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6:08
伊富高人的社会伊富高人是一个大约拥有10万人口(1975年)的民族,在菲律宾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是比较多的。从遗传特征上来看,伊富高人属于普罗托-马来系,主要居住在伊富高省,也有不少人住在邻接的依萨贝拉省和新比斯开省。伊富高人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在蜿蜒群山上辛勤开垦出来的梯田,其规模之大简直可以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他们把梯田一直修建到海拔1,500米高的半山。
伊富高人(Ifugao)
从遗传特征上来看,伊富高人属于普罗托-马来系,主要居住在伊富高省,也有不少人住在邻接的依萨贝拉省和新比斯开省。伊富高人最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在蜿蜒群山上辛勤开垦出来的梯田,其规模之大简直可以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他们把梯田一直修建到海拔1,500米高的半山。
概况
东南亚菲律宾民族。主要分布在吕宋岛北部山区。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混有尼格利陀人血统。使用伊富高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保持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有男性祭师,以猪、鸡为祭品,定时献祭,也盛行祖先崇拜。村落规模一般只有10户左右,分散在山间河谷地区。主要从事灌溉农业,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饲养猪、鸡和牛、羊。有制陶、榨糖、酿酒、编织、雕刻、木工和铁工等手工业。伊富高人以修筑大规模梯田闻名,梯田多用巨石垒砌而成,有的甚至修筑于险峻山坡上,灌溉水渠盘山环绕,工程巨大,为世界奇景之一。
伊富高人是居住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多山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属于马来民族,操澳斯特罗尼西亚语(Austronesian,即马来-玻里尼西亚语)。虽然他们的语言与毗邻诸族相同,但他们的文化发展特征却与其邻族迥异。伊富高人在1939年为数70,000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其人口锐减,到1948年只剩下50,000人。不过,到20世纪晚期,伊富高人已增加到约190,000。
伊富高人宏大的水稻梯田灌溉体系举世闻名,而其工程则颇为简单。梯田各层依等高线沿陡峻的山坡构筑,围以石墙,呈梯状,顶部向内微有倾斜,以使灌溉之水得以储存,发挥效益。水稻以外,尚以盛产番薯著称,番薯多栽种于山麓地块之上,是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伊富高人也饲养猪仔与鸡群,这些主要用于多样的祭祀仪式或献祭场合。
伊富高人居住在水稻梯田之间,每5∼10户聚为一个小村落。他们的住房结构使早期西班牙使教士们深为叹服。住房的修筑无需刀锯斧凿之助而有雕饰彩栋之妙,家家如此。
伊富高族的社会结构几乎完全以亲缘为基础。每一个亲族圈以一人为其中心,扩充至第三代堂(表)兄弟(姊妹),构成一个单元。从前盛行的世仇宿怨和猎头活动中,此种亲族圈的作用举足轻重。伊富高人并无政治结构而是一直依靠亲族间的联姻关系及贸易协议。他们对于临时性的调解人根据不成文法所进行的排解功能是予以承认的。那些构成社会上层阶级的贵族们,则以不定期的宴飨活动来保持其声望。
伊富高人的宗教包含著一套繁杂的宇宙学说,并有1,000以上的神祇,分属不同阶层。他们每逢生病或遭遇其他困难时,就祈求祖先或其他神明相助,求神方式多以米酒献祭或举行宴会。
伊富高人的梯田文化
巴纳韦梯田,规模浩大,历史悠久,是菲律宾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遗产。
