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2 13:59
任昌洪,1929年5月4日,任昌洪诞生在鹤山古劳镇下六乡禾堂村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农民之家,现任香港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鹤山同乡会副理事长,鹤山市第五届政协常委,1993年荣获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任昌洪现任香港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鹤山同乡会副理事长,鹤山市第五届政协常委,1993年荣获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1929年5月4日,任昌洪诞生在鹤山古劳镇下六乡禾堂村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农民之家。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第二。幼时在村里小学读了两年书,他自小聪颖、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可惜苦于家贫,更兼慈父不幸去世,一家五口全赖母亲担担维持生计。为减轻家里负担,年幼懂事的任昌洪被迫辍学,到广州当佣工以补家计。!
任昌洪少怀大志,不甘株守。1946年春,他年仅16岁,便随一位同乡,只身闯香港。战后的港岛,百业凋零,经济衰微,物资、粮食奇缺,失业人口众多,要谋一糊口之职,谈何容易。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好不容易才进了一间小型印刷工场当学徒。从此,任昌洪便与印刷结下不解之缘。由于他虚心好学、办事勤快,很快便谙熟印刷业务,因而深得老板的赏识,升为厂长,生活安定下来。至此,他算是在香港站稳了脚跟。但任昌洪是一个进取心极强的人,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躺在厂长的安乐窝里,而是立志创办自己的实业。
1950年,任昌洪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厂长职务,用自己积攒下来的2000港元,创办了鸿兴印务公司,这是他事业的起点。”努力工作,勤奋业务,忠诚待人。是他奉行的座右铭,也是他事业终成大器的关键。他以月租250元租了一台印刷机,聘了一名学徒工,全厂只有作为老板的他和一个学徒工,一间简陋小厂算是办起来了。日间他负责出外跑生意、进行市场调查,晚间回厂和工人一起开工,同吃住,每天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他这种创业之初形成的勤奋工作的习惯和善于体恤工人的作风,即使在后来事业有成时,仍然保持着。他仍经常在公司办公室。安营扎寨。,和员工在一起工作。他常对员工说:“我从贫穷中来,深知创业之艰辛。”他从不对属下发脾气、摆架子,深得员工的拥戴。
任昌洪一向体贴关心工人。有一次,一位客户要求鸿兴代印制250万个洋娃娃彩盒,当时,生产排期已满,按正常情况是无法安排的。但急客户之所急,这是他给企业订下的信条。于是他毅然接下订单,重新调整生产计划,动员工人每日加班两小时,在劳资密切配合下终于如期交货,受到客户的赞誉。他把获得的60万元奖金,悉数奖给员工。他说这是工人劳动所得,理应归工人所有。此举使工人很受感动,更乐意为企业尽心尽力工作了,鸿兴公司也在客户中树立了自己形象。公司在他苦心经营下,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任昌洪的克勤克俭精神始终不变,夫妻俩互助互勉、勤奋工作。凭着对印刷行业的熟悉,经营手法机动灵活,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意越做越大。1954―1955年,鸿兴开始以活版印刷彩盒玩具包装,1958年他又在中环购置了2000平方英尺的铺位,进一步扩大业务,并在香港印刷行业中率先购入柯式印刷机,从事更高质素的彩色印刷,从而带动了香港印刷业的发展。随着业务的日益发展,1966年鸿兴印务(活版)公司更名为“鸿兴柯式印务有限公司”。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十分注意把握机遇。6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任昌洪以其企业家的精明,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决策,将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开拓彩盒印刷包装业务。不断地开拓发展是任昌洪事业成功主要之点。他凭着对印刷业市场行情的了解,敏锐地看到印刷彩盒需要大量的瓦通纸,便及时决策,於1968年成立大兴纸品有限公司,专营瓦通纸盒印刷业务。次年又成立了新兴洋纸有限公司,专门进口洋纸,除自用外,还拓展纸张批发贸易。1989年,他又成立了标致分色有限公司。至此,“鸿兴”成为多元化的印刷公司,任昌洪也被誉为“香港包装印刷大王。。任昌洪在香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并没有“急流勇退”,而是以更大的气魄,把眼光投向改革开放後的中国大陆。1990年,他在深圳投资1亿多港元兴办中国鸿兴印刷厂,主要生产纸品印刷产品,全部供出口。1993年,他又投资8000万港元在中山开设中山鸿兴包装印刷厂,主要生产彩盒、瓦通纸箱和印刷书刊、彩色印晶等,现有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工人500多人。1994年6月在宝安永福新建的80万平方英尺厂房又投人生产。?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任昌洪终於把一间小型的单一的印刷小厂发展成为拥有纸品批发贸易、电分制版、印刷装订一条龙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香港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集团属下企业包括:鸿兴柯式印务有限公司、大兴纸品有限公司、新兴洋纸有限公司、标致分色制版有限公司、鸿兴国际有限公司、鸿兴(中国)有限公司、中山鸿兴包装印刷厂有限公司等。1991年春季,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晋身香港股市,成为上市公司,标志着任昌洪的事业进人了一个新的里程。
任昌洪虽在外奋斗数十年,但桑梓情浓。他乐善好施,“富而不忘积厚德,贵而不忘泽家乡”。1978年,他首次回乡,耳闻目睹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心裹十分欣慰,但当他看到在偏僻的家乡小学,校舍年久失修,风侵雨蚀,早已破烂不堪时,裹很难过。他感到要使家乡富起来,首先必须兴学育才。於是他倡议重修下六小学,并慷慨捐资25万元作为建校经费,回港後又积极发动港澳乡亲捐资支持家乡兴学,得到旅外乡亲响应。次年,下六乡新建校舍落成,近500名小学生可以在崭新、明亮的校舍裹就读了。接着他又倡议成立教育基金,奖教奖学,使贫穷学生都有机会读书。
图为鹤山市人民医院任昌洪楼
凡是对家乡有益,方便乡民的事,任昌洪都乐意去做。几年来,他先後为家乡捐资购买一台发电机,并捐45万港元兴建自来水工程。1992年,又捐资48万港元,兴建下六文化馆;捐资35万港元,兴建古劳镇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另向古劳中学、仁和学校、古劳龙溪学校、鹤华中学、鹤山教育基金会等共捐资49万港元,此外,还为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慈善安老院、龙口医院、古劳三夹大桥、连南大桥、以至江门的五邑大学等共捐资75万港元。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任昌洪共捐资330多万港元,对家乡建设贡献良多,受到邑人敬重。为表彰其对家乡的贡献,1990年,鹤山县人民政府授予他。振兴鹤山经济,热心家乡建设“金鸡奖”。1993年古劳镇人民政府授予他“振兴经济,热心公益”金鸡奖。1993年11月,江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几十年来,任昌洪奋斗不息,最使他惬意欣慰的是事业有成、子女成才、家庭和美。他的子女相继从国外学成归来,皆从父业,致力协助父亲推进公司业务。任家有了称意的“接班人”,他本可以退下来,安享晚年,但他仍醉心于工作,视工作为娱乐,到现在每天依然工作逾10小时。他常对人说:“我已经习惯于繁忙的工作。”他会工作,也会休息。他之所以能够在63岁,仍然精力旺盛,健步如飞,这得益于他坚持每天游泳。年轻时每天游45分钟,现在年岁大了,减为15分钟。每逢工余假日,他会和家人一起,或郊游、或共聚一堂,享天伦之乐。
近年来,任昌洪除了为自己的印刷事业不断运筹之外,还常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奔走于港粤之间,继续为家乡,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