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25 22:06
仪刑,汉语词语,拼音是yí xíng ,意思是为法,做楷模。
1、效法;法式。2、为法,做楷模。3、楷模;典范。4、仪容,风范。
《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朱熹 集传:“仪,象。刑,法。”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仪刑祖宗,妥绥天保。”
唐 白居易 《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故中外凡为冢妇者,皆景慕而仪刑焉。”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亿兆,皆当仪刑斯人,垂范将来。”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中宫》:“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唐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诗:“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宋 陆游 《贺谢枢密启》:“岂惟康济於兹时,固足仪刑於后世。”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经师书》:“如此之人不弃绝则已,安可使仪刑后进,执事何为欲强之乎?”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赠海事局同志》:“赤心报命于安海;清气仪刑在应民。”
《北齐书·陈元康传》:“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明 方孝孺 《陈野翁字说》:“余违古人亦已久矣,持其身以行乎今之世,心恒惴惴然恐为浅薄之归,而不获闻故老之仪刑,何幸乃得先生乎!”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杖履从容,示仪刑於 黄山 、 白岳 之间,其高情逸韵,尤非世俗之所能及也。”
游国恩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敬赋》诗:“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唐 郑万钧 《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乃数月后,侦其仪刑,稍稍顦顇。”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慈俭之化,无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难报。惟流传於歌舞,庶髣髴其仪刑。”
宋 叶适 《王夫人画像赞》:“尔孙尔曾,象其仪刑。”
仪者,《释名》宜也。得事宜也。《尔雅》仪者,形象之善也;刑,《说文》从井从刀,《易》曰:“井,法也”。《孟子·梁惠王上》有“刑于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