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2 22:23
埃涅阿斯(希腊语:Αινείας;英语:Aeneas),特洛伊英雄,凡人安喀塞斯一世(Anchises 1)和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儿子,特洛伊城陷落后,埃涅阿斯携家出走,漂泊数年后抵达意大利半岛。
埃涅阿斯因为特洛伊城的沦陷,选择逃离这座城市。埃涅阿斯在安坦德罗斯(Antandrus)建造完他的舰队后航行到色雷斯,并遇到了波利多罗斯三世(Polydorus 3)的鬼魂。然后,他在提洛岛受到阿尼乌斯国王(King Anius)的接待并试图在克里特岛定居,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埃涅阿斯在斯特罗法德斯群岛(Strophades Islands)和扎金索斯岛停留并驶过伊萨卡,来到位于伊庇鲁斯的布特林蒂。他从那里穿过塔兰托(Tarentum)、拉西尼阿姆(Lacinium)和西西里海岸,来到意大利。埃涅阿斯在首次抵达德雷帕纳姆(Drepanum)时,失去了父亲。他从德雷帕纳姆航行到迦太基,并在那里遇到了狄多女王。他与女王相恋后回到了德雷帕纳姆,后来又穿越边境前往意大利。在库迈,他进入了冥界。不久后,他在凯埃塔(Caieta)的港口结束了他的旅行。最终,埃涅阿斯与拉丁姆的国王拉提努斯一世的女儿拉维尼亚二世(Lavinia 2)结婚,他们的儿子西尔维乌斯(Silvius)成为了阿尔巴隆加的统治者。
埃涅阿斯的死亡情况尚不确定。有人说埃涅阿斯在与墨赞提乌斯(图努斯的盟友)的一场战斗中失踪;有人说埃涅阿斯死在色雷斯,从未到达意大利;有人说他在意大利定居后回到家乡成为特洛伊国王,并在死后离开王国,留给他的儿子阿斯卡尼乌斯。传说,阿佛洛狄忒要求宙斯使埃涅阿斯永生。宙斯答应了她的请求,河神努米丘斯洗去埃涅阿斯的凡人部分,阿佛洛狄忒用花蜜和仙果涂抹他的身躯。埃涅阿斯重生成为了神祇,后来人们以“英帝格斯(Indiges)”的名义崇拜他。
在《伊利亚特》中,埃涅阿斯统领Dardan(特洛伊的盟军),也是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的主将之一。诗中记载埃涅阿斯的母亲阿佛洛狄德在战场上常会出现帮忙,他也是射神阿波罗的最爱。当迪俄墨得斯将要在战场上杀死埃涅阿斯时,埃涅阿斯被阿佛洛狄德和阿波罗带到别迦摩疗伤。尽管他不是王族长子,但是由于日后会继承特洛伊的王位,所以与阿喀琉斯决斗时,平常站在希腊一方的海神波赛冬也会帮助他逃脱死亡。(《伊利亚特》,xx. 308)。
在《埃涅阿斯纪》的开首,记载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被希腊攻陷后,聚集了一群人,他们被称为Aeneads,他们从特洛伊逃到现今的意大利,然后成为罗马人的祖先。亚尼斯的喇叭手Misenus、他父亲安喀塞斯(Anchises)、他朋友阿盖特(Achates)、瑟吉图斯(Sergestus)和阿克蒙(Acmon)、医师伊亚皮西(Iapyx)、他儿子斯卡尼斯(Ascanius)还有向导弥玛斯。他从特洛伊搬著家族守护神拉尔(Lares)和家神那特斯(Penates)的塑像抵达意大利。
这一行人途中又在西西里岛停留过,被当地国王阿凯斯特斯(河神克林尼苏,Crinisus和达旦尼尔女人所生的儿子)款待。当船离开的时候,奥德修斯的船队中的一员Achaemenides也加入他们。
在旅途中,埃涅阿斯和他同行者在迦太基着陆。埃涅阿斯和迦太基皇后伊利沙(又称蒂朵)产生短暂的恋情。蒂朵提议要这些特洛伊人在迦太基定居下来,由她和埃涅阿斯共同统治这些人。可是众神之首朱庇特(Jupiter,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派使者墨丘利提醒了埃涅阿斯他旅途的意义,建议他悄悄离开迦太基继续前进。当蒂朵发现了这一行人已经离开,她为自己筑了个火葬用的堆台,她站在堆台上发出了著名的诅咒,使迦太基人永远反对特洛伊人,接着她用刀插入胸口自杀。再次登陆西西里岛后,埃涅阿斯的舰队抵达库迈。埃涅阿斯在西比尔的带领下进入了冥界,他找到了他的父亲安喀塞斯,还有女王狄多。狄多已与她的泰尔丈夫团聚,并拒绝与埃涅阿斯交谈。
不久,行抵意大利之后,埃涅阿斯便与法勒里城(Falerii)开战。拉丁人之王——拉丁努斯(Latinus)迎接了从特洛伊一役中逃离出来的埃涅阿斯军队,让他们在拉丁平原(Latium)中重新生活。拉丁王之女拉维尼亚(Lavinia)原本已许配给卢杜里(Rutuli)之王图努斯(Turnus),但拉丁努斯却收到了一份神谕,说拉维尼亚会嫁予一位来自外地的人,名字就叫埃涅阿斯。拉丁努斯十分在意这个神谕,结果,图努斯在朱诺强烈要求下,联合了厄特鲁斯克(the Etruscans)之王达尔康(Tarchon)以及拉丁(Latins)女王亚玛达(Amata),向埃涅阿斯宣战。最后,埃涅阿斯一军获得最终胜利,而图努斯则死于疆场。于是,埃涅阿斯建立了一座城市,并以其妻之名,将此城命名为“拉维尼”(Lavinium)。不久,埃涅阿斯将蒂朵之妹(姊)安娜‧贝勒拿(Anna Perenna)接了过来,但安娜在得知拉维尼亚心存妒忌时,便自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