。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约12-14纵列。指、趾间微蹼。尾基每侧肛疣1个或2-3个,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26个。头体长为尾长的1.01-1.23倍,吻长大于眼径的两倍,吻鳞略呈五角形,不接鼻孔,体背面被多角形小鳞。尾稍纵扁,基部每侧具1个或2-3个肛疣,尾腹面被较大之方形鳞,中央无横向扩大的鳞板。生活时背面呈蓝灰或紫灰等颜色,具砖红色及蓝色的花斑,液浸标本体背面褐色,具不鲜明的砖红色及蓝灰色花斑。在颈及躯干背面。蓝色花斑形成6-8条窄横斑。四肢及尾背亦具横斑,尾背的横斑6-8条。幼体尾部为黑白环相交替,黑色环宽。体腹面为肉色。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在中国广西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石灰岩构成的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树木并有供其饮水的水源,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在云南的栖息环境有3种类型:一为树洞中,二为房舍环境,三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种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四周多农田。
大壁虎通常在3-11月份活动频繁,12月至翌年1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大壁虎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马上死去,并且会触发反射弧,使尾巴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壁虎的断尾巴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谬说法。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不过,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
大壁虎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大壁虎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大壁虎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大壁虎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泰国、东帝汶和越南。
引进:瓜德罗普、中国香港、马达加斯加、马提尼克岛、新加坡、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夏威夷群岛)。
疑似存在和引进:伯利兹。
来源不明:中国台湾省
存在不确定:中国广西。
存在不确定和来源不确定:中国(福建、广东、贵州、西藏和云南)。
大壁虎的繁殖期一般在5-6月间发情交配,6-7月为产卵高峰期。5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6-7月产卵最多,其持续期约4-5个月。每次产2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5-7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35-45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8厘米。广西桂南地区8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3月才能孵出,需时198-205天。10月至3月为冬眠期。
大壁虎在繁殖季节在交配期间,如果雄性过多,往往会因为争雌而打斗。雄性与雌性交配时,通常用嘴抓住对方。为了吸引伴侣,雄性可以在广泛的区域内听到雌性发出的信息。这信息种响亮的“对叫”声重复多次。雄性从后面接近雌性,从一侧到另一侧移动,同时用牙齿将雌性固定在适当位置,咬住颈部。雌大壁虎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大壁虎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将椭圆形的硬壳卵(从3毫米到45毫米)固定产在一个坚实的巢内,这些卵会被父母守卫,直到孵化。在囚禁中,大壁虎饥饿时很容易吃自己的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2017年评估,大壁虎是其分布的大部分范围内的常见物种。 尽管全球的野生种群基本很稳定,但该物种在泰国的城市地区被认为不如历史上常见。尽管在2017年的3到6年前出现了短暂的收藏热潮,但它在菲律宾仍然很普遍和普遍。该物种通常在印度尼西亚的低海拔地区很丰富。全球物种数量趋势未知; 虽然干扰正在增加合适栖息地的可用性,但该物种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捕抓压力。 党等人。在2007年,根据专家意见估计,越南在1980-2000年期间的数量下降幅度高达20%。它是桑德班斯(Sunderbans) 的优势物种。在中国,该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似乎很少见,并且正在减少。
据中国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林地区外,其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东北长白山区有分布。1967年以前,大壁虎资源相当丰富,年均产量可达24万对,最高年产量达到40.8万对,60年代初期每年的收购量仅为5.3万对,1963-1965年产量上升,平均年收购量约37.8万对;1968-1976年产量基本保持在15万对左右;1978年以后大壁虎资源迅速下降,年平均收购量约3.86万对。
1995年对广西陇瑞自然保护区大壁虎调查表明,每年在陇瑞自然保护区被捕杀的大壁虎在2400只以上。
1998年前后,中国大壁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
2008年5-6月,对弄岗自然保护区调查发现,弄岗片大壁虎较多,陇山片和陇呼片分布较少,估计种群密度为13.45对/平方千米。
中国大壁虎的数量已急剧减少,几近枯竭。因为用于传统中药材,大壁虎被大量捕捉,产量剧减,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刺激群众捕猎,以至陷于枯竭状况。此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大壁虎的栖息地逐渐缩小,也是影响它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开始人工驯养及繁殖的研究,但规模甚小,且在饲料及繁殖问题上未能很好解决,很难说已经成功,更谈不上大规模增产满足市场需要。
保护措施:
大壁虎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刑法第341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统计,每年中国对外出口大壁虎的数量在40万只以上,而进入90年代前期,每年只有不到20万只,到了后期,数量急剧减少,每年采集量不足7万只。
非法国际贸易:
2000年1月,云南省祥云县公安局查获走私大壁虎5,580只。
2006年8月2日,拱北海关向珠海市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移交查扣的约328千克大壁虎干。
2005年,深圳海关缉私局查处6,882只大壁虎干。
2006年5月,厦门海关缉私局查获走私入境的3,860只大壁虎。
2008年4月,广州森林公安分局查获走私大壁虎10只。
2013年12月,肇庆市高要区查获非法收购40条大壁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