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30 16:08
1961年生,西北大学研究员(二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及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西北大学矿产与普查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分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副所长。
1961年生,西北大学研究员(二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及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西北大学矿产与普查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质学系学术分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副所长。
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同年留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教研室任教,获硕士、博士学位,为大庆油田与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1995年及1999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专题、十一五科技项目专题、中石化重大研究项目、大庆油田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 攻关项目、各大石油公司横向合作等项目50多项,对中国北方10余个盆地热演化史进行了深入研究,独立完成《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专著1部(石油工业出版社)。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英文)、《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地质学报》、《沉积学报》、《石油学报》、《地质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AAPGBulletin》、《Geological Journal》、《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其中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能源矿产协同勘探获2013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排名第2);陕甘宁地叠合盆地沉积构造热演化史恢复技术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201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1等奖(排名1),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获200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等奖(排名1)。
油气综合勘探(研究生学位课)、盆地热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生)、油气成藏年代学方法原理及应用(研究生)、石油天然气地质进展(研究生)、盆地分析原理及应用(研究生)、石油经济评价(本科)等。
1、鄂尔多斯、沁水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场对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及油气赋存的约束作用,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2017-2021。
2、热年代学约束下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区下古生界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4-2017。
3、鄂尔多斯南部构造演化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负责人,2011-2015。
4、构造演化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天然气成藏历史,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负责人,2008-2010。
5、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定位过程中的流体-热动力学作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项目编号2003CB214605),负责人,2004-2005。
6、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的模拟实验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多种能源同盆共存成藏(矿)机理和赋存条件的实验-模拟研究(项目编号2003CB214606),负责人,2006-2009。
7、热力场控制煤层气分布的特征与机理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专题热力场控制煤层气分布的特征与机理专题,负责人(项目编号2002CB211704),2003-2008。
8、延长油区典型低(超低)渗油藏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预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专题负责人,2007-2009
9、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纪地层构造热演化史研究,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项目,负责人,2004-2008。
10、吐哈盆地油气系统及成藏期次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95攻关项目,负责人,1998-1999。
11、松辽盆地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中石化东北新区事业部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2005-2007。
12、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山前带构造演化与孔雀河地区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中石化重大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2006-2008。
13、东北古生界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研究,中石化东北分公司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9。
14、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大庆油田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2003。
15.松辽盆地深层热演化史与油气成藏项目,大庆油田公司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1999-2002。
16、松辽盆地中石化哈尔滨-绥化区块石油地质综合研究项目,中石化东北新区事业部项目,负责人,2005。
17、大庆市区地热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大庆油田公司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2000-2001。
18、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成藏及控制因素研究,中原油田公司研究项目,2000-2001,负责人。
19、东濮凹陷及邻区热演化史与古生界二次生烃史分析,中原油田分公司项目,2003-2004,负责人。
20、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长庆油田分公司项目,2005-2006,负责人。
2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石油成藏条件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重大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2008-2011。
22、苏里格气田成藏充注动力及其与储层孔隙结构匹配关系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负责人,2014-2015。
23、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储层地质早期评价,长庆油田分公司项目,2008-2009,负责人。
24、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规律及致密油成藏条件研究 ,延长集团研究院项目,负责人,2014-2015。
2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古生界烃源岩研究,延长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公司项目;负责人,2011-2012。
26、鄂尔多斯盆地及外围构造特征发展演化与圈闭综合研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课题,负责人:任战利,1994-1996。
27、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负责人:任战利,1990-1993。
28、沁水盆地北部和顺区块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限公司华东分公司重点项目,负责人,2012-2013。
29、涧峪岔油田理79井区长6油层油藏精细描述,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07-2009,负责人。30、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天然气储量评价,延长油气勘探公司重点项目,2009-2010,负责人。
31、楚雄改造盆地形成演化和成藏条件研究,滇黔桂石油公司重大项目,负责人之一,2001-2003年。
32、中石化重大研究项目课题,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研究,负责人,2007-2009年。
33、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构造热事件研究,高校博士点基金,负责人,2006-2008。
34、非洲乍得Bongor盆地热演化史及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科研项目,负责人,2011-2012。
35、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盒8-山1段储层特征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负责人,2013。
36、渭河盆地基底结构与形成演化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科研项目,负责人,2013-2014。
37、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延长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负责人,2008-2009。
38、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吴堡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延长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负责人,2011-2012。
39、银额盆地延长探区勘探潜力研究及目标优选,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2016-2017。
40、延安气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成藏机理研究,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2016-2017
1、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矿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卷增刊I:23-32
2、任战利,肖晖,刘丽等,沁水盆地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科学通报,2005,50(增Ⅰ):87~92
3、任战利,张小会,刘迟洋等,花海-金塔盆地生油岩古温度的确定指明了油气勘探方向.科学通报,1995,40(10):921~923
4、任战利,崔军平,郭科,等.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过程的裂变径迹分析,科学通报,2015,60(14):1298-1308.
5、任战利,崔军平,李进步,等.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奥陶系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地质学报,2014,88(11):2044-2056.
6、任战利、李文厚、梁宇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35(2):190-198(EI收录).
