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22:18
古,称宜招、义昭、仙寨。
民国时期,为宜招乡。
1958年,建立红旗公社。
1959年,改称仙都公社。
1984年,改为仙都乡。
1991年,乡改镇。
2011年末,仙都镇辖岭埔、云山、下林、高村、招山、招坑、送坑、上苑、大地、市后、仙都、中圳、先锋13个行政村,下设13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仙都镇下辖10个行政村:仙风村、中圳村、仙都村、市后村、招山村、招坑村、岭埔村、云山村、下林村、高村村,人民政府驻仙北路88号。
仙都镇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嶂,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境内最高峰九龙廓位于先锋、下林、云山交界处,海拔950米。
仙都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20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仙都镇境内温水溪属九龙江流域,由云山溪和大地溪交汇于市后村。
2011年,仙都镇有耕地面积1.7万亩,人均0.57亩。
2011年末,仙都镇辖区总人口3万人,以汉族为主。有高山族35人,占总人口的0.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4人。
截至2017年末,仙都镇常住人口为28328人。
截至2019年末,仙都镇户籍人口为30777人。
2011年,仙都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0元。财政总收入14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0%。截至2019年末,仙都镇有工业企业225个,其中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2011年,仙都镇有林地面积8666.7公顷。茶叶产业是仙都的特色产业,全镇现有铁观音、肉桂、黄旦等优质茶3000公顷,茶叶加工户3000多家,县级茶叶加工企业13家,“QS”认证企业11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
2011年,仙都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职工0.12万人,全镇工业总产值11.4亿元。2006年以来,全镇共签约工业项目17个,引资12.85亿元。2011年,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91亿元,比上年增长5.6%。
2011年末,仙都镇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54亿元,比上年增长9.5%。
截至2011年末,仙都镇有小学10所,初中1所,专任教师129人,学生17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教职工101人,在校生703人。有幼儿园14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2所。2011年,教育经费13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2011年末,仙都镇有基层文化中心户167户,农家书屋10个。
2011年末,仙都镇13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开通数字信号电视基本频道70个,数字信号电视付费频道66个,模拟信号电视频道24个。
2011年,仙都镇华侨医院由林德昌等十位华侨筹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有医务人员30人,设、内、外、妇、儿、骨伤5个临时科室,化验、B超、放射、手术室、预防五个辅助科室。
2011年,仙都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3户940人,支出60935元,月人均64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5%。
2011年,仙都镇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达10000门,开通农村宽带接入业务用户3000多户,固定电话用户7700多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万户。
给排水
2011年,仙都镇有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仅供部分居民使用,其余均使用自供水。
供电
2011年,仙都镇有中小水电厂20多座、总装机容量1万多千瓦,以及一座总投资4000万元的110千伏枫林变电站,农网改造全部完成。
2011年,仙都镇有308省道金上线贯穿全境,班车通达泉州、漳州、厦门等地。镇区主干道基本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全镇13个村民委员会村村通水泥路。建有一家长运客运站、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公交车站、三个货运中转站,日承载能力3000人次、100吨货物以上。
仙都镇因原乡人民政府驻仙都村得名。
仙都镇境内除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世界文化遗产重要部分大地土楼群外,还有县文物保护单位玄天阁、慈西庵、仙亭、蒋氏宗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