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用货币

更新时间:2023-12-04 12:44

代用货币是代表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的货币,代用货币的特征是其所包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但可以和所代表的货币自由兑换,并同时与金属货币参加流通。如我国宋代发行的 “交子”、“会子”,以及资本主义银行发行的 “银行券”等。其作用在于节约制造、运输、保管等方面的流通费用。同时,金属货币在日常流通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靡损,这种靡损构成社会资源净损失,代用货币进入流通,就有效地避免了稀缺资源的日常磨损。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人将重量、成色十足的铸币进行剪削、切割、熔擦后再推入流通,造成货币流通体系混乱,而代用货币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但由于代用货币要以贵金属作保证,其发行量受到限制,又不一定与需要相符,所以大量保证的闲置实际上仍然是一种浪费。英国在16世纪就产生了代用货币。最初这些代用货币是由伦敦的金匠业发行的,作为保管凭证或借据,承认其相当于一定数量的金币或银币的债权,持有人提出要求即可以收回相应数量的金币或银币。代用货币的随时可兑换性使得其迅速成为一种与铸币一样被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美国在1900—1933年间的代用货币则采取了黄金券的形式,这种代用货币代表对金币的法定债权。其持有者有权要求美国财政部将其兑现为金币。

简介

这种纸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是因为它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或金属货币

货币介绍

代用货币又称表征货币(Representative Money),货币面值与币材价值不等,但可以兑换的货币。并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一般来说,代用货币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的纸质货币。

这种纸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是因为它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或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英国。在中世纪之后,英国的金匠为顾客保管金银货币,他们所开出的本票形式的收据,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流通;在顾客需要时,这些收据有随时可以得到兑换。这是原始的代用货币。

典型代用货币:银行券

其他代用货币:辅币等执行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产生原因

代用货币产生的可能性在于,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对于交易者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货币本身有无价值,而是它能否起媒介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货币处在流通领域中,“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它马上又会被别的商品代替。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这就产生了由价值符号或代用货币代替真实货币的可能性。而代用货币比较完善的形式是纸币。纸币的优点是:(1)成本低。印刷纸币所花费的成本远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要低得多。纸币本身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但却可以代表任意数量的金属货币。(2)便于携带和运输。(3)可以避免金属货币流通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由金和银两种铸币同时充当价值尺度,如果金属货币的法定价值和实际价值发生偏差,人们往往把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流通中剩下的则是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优点

代用货币一般是指纸制的凭以换取实物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其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的优越性主要有:

①印刷纸币的成本较之铸造金属要低;

② 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甚至有意的磨削,可以节约贵金属货币;

②克服了运送货币的成本与风险。当然代用货币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易损坏、易伪造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