7、任战利,田涛,李进步,等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方法与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研究进展.地球科学与环境,2014,36(3):1-20.
8、任战利、刘丽、崔军平等,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在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4),502-506
9、任战利,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热史.地球物理学报, 1995,38(3):339~349
10、任战利,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石油学报, 1996,17(1):17~24
11、任战利,赵重远,张军等.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沉积学报,1994,12(1):56~65
12、任战利,赵重远,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沉积学报,1997,15(2):134~137
13、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地质学报,2006,80(5),674~684
14、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伊盟隆起东胜地区热演化史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87~193
15、任战利,刘池阳,浦仁海等,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热演化史研究[J].石油学报,2000,30(4):328~331
16、任战利,赵重远,陈刚等.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20(1):46~48
17、任战利,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的对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1):33~37
1 18、任战利,刘池阳,张小会等.酒泉盆地热演化恢复及其对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43(5):635~645
1 19、任战利,刘池阳,张小会等.酒东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J].沉积学报,2000,18(4):619~623
20、任战利,赵重远,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古地热梯度及对比.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28(6):1~4(EI收录)
21、任战利,崔军平,冯建辉等,东濮凹陷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期次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6):15~18
22、任战利,冯建辉,崔军平等,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期次,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4):376~381
23、任战利,肖晖,刘丽等,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32(1):43~47(EI收录)
24、任战利,肖晖,刘丽等,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J].石油天然气与地质, 2005, 26(1): 109~113.
25、 任战利,萧德铭,迟元林,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生气期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8):974~979
26、任战利, 崔军平,史 政等,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后期改造[J].石油天然气与地质, 2010, 31(6): 734~742.
27、任战利,崔军平,刘池洋等,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却历史及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 2016,38(1):15-31.
28、任战利,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进展.地球科学新进展,1992,7(2):43~49
2 29、任战利,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J].地质科学, 1998, 32(2):251~254
30、任战利,张世焕,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地球学报,1999,20[增刊]:489~494
31、任战利,萧德铭,迟元林,松辽盆地古地温恢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1):13~15
32、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现状及进展,刘池洋主编,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17-25。
33、任战利、肖晖、卿颖等,孔雀河斜坡与库鲁克塔格隆起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9,39(3):510-516
34、任战利,关于沉积盆地古地温恢复问题的探讨,西北大学学报,1991,21(增刊):227-234。
35、任战利、刘池阳、蒲仁海,巴音都兰凹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000,30.(4):328-331
36、任战利、蒋洪训、刘益群等,吐哈盆地周缘艾维尔沟、桃园子剖面二叠-侏罗系生生油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石油试验地质,1994,16(1):1-9
37、REN Zhanli.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rmal history and oil-gas accumul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In; IGCPproject 294 International sysmposium:Very low grade metamorphism: Mechanisms and Geological Applications.Beijing; Seismological Press, 1994, Supp.117-131
38、REN Zhanli , Zhang Xiaohui, Liu Chiyang, et al,Determination of oil source rock palaeotemperature ascertains the direction of oil-gas exploration in Huahai-Jinta Basin[J]. Science Bulletin,1995,24(10):2053-2056(被SCI收录)
39、REN Zhanli.,Study on geothermal history of Ordos basin with Apatite fission track, Journal of the Geophysics , 1995,38(2):233-247(被SCI收录)
40、REN Zhanli , Wang Shicheng, Zhao Zhongyuan. Determination of palaeotemperature and palaeogeothermal gradient in Qin shui basi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0 10(3):233-238,(被SCI收录)
41、REN ZhanliZhang XiaohuiLiu Chiyang. et al, Thermal history recovery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Jiuquan basin group,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0 43(5):635-645
42、REN Zhanli, XIAO Hui,LIU Li,et al,The evidence of fission-track data for the strudy of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in Qinshui Bas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50 Supp.104-110(SCI、EI收录)
43、REN Zhanli,ZHANG Sheng, GAO Shengli, et al,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mineral deposit in Ordos Bas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50(Supp.II):27-38(SCI收录)
44、Ren Zhanli,Dtermination of palaeothermal field and significance in oil –gasexploration on Huahai-Jinta basin.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1996,26:171-176.
45、REN Zanli,CUI Junping,Liu Chiyang,et al,Apatite fission track evidence of uplift cooling in Qiangtang basin and constrain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5,89(2):467-484(SCI收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
1、油气煤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多能源矿产协同勘探,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排名第2);2013年。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叠合盆地热演化史恢复理论创新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202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人员:任战利,王 毅,崔军平,于 强,肖 晖,李 浩,陈占军,李京昌,祁 凯,杨 鹏,李文厚
2、陕甘宁叠合盆地沉积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研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1年。
3、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动力学与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第2完成人,2010。
4、中国沉积盆地热演化史及油气资源评价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1995年。
5、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1年。
6、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和油气远景评价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完成人,2006。
7、煤层气能量动态平衡系统及其控藏效应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4。
其他科技荣誉
8、1995年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9、199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
10、1996年获陕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奖。
11、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2、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2003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3、2003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4、2005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5获“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
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盆地学组副组长及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理事、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矿产局、水务局特聘地热专家组成员等。为天然气工业、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教育部科技奖、陕西省科技奖等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