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雷帝杀子

更新时间:2022-10-29 08:17

《伊凡雷帝杀子》是俄罗斯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85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俄罗斯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画作内容

画作中在灰暗压抑气氛笼罩下,奄奄一息的皇太子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伊凡雷帝惊恐地搂着儿子,他用一只苍老的、血管突出的手抱着伊凡的身体,另一只手紧紧按住儿子流血的伤口,试图挽回儿子的生命,但死神已经快要降临了,儿子的身体软绵绵地瘫在地毯上,用一双绝望而宽恕的眼睛看着衰老的父亲,而伊凡雷帝的双眼中充满着悔恨。

创作背景

该画创作的前几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一场席卷俄罗斯全境的血腥大屠杀由此展开,许多无辜的平民百姓被残暴的统治者残酷地杀害。血腥屠杀激怒了所有正义的人民,满腔热忧的列宾很早就在搜集题材,想通过创作一幅画来表达心中的愤恨,影射和抨击屠杀者。一次,列宾在莫斯科聆听了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部交响组曲《安泰》的第二部分,即《复仇的痛快》。这给列宾带来了创作灵感,在绘画艺术中体现自己受这种音乐影响而产生的情绪的启发,创作了该幅画作。

艺术鉴赏

技法

画家对伊凡四世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一个父亲痛失爱子的人性光辉和一个君王权势之争的暴戾心理,通过他的眼神准确传达出来。列宾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大胆泼辣,用红色地毯和鲜血构成大面积的鲜红,一方面衬托人物内心的恐慌和痛失爱子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暗示事件瞬间发生的惨烈性和结局的悲剧感,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构图

画面背景是对16世纪俄国官廷风貌的再现,墙壁、摆设等装饰就显露出沙皇的霸气和阔气。 伊凡四世瘦削佝偻的身影,与高大的室内空间对比,暗示着貌似强大不可战胜的他也有不为人知的软弱。

后世影响

该画作是列宾采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之一。真实描摹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并以此表现艺术家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体现出浓郁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爱国主义的忧思。

靳尚谊的《登上慕士塔格峰》也受到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的影响。

历史传承

该画作1885年创作,同年即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办者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买下收藏。因文物被人严重损坏了,故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列宾展厅撤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幅画一直在列宾展厅展出。

作者简介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年),出生在俄国的边境地区,是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曾于圣彼得堡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后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学院里接受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代表作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国务会议》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