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家村

更新时间:2023-01-17 17:15

仝家村是在仝氏族人在各个时期迁移到各地后使用的族群同住村落名称,现在中国各省市及直辖市下多有仝家村村庄,河南、山东和江苏是仝家村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

仝家村介绍

1.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垛石镇仝家村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垛石镇的仝家村,在垛石镇西北4公里,南靠省道249线。据传,明朝永乐年间,该村仝氏先人从枣强迁至此地,取名为仝家村。现有仝、郭、周、杨、王、李、刘、陈8姓。全村80户,350人,耕地610亩,党员13名。1955年成立党支部,1967年成立村农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村外出务工青年越来越多,为本村发展注入了活力。该村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已初步完善,2005年人均收入2900元。

2.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仝家村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的仝家村,在水坡镇东南3公里,北靠瓦岗村,南接武家村。据传说是岳飞攻打开封时,没有走脱的金人隐姓埋名迁移到此地,取名仝家村。现主要有仝姓200多户,800人,村中另有赵、李、夏、雷和王姓几户人口。

3.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鲤溪镇仝家村

(1)以仝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仝家,辖上仝家、下仝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31.3公顷,180户,773人。

(2)湖南永州,最典型的是“仝”姓。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义。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分居鲤溪上、下仝家村。

待考证

湖南省宁远县鲤溪镇仝家村

南省宁远县鲤溪镇仝家村仝姓始祖生平及真实身份考证,族谱记载:始祖夹谷必烈秃,辽东人氏,与元顺帝同乡。时为御前指挥,蒙古人,生于大元延佑五年(约公元一三二五年)五月十八日午时,殁于大明洪武三十一年(约公元一三九八年)八月十五日午时,享年八十有一岁。娶妻邓氏,闺名秀娘,育有三子:长子华、次子英、三子雄,享年七十有七岁。其中华公生于大元至正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丑时,殁于大明正统七年四月十二日子时,享年八十有一岁;英公生于大元至正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巳时,于大明宣德三年征镇广西梧州府病故。(享年六十四岁)。时为督府总管,征镇广西梧州府;雄公生于大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初五子时,殁于大明正统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子时,享年八十有二岁。洪武二十八年,担任副总镇总旗。

始祖因何事前来宁远安居乐业?一直以来是一个谜。据族谱记载:“始祖自惠宗至正末年以都指挥使奉诏湖广平瑶,后值元顺帝归驻应昌,国已属明,遂隐于邑之北境,由平乐堡徒居太平堡,厥后尚、宽二公复买高家山立宅,合上、下二族。”即是说,始祖夹谷必烈秃是奉元顺帝的诏书,以都指挥使的身份来湖广平定瑶民叛乱,后来明朝兴起,元朝灭亡,元顺帝退居关外,于是乎就隐居于宁远之北,由平乐堡(今鲤溪镇下庄村)迁居到太平堡(今上仝家村)。之后尚、宽二公又买高家山立宅,成为上下仝家。根据族谱,很难断定始祖的渊源,来自何支派,是否蒙古族。因为修谱之初时日已远,系本族第十三代前辈(朝字辈)因没有辈分,取名混乱,上下无序而始修。之后虽又作了两次续修,但因当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只是人云亦云。朝字辈之前还有十二代没有排辈,本族之事也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声口相传。历经十二世,恐愈来愈失真,或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事不便相传,所以可能与史实有所出入。据推测,始祖夹谷必烈秃,应是元朝末年兵部尚书佟福国公之五子戡。作出此推断的理由至少有五:其一,两人身份相近。族谱记载:“始祖夹谷必烈秃,辽东人氏,与元顺帝同乡,时为御前指挥。”御前指挥是个什么官衔?查证元朝官制,没有这个官衔,只能理解为皇帝面前的御林军将领。而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之子的身份恰好与之相符。据全国仝姓族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仝姓》一书介绍:仝福国、字文瑞,至正初(1345年左右)登进士第,御赏榜名密尔麻和谟,始士元。1353年帝诏授福国兵部尚书,总制天下军马,镇守潼关,其兄辅之。当时仝福国带领他的六个儿子:长子戎、次子战、三子戟、四子戵、五子戡、六子戬谐其兄福新及四个侄儿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战于潼关,并数次打败明军。其二,来湖广的时间相近。族谱记载:“始祖自惠宗至正末年以都指挥使奉诏湖广平瑶”。而《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仝姓》一书介绍:至正十五年(1355年)即元朝末年,元顺帝腐败。脱脱被罢相,哈麻专权,革去了佟福国潼关总镇之职,致使佟福新、佟福国两兄弟解甲隐居,为避祸改“佟”为“仝”。《仝氏族谱》中《福新公传略》记有:公曰“为尽忠节,解甲告病还乡,间或幸免于祸”。公弟曰:“弟也有此意,徐州睢邑,诸多相识,我率子隐居”。公曰“佟久士元,屡与明拒,元灭恐累及子孙,可洁身远遁自隐,更佟为仝”。其三,隐居地点相同。《女真族的一支后裔—仝姓》一书介绍:仝文端元末弃官隐居睢宁,明初朱元璋派刘伯温奉诏征之,但文端守义不屈,命长子留睢宁,二子去辽东原籍,三子去陕西,四子去河南,五子往湖广,六子往燕京,嘱毕饮鸩而卒。而今二子、三子及五子下落不明。据考证:整个湖南省内只有宁远县鲤溪镇上、下仝家村才有仝姓。广西梧州的仝氏应是英公之后或其将士之后。其四,改姓“仝”的时间相吻。据族谱记载:“始祖为夹谷氏,二世姓仝”,为什么始祖不用“佟”而返古“夹谷”,可能是隐姓埋名之故,正如只说是蒙古人氏,而不说是女真人一样。族谱记载“奉诏到湖广平瑶”之说值得怀疑,应是到湖广隐姓埋名才可信。若是奉诏平瑶,肯定带有相当数量的军队,昔日军士的后人何在?据考证仝家村附近的村庄都是以后才迁来的。若是平瑶“领兵驻扎东舂太平堡”,那么发展到现在就不是仝家村,而已成镇,甚至成县。而佟文瑞公与其兄在潼关分别时相约:从第二代起改“佟”为“仝”,好日后相认,文瑞公并要留守睢宁的长子戎公首先改为“仝”姓。其五,名字意义相通。戡的词义是平息,用武力平定战乱,而必烈秃中的“秃”字,有精光之意,即一定把敌人消灭精光,从而平息战乱。以上推测当否,若始祖有灵,泉下有知,请托梦告之。在此,请全国各地仝姓族源研究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幸甚!并请后来者详细考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