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4 14:11
伊尔-28轰炸机(俄文:Ил-28,英文:Ilyushin IL-28,北约代号:Beagle,译文:猎兔犬),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苏联空军第一种双发喷气轰炸机。
苏联空军在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以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的轰炸机。而上世纪40年代初德国已经率先研制成功喷气轰炸机。
德国梅塞施米特公司研制的Me-262型喷气战斗机于1942年7月首次试飞,后来由于希特勒的坚持,Me-262曾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Me-262可载两枚重500千克炸弹,轰炸地面目标。
同时,德国阿拉多公司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轰炸机。该型可载弹1400千克,轰炸地面目标。德国的Me-262和Ar-234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有的两种喷气轰炸机。
德国喷气轰炸机的出现和空袭轰炸的运用,给苏联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苏联喷气发动机技术滞后,无法启动喷气轰炸机的研制。鉴于喷气轰炸机飞行速度快、机动性好,当苏联解决了喷气发动机制造难题后,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提出了研制喷气轰炸机的计划。
根据苏联政府下达的任务,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开始设计研发新的喷气轰炸机,采用平直机翼、双涡喷发动机翼上布置,编号为伊尔-28(IL-28)。
伊尔-28轰炸机首飞于1948年7月8日举行,第一个驾驶伊尔-28原机的是试飞员克契纳奇(V.K. Kokkinaki),首飞顺利完成。接着于1948年12月30日完成了伊尔-28的投弹测试飞行。随后又换装了推力更大的RD-45F喷气发动机。1949年2月,伊尔-28完成了国家验收,并正式报请斯大林批准。1949年5月,经过与同时研制的图-14(Tu-14)前线轰炸机的测试报告比较,综合评估后苏联国家管理部门决定伊留申设计局的伊尔-28轰炸机,作为前线轰炸机的首选,定型投产。
伊尔-28的生产制造于1953年在伊尔库茨克工厂全面展开。在批量制造中,还对飞机做了修改和和改进,伊留申设计局和工厂技术团队很长一段时间在伊尔库茨克工厂共同工作,采用了新技术航空电子设备和优化的弹射座椅等等。
另外,采用将机身蒙皮切割成大型面板,便于技术人员使用压铆技术制造成型,这种新技术的采用在伊尔-28整体制造中占比高达75%,使机身生产劳动强度减少一半。伊尔-28于1956年停产。到1956年为止,伊尔库茨克工厂共生产了459架伊尔-28轰炸机。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成功。1950年5月1日该型首次公开飞行,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并服役达三十年之久。
伊尔-28是苏联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双发亚音速前线轰炸机。从60年代开始逐渐被雅克-28轰炸机替代。伊尔-28采用平直上单翼常规气动布局,流线形圆形截面机身,最前部是领航兼投弹员的玻璃头部座舱,稍后的背部上部有一个气泡形飞行员座舱盖,下部是轰炸雷达罩。机身中部内设一个内部炸弹舱。
飞机尾部是活动手控自卫炮塔,内可坐一名射击员(兼通信员),翼下可挂鱼雷、火箭弹,翼梢可挂副油箱。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头部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伊尔-28曾出口到22个国家,改型有侦察机、鱼雷机、反潜机、靶机。据统计,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型伊尔-28总产量达6316架。
伊尔-28于1947年首次试飞,1950年“五一”节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伊尔-28共生产几千架,已全部从前苏联前线航空兵退出现役。
苏联型号
伊尔-28 Beagle-轰炸机基本型
伊尔-28R-侦察型
伊尔-28T-鱼雷轰炸机型
伊尔-28P-民用邮政飞机改型
伊尔-28U-教练型
中国型号
轰-5-轰炸机型
轰-5鱼-鱼雷轰炸机型 轰教-5-教练型
轰-5R或(轰侦-5)-远程侦察机改型(已退役)
轰电-5-电子对抗改型(已退役)
轰-5测试平台-专用于测试弹射座椅的飞行试验平台,后由沈阳歼-6改造的实验平台代替
B-5-轰-5的出口型
其他国家
B-228-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给伊尔-28的命名
