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

更新时间:2023-10-20 20:35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于《薛福成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作品原文

奏为海防要图分别缓急,遵旨妥筹,恭折密陈,仰祈圣鉴事。窃臣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十一月初二日奉上谕:梅启照奏请整顿水师拟定各条开单呈览一折,所称请饬船政局及江南机器局仿造铁甲船、预筹购买外洋铁甲船及枪炮等件,推广招商局船赴东西洋各国贸易,添设海运总督,设立外海水师提督,裁改海疆各种笨船,严防东洋练习水战,长江水师添拨中号轮船各节,系为自强起见,著李鸿章、刘坤一按照折内所陈悉心筹商妥议具奏,原折单著钞给阅看等因。钦此。仰见圣主整饬海防,虚衷博访至意,曷胜钦服。从来御外之道,必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无论用刚用柔,要当豫修武备,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自泰西各国竞起争雄,陆兵以德国为最精,水师以英国为最盛,至其船坚炮利,则无论国之大小,莫不精益求精。盖外洋以战立国,分争互峙,实有不能不尚武之势。萃千万人之心思才力,以治战舰枪炮,遂月异而岁不同。日本虽蕞尔弹丸,近亦思学步西人,陵侮中国。夫以中国风气较迟,地广民众,为各国所环伺,即使俄与日本暂弭衅端,而滨海万余里,必宜练得力水师,为建威销萌之策。揆之事势,固难再缓。梅启照所谓讲求船炮,诚思患豫防、绸缪未雨之至计也。