位于吕宋岛北部伊富高省巴纳韦镇附近的柯迪勒勒拉山区里。这里有一片面积400平方千米,连绵5个高山的梯田。其中,伊富高省巴纳韦地区的梯田较为完整壮观,又靠近公路,还设有旅游点,人们习惯于把这些梯田统称为巴纳韦梯田。巴纳韦距马尼拉360千米。沿途山路崎岖;坡陡弯急,悬崖深谷,雾雨茫茫。这里层峦叠翠,一条条石渠像银链似的从山顶直泻而下。渠里流水淙淙,滋养着葱绿的禾苗。
巴纳韦的层层梯田上接云霄,下临峡谷,高低相间几百米。梯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染翠峻岭。山上清澈的泉水,或引来灌田,或自成瀑布,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巴纳韦梯田已有2000年的历史。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约在公元前200年,菲律宾伊富高民族的祖先就用简陋的青铜工具开山造田,年复一年,终于用双手雕琢成今天这样规模宏伟的古代水稻梯田。他们还从山顶挖塘蓄水,接引山泉瀑布,一直灌溉到山脚,使梯田终年不干。今天,菲律宾人在谈到古代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时,总以巴纳韦梯田为例,引为自豪。
由于山势陡峭,梯田面积最大的只有四分之一公顷,最小的仅4平方米左右。梯田的外壁大多用石块砌成,石壁最高约达4米,最低的不到2米。据测量,最高的梯田在海拔1500米以上,它们与最低一层梯田的垂直距离为420多米。盘山灌溉的水渠像巨大的台阶一样层层上升,高耸入云,总长度达19000千米,可绕地球半周。砌造巴纳韦梯田所用的石方超过埃及古代金字塔,菲律宾人民自豪地称它为“世界第八古代奇迹”。伊富高省的邻省--高山省也有一处“登天石级”,虽不及巴纳韦高山梯田雄伟,却也极负盛名。
在公路旁百来米下面的梯田中,不时可以见到一块块平地,七八幢小草屋组成的小部落村掩映在婆娑的椰林中。草屋为金字塔型,用4条小脚支撑,椰树叶作顶,木板作墙,门前有竹梯搭到地面。屋子只有16平方米,休息炊煮全在里面。屋子底下,常有妇女在织布。屋子四周挂有野猪、犀鸟和水牛的头骨、双角,既是装饰晶,也是富裕程度的标志。伊富高人男耕女织,善于雕刻,服色鲜艳,同我国高山族的服饰很相似。伊富高人喜跳土风舞,在传统的宗教仪式上,他们常以猪、鸡为祭品,祈求丰收。
在这个游览区,使游客感兴趣的还有伊富高人的木雕。这种木雕粗犷、质朴、富有原始色彩。在离巴纳韦高山梯田不远的小店铺里,人们花费不多就能买到不少的木雕装饰品:有赤裸上身仅穿包裙的妇女像、反映伊富高民族多神教文化的木雕晶、能辟邪的狰狞面目的神像、为人们祈福的神掌、寓意丰衣足食的大小羹匙和保佑人们出门平安吉利的光脚板等。
目前,菲律宾旅游部已将巴纳韦高山梯田辟为旅游区,开辟了从巴纳韦直达马尼拉和碧瑶的公路,还在窄窄的山脊上盖了一家“巴纳韦旅馆”。在旅馆里,游客可凭栏远眺,饱览梯田美景。旅馆门口有两个一人高的伊富高人男女雕像,在大厅、凉台、过道、卧室里,这类木雕比比皆是。旅馆里设有游泳池,门前的机坪可起落三架直升飞机,尽力为游客提供便利。
伊富高族是菲律宾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梯田文化引起国际历史学家的重视。一些学者深入山区,长年累月地考察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他们认为,在公元前3000年,从中国南方或印度半岛上来的一支移民南渡重洋,在吕宋登陆后进人山区,将梯田文化传人。有的移民则继续南下,到达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在公元前1000至公元前500年间,第二批移民来此,传人了铁器、陶器和织布。因此,世界上除巴纳韦梯田外,在日本南部、爪哇岛和小巽他群岛也有古代梯田的遗迹。
梯田地区海拔1400—1500米左右,温低风大,水稻一年一熟,产量不高。遇山洪暴发,颗粒不收。因此,一个时期以来,有些青年弃农经商,或下山谋生,使部分梯田失修塌毁。80年代初,菲律宾政府在山区发起了一个“抢救梯田”运动。菲律宾人类安置和农业部协同国际水稻研究所推广了高产、抗寒、早熟的优良稻种,全年都能种植,每公顷产量提高了三倍。在梯田试种草莓和小麦,引进水田养鱼技术,使山区居民收入增加,政府还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和技术援助,使梯田的修复渐有改善。在菲律宾政府和山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巴纳韦梯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