伊尔-28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第一种喷气轰炸机。对于新的动力推进方式,苏联飞机设计师还沿用了涡轮螺旋桨飞机的传统气动布局,所以伊尔-28采用平直上单翼常规气动布局。实际上,航空技术的发展证明,对于喷气式高速飞机,后掠机翼更为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能够发挥喷气发动机的最大功效。这在苏联飞机设计师们的新一代喷气轰炸机如:图-16、图-22等型号中得以实现。
伊尔-28轰炸机为常规布局,两台克利莫夫涡轮喷气发动机安装在平直机翼的下方。投弹手位于机头玻璃头罩内,在飞机尾部则是装有两门机炮的自卫炮塔。如果加以比较,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和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几乎如出一辙。较为新颖的设计是带后掠的水平尾翼以及提供给驾驶员的水泡座舱和弹射座椅。因此,伊尔-28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新旧两个时代技术特征的飞机。伊尔-28轰炸机采用流线形圆形截面机身,最前部是领航兼投弹员的玻璃罩前部座舱,稍后的机背上部有一个气泡形飞行员座舱,下部是轰炸雷达罩。机身中部内设炸弹舱。尾部是活动手控自卫炮塔,内可坐一名射击员(兼通信员),翼下可挂鱼雷、火箭弹,翼梢可挂副油箱。
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工程师,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伊尔-28采用两台米库林(A.A. Mikulin)TKRD-1喷气发动机,推力为2x3300千克。但研发过程中发现,该发动机的可靠性并不理想。工程师们转而采用基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技术研制的RD-45s型喷气发动机,推力为2x2700千克。后一种发动机推力小些,但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且相对便宜,有益于控制整机价格。为实现伊尔-28飞机的短距起飞,飞机设计师为飞机装备了可脱离的固体火箭助推器,2xpsr-1500-15型火箭助飞器推力为1600千克,工作时间13秒。火箭助推器将飞机弹射起飞后,由爆炸螺栓将助推器与飞机分离脱离。
伊尔-28轰炸机的机腹内部炸弹舱可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也能运载小型战术核武器;机翼下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飞机头部和尾部各装两门HP-23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为了提高伊尔-28轰炸机的自身防御能力,设计师在伊尔-28头部设置两门23毫米NR-23型机关炮,同时在尾部设置同样采用23毫米NR-23型机关炮的尾部炮塔。而苏联的NR-23型机关炮,比美国波音B-29轰炸机的同类机关炮具有更好的射界,NR-23型机关炮射界为水平+/-70度,俯仰+60~-40度,大大高于美国的30度。
伊尔-28的航电系统,在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规划中,配置了航空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
其中包括AP-5型自动驾驶仪、ark-5型无线电罗盘、测高雷达、飞机盲降系统、初期osp-48型和后期sp-50型应答识别器。
另外还有指挥通信收发器。
1950年苏联援助中国一批图-2轰炸机。
中国海军航空兵在50年代初获得了伊尔-28轰炸机生产线和РАТ-52鱼雷,中国产型号分别为轰-5轰炸机和鱼-2鱼雷,这让中国海军航空兵初步具有航空反舰能力。
轰-5(H-5)轰炸机,是中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轰-5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中国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厂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苏联空军的伊尔-28机身两侧加装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飞推力,但中国空军的轰-5未见安装相关设备。轰-5在伊尔-28的基础上更改量达40%,主要更改是:
1、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
2、机载航电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飞机尾部结构的一些变化。
经过修改,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
