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制强

更新时间:2024-06-18 21:05

以弱制强(拼音:yǐ ruò zhì qi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以弱制强”。

成语故事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7月,率军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公元208年9月,曹军进占新野(今河南新野)。刘表这时已死,儿子刘琮懦弱无能,不战而降,使得曹操顺利地占领荆、襄四郡,并收编了荆州的30万军队,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奔赴柴桑(今江西九江)会见孙权。孙权因惧于曹之军力,遂答应与刘备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11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

当时曹军中疾病流行,又因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黄水,苦不堪言。有人给曹操献计,用铁索把战船互相联结,并在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减轻战船在水上的颠簸,利于士兵行动。正为此事犯愁的曹操听了,非常高兴,赶紧吩咐手下人施行。果然,用铁索连好的战船稳如平地。

东吴得知曹军的做法后,急速召集战将商议破敌之策。老将黄盖说:“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期相持。现在曹军把战船联结起来,我们正可用火攻的办法打败他们。”周瑜表示赞同,并与黄盖定下一个苦肉计,引曹操上当。

黄盖写了一封密信给曹操,说周瑜不知死活,非要和曹军决战,现在又毒打自己,所以他决定背叛东吴,向曹操投降。曹操得到信之后,认为可信,并与黄盖约好了投降的时间。

到了约定的时间,黄盖准备了十艘大船,里面装的全是芦苇干柴,浇上鱼油,并用篷布蒙起来,趁着东南风,全速驶向曹军的水寨。大约离水寨二里的时候,黄盖令人点火,燃烧起来的大船冲进曹军水寨,并且,风助火势,时,曹军连环战船成了一片火海,来不及逃命的曹军纷纷跳进江里,结果又淹死无数。

这时,孙刘联军全力出击,曹军无心抵抗,一触即溃,被烧死和被杀死的不计其数。曹操狼狈不堪,在大将张辽的护卫下,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最后只收得残兵败将一千多人,急急逃回许都去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通过此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地位,刘备则乘机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宋代诗词大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就深有感慨地发出赞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成语寓意

事物有强有弱,弱者有强的方面,强者也有弱的方面。如果以强者对弱者,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以弱者之强对强者之弱,情况自会大为改观。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避实击虚”,必将取胜。当然,强者也可以利用弱者的弱点,一击而就。因此,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境地下,不可轻言放弃,只要利用有利于我的形势,也可以巧妙克敌。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以弱制强”指用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对手。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以弱制强”也作“以弱胜强”。

运用示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年》:“巡以寡敌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七五回:“凡以寡胜众,以弱胜强者,必先明于劳逸之数。”

王海鸰《大校的女儿》二八章:“看了《三国演义》,就会知道什么叫谋略,怎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