查原奏单内第一第二条,请令船政大臣及江南机器局仿造铁甲船。从前闽沪轮船多系旧式,以之与西洋兵船角胜,尚难得力。闽厂后来所造“扬武”等数船,则渐渐合用矣。然欲仿造铁甲船,尚恐机器未全,工匠未备,不若西洋购材制料,取携较便,厂肆既多,可以任意选择。惟是中国制造之法,宜渐扩充,果使所造行驶之速,锋棱之利,不逊于洋厂,虽需费稍多,亦可免洋人之居奇,开华匠之风气。拟请敕下船政大臣详查该厂仿造铁甲,究须添备机器若干,船长广及吃水若干丈尺,铁甲厚若干,仿照何项新式,每点钟能行若干里,约须造价若干,详细酌估具复。如能合算,即以应购铁甲之费,附入该厂,克期造办。至沪局制造枪炮弹药各项,工器太繁,经费支绌,已饬停造轮船。同治十三年,试造小铁甲船,不能出海,炮位布置,亦不合法。虽该局机器略备,而无精熟此道之员匠,于西洋新式,隔阂尚多,似可缓议也。第三条请俟俄事定妥,仍速购铁甲船。臣前奏明南洋与台湾购铁甲船二号,北洋购铁甲船二号,合共四号,断难再少。现据电报,已在德国船厂订造钢面铁甲一只,汇集各国新式,核开价目。船炮两宗,约需规平银一百四十万两。而添购鱼雷、电灯及回国运费,尚不在内。盖既购利器,须择其最新之式样。亲历英、德各厂,再三悉心考校,始行定议,自必确有所见。惟臣初次请拨两船之款,仅得福建六十万两,出使经费两次借拨六十万两,部饷三十万两。本多短绌,今需价稍昂,计两船不敷已一百数十万两。至续请两船所指淮南盐捐及招商局官款,即使如数拨济,尚短百万,焦灼莫名。臣已函告,商令此后定船,如能较前价稍减,或此间筹足款项,方可续订。第已定之一只,除先汇英银二十万磅,合银七十七万五千余两外,将来分期续汇,只有尽借拨出使经费,及部饷三十万,酌量匀凑。若续订一只,所短百万以外,应请赦下总理衙门、户部迅为筹拨的款以济要需。至南北洋经费,短解日多,臣于三月六月间两次奏催,请比照京饷章程,预定延欠处分。经户部议复,奉旨俞允在案。惟尚无分别藩司督抚明文,各省报解,仍不及八成之数。今梅启照拟请将藩司照贻误京饷例议处,督抚于藩司处分上减一等议处,实与前次部议相符。且边防海防,无分轩轾,陕甘既比例京饷,则海防岂可歧视?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自此次定章以后,倘再有拖欠迟逾,均即照例议处。惟原拨经费四百万两,除去福建、广东截留之款,即使解足八成,合南北洋不过得二百万余两,每处仅得百余万。目前添购后膛枪炮及水雷、电线等项,需用繁巨,以后船只到齐,岁费实苦不支。是欲购大宗船械,非随时另筹不可,铁甲船尤非另筹不可也。第四条请推广招商局船,赴东西洋各国。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近来该局“和众”、“美富”两船,已往旧金山、檀香山等埠。明春拟派“海琛”船运载兵弁赴英,验收碰快船回华。均足为商船出洋之先导。然此事须逐渐扩充,非仓卒所能收效。至日本自设轮船公司,关税独减。中国商轮前往,榷税加重,故局船因亏耗而停行。所请酌派“丰顺”、“保大”试行东洋之处,应暂缓议。第五条请添设海运总督。查运河为黄水梗阻,每岁止能运十万石,而百万石断不能运,诚如梅启照所言。然往时河运,费多弊重,以有仓场,有漕督,上下各衙门,层层钤制也。今海运百万石,招商局与沙船、宁船分运,毫无贻误,经费较省,流弊尚少。若于烟台添设总督,多一衙署,即多一重胥吏丁役需索之繁,恐经费渐难撙节,弊端仍难净除。如虑海上有事,固非空设一大员所能为力。如令其节制沿海水师,则既有南及各省督抚,又有添设外海水师提督,又设漕督,未免号令纷歧,事权不一。应请无庸置议。第六条请将海疆各种笨船一律裁改。臣于同治十一年五月、十三年十一月,两次奏请将各省红单、拖罟、艇船舢板等项,分别裁并,抵养轮船。前福建抚臣丁日昌亦尝奏称:裁并五十号艇船,可养给一号大兵轮船;裁并十号阔头舢板,可养给一号根钵轮船。臣于去年十一月,议复丁日昌条陈折内,奏称:艇船兵饷较俭,间能捕盗于浅水之处,以辅轮船所不逮,虽未可尽裁,请择其窳败无用者,量加裁撤。今梅启照请将各种笨船,除多桨可以逆风者,暂留少半,余皆裁改,与臣等前议大致相同,意在腾出饷项,化无用为有用,实为救时要政。拟请敕下沿海各省督抚悉心酌度,力任怨谤,认真办理。第七条请严防东洋。查日本国小民贫,虚㤭喜事,长崎距中国口岸不过三四日程,揆诸之义,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至朝鲜为东三省屏蔽,关系尤巨。臣前劝其与西人立约,并导以练兵购器,无非望其转弱为强。他日如该国有警,或须派兵应援,或别有救急之方,固当惟力是视也。第八条请设立外海水师提督。从前丁日昌有设立北洋、中洋、南洋水师提督之议,与前督臣所陈沿海七省、沿江三省,归并设防之说,大旨略同。北洋俟铁甲二船购到,海上可自成一军。拟请添设水师提督额缺,其体制应照长江水师提督之例,节制北洋沿海各镇,按期巡洋会哨以专责成。南洋船只,亦尚未齐,或如梅启照所议,暂将统领轮船之松江提督,改为苏浙外海水师提督,节制苏浙沿海各镇。拟请敕下,察酌情形,随宜妥办。惟闽、粤、台湾,与松沪相去辽远,势难兼顾。且福建统领轮船之提督彭楚汉,与松江提督李朝斌,望均势敌,难相统摄,似应与广东联为一气耳。第九条请令海疆提镇练习水战,大致即是设立外海水师之说。梅启照谓水能兼陆,陆不能兼水,敌船可以到处窥伺,我挫则彼乘势直前,彼败则我望洋而叹,洵系确论。夫水师所以不能不设者,以其化呆著为活著也。今募陆勇万人,岁饷约需百万两,然仅能专顾一路耳。若北洋水师成军,核计岁饷,亦不过百余万两。如用以扼守旅顺、烟台海面较狭之处,岛屿深隐之间,出没不测,即不遽与敌船交仗,彼虑我断其接济,截其归路,未必无徘徊瞻顾之心。是此项水师,果能以全力经营,将来可渐拓远岛为藩篱,化门户为堂奥。北洋三省,皆在扞卫之中,其布势之远,奚啻十倍陆军。即此以观,而南洋之利用水师,亦可想见。然所以议之数年尚无成者,以无大宗经费购办铁甲船快船也。窃查定制,各省绿营兵数六十余万,岁饷约二千万两。迩者直隶、河南、两江、闽、浙、湖北等省,皆加饷练兵,其余岁发兵饷,自五六成至七八成不等。然自剿办粤、捻、回各逆,专倚勇营。迨内地肃清,各省复不能不酌留防勇以资弹压,而绿营则竟无可调用,其兵糈则姑循守旧章,是多一倍饷额也。自海上防务兴,而筑炮台、造战舰、购枪炮、练海军,厥费甚巨。原所以代绿营、勇营之用,而绿营、勇营仍未少减,是又多一倍饷额也。中国财用本不甚裕,而有此三倍之饷额,所以愈形支绌。今海上如有水军一枝,胜于陆勇数万人;陆勇一枝,胜于绿营数万人。值此多事之秋,勇营分防要地,尚难裁减。如欲实事求是,整军经武,惟有稍汰绿营,积存饷项,以为购造船械、创立海军之经费。拟请敕下各疆臣,查明该省绿营兵现存实数,除加饷练兵省分,及边要各镇,或难骤减,其余酌度形势,通减二三成。汰减之法:凡老病死亡斥革之卒,皆空其额,不复挑补;沿海营兵,可挑入水师者亦如之;每岁疆吏核明所减兵数,与所节饷数,咨报户、兵二部。户部即提出此款,拨归南北洋,为筹办海军之用。如此数年后,或有成数可稽。夫今之议者,颇谓勇营亦有流弊,不如绿营经制之兵。若汰经制之绿营,而立经制之海军,一转移间,可收实用。且所减仅二三成,而又出之以渐,措办尚无窒碍。裕饷强兵之道,舍此似无他术也。第十条请长江水师添拨中号轮船。查前侍郎臣奏请添造十七八丈之中号轮船十只,为江阴以下海防之用。奉旨敕下两江、福建、广东各省筹办,果使款项应手,克期赶造,则江防声势较盛。惟需费已近百万,现在闽、沪、粤三厂,饷项皆形竭蹶,能否认定分办,尚难悬揣。梅启照拟拨长江提督轮船二只,沿江五镇,每镇一只,计共七只,已稍减于所请之数。与其无款而中辍,不如少造而有成。似宜俟闽、粤各厂参酌会商,量力分造,必令仿兵船之式,而不必豫定船数,亦防务之一助也。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清同治四年,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光绪元年,上疏力陈海防大计,始知名于世。同年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襄助办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写洋务思想代表作《筹洋刍议》。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参与浙东抗法斗争。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致力于设立领事,保护华侨。与英国交涉中缅南段划界事宜。屡迁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满回国,旋病逝。清廷下旨将其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编者简介马忠文,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时人日记中的光绪、慈禧之死》、《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等论文。任 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资料整理工作,参与整理《张荫桓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曾协助许恪儒先生整理《许宝蘅日记》(中华书局,2010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