中国:苏联向中国出口的首批60架伊尔-28轰炸机于1952年10月在齐齐哈尔交付。至1956年,对中国出口171架。曾参加了中国的空投核武器爆炸试验。中国的仿制型号轰-5于1963年开始仿制,1966年首飞,1967年量产,1984年停产。伊尔-28/轰-5在中国的各种改型有照相侦察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鱼雷机、教练机(轰运教-5)。轰-5甲核弹投放机的改装代号“2152工程”,1968年完成。中国于1971年起分两批向罗马尼亚出口了12架轰-5,后来又出口了2架轰教-5教练机。
埃及:埃及空军是伊尔-28最早的顾客之一。由于该机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色列空军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六天战争和赎罪日战争中均将其当作了攻击的优先目标。
古巴:苏联共向古巴送去了42架伊尔-28N,但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由赫鲁晓夫下令又将这些飞机撤回了国内。
尼日利亚:空军从埃及空军那里得到了四架二手的伊尔-28,随即又从苏联那里得到了两架同类型飞机,这批飞机在内战期间参与了战斗。
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是轰-5的使用者。中国生产的型号中主要包括轰-5基本型(轰炸机),轰教-5教练机和轰侦-5侦察机,以及较后开发的轰电-5型电子对抗飞机。
阿富汗:阿富汗空军在1957年从苏联得到了54架伊尔-28,包括四架Il-28U教练机。1994年以后,只有教练机还在使用。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空军使用过十一架伊尔-28/轰-5飞机。1957年,该国从苏联得到了一架伊尔-28,但在1971年,该机作为交换条件的一部分被移交给中国以换取十架中国生产的轰-5。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空军使用的该型号飞机中包括了苏联制造的伊尔-28和伊尔-28U以及捷克Avia公司生产的B-228和CB-228。
东德:民主德国空军主要将伊尔-28用作拖靶飞机或引擎试验平台
苏联:从50年代起,苏联空军,苏联海军和苏联海军航空兵先后使用了超过1500架伊尔-28,其中一部分直到八十年代还留在作战序列中。
除了军用外,还有一小部分伊尔-28被改造成邮政飞机交给苏联民航使用。
1960年芬兰接收了4架伊尔-28S,其中编号NH-1的首架伊尔-28S为轰炸改进型,剩余3架为侦察型号伊尔-28R。由于芬兰是“二战”战败国,战后的巴黎和平条约禁止芬兰使用“任何具有炸弹舱的轰炸机”和“拥有任何的轰炸机中队”,因此这些伊尔-28只能归属到运输机中队。伊尔-28也仅能从事航拍、海事监测、污染监控的工作。虽然受到了种种限制,但伊尔-28恰好满足了芬兰空军的需求,且表现十分出色。1981年当伊尔-28开始退役的时候,芬兰空军甚至还难以找到合适的继任者。退役后的NH-4存放在Keski-Suomen博物馆。
1、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图-2和伊尔-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归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
2、中国空军为应对台湾空军用P-2V夜间侦查,采取“照明攻击”——这是对付P-2V干扰和机动最有效的战术。“照明攻击”,一种是用伊尔-28轰炸机在敌机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距离上投照明弹的方法,为攻击机(如米格-15比斯飞机)创造用目视发现和实施攻击的条件。当时把这种作战方法称之为“神灯”。1964年6月11日夜,中国空军石振山机组驾驶轰-5飞机,实施“神灯”战术,配合中国海军航空兵四师中队长陈根发驾驶米格-15击落了国民党空军P-2V侦察机一架。
3、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曾,埃及穆巴拉克命令埃及空军的222架飞机(包括米格-21MF、伊尔-28)从阿斯旺、曼苏腊、开罗和尼罗河三角洲中部的30多个机场同时起飞,闪电突袭以色列部队在西奈半岛的空军指挥部和雷达系统等军事设施,取得初步胜利。
伊尔-28轰炸机是苏联空军、海军在20世纪50~70年代曾大量使用,并援助过许多国家和出口到多国的冷战时期著名型号。该型经过改装可执行核打击任务。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被迫从古巴撤走所有攻击性导弹的同时,也撤走了当时正在古巴组装的伊尔-28轰炸机。
伊尔-28可以说是一种融合了新旧两个时代技术特征的飞机。在上世纪50年代初,既采用了先进的喷气发动机,又保留了螺旋桨发动机的机翼气动布局。因此,该型难免存在局限性,影响了长期服役。(《世界名机点评》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