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4 01:19
伊慎的自幼喜读《春秋》、《战国策》及天官、五行类的书籍,因擅长射箭被任命为折冲都尉(《旧唐书》作果毅)。
大历八年(773年)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占据岭南反叛。十月,朝廷命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兼任岭南节度使,率军征伐。伊慎从征,任先锋。他带一支精兵,昼夜行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叛将营垒,大破叛军于韶州,斩首三千余级。不久,又与诸将追杀哥舒晃于泔溪,献其首级于朝廷。战后,经路嗣恭表荐,伊慎被授为连州长史、知连州团练副使,又升江州别驾。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抗拒朝命。朝廷派淮宁(即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往征讨。伊慎以江南西道牙将的身份奉命参战,独自率军破梁崇义军于弯水。李希烈非常欣赏伊慎的学识及武艺,几次赠以良马,意欲招揽他为部将。但伊慎以计策脱身,回到江南西道。
建中三年(782年)十月,湖南观察使、曹王李皋升任江南西道节度使。李皋抵达洪州(今江西南昌)后,大会僚属将官,选取人才,伊慎及裨将李伯潜、刘旻等,都被李皋擢升为大将。
当时李希烈已渐生反意,认为李皋重用伊慎,对自己大为不利,便生计离间两人关系。他托人向伊慎送去珍贵的甲胄,还模仿伊慎笔迹伪造了有叛乱内容的书信,然后作为证据使人向朝廷检举,说伊慎和李希烈合谋叛乱。唐德宗李适果然中计,派中使(宦官)到前线,意图论定伊慎之罪。亏得李皋能坚决相信伊慎的忠诚,极力为他辩白开脱。这时恰巧有淮宁军逆流入侵,伊慎一怒之下,披挂上马,率兵迎敌,一战而破李希烈兵三千余众,斩首数百级。这才使朝廷相信他没有二心。
建中四年(783年),李皋为攻取形势险要的蔡山,先声言西取蕲州,率水军溯长江而上,淮宁军沿江尾随而战。当离开蔡山三百余里时,李皋又放开船只,顺流而下,急攻蔡山,将其攻克。伊慎与李皋等乘胜攻克蕲州,俘虏了淮宁大将李良。三月,伊慎再陷黄梅,斩杀淮宁大将韩霜露。十三日后,又参与攻克黄州。朝廷以功论赏,授他试任太子詹事职,封南充郡王,并兼任御史中丞、蕲州刺史、节度都知兵马使。
兴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派骁将杜少诚南扰蕲、黄二州,封锁了长江蕲口一带航道。当时,盐铁使包佶所统的大批东南财赋物资无法运输。伊慎于是率兵七千,在永安戍遭遇杜少诚军。伊慎设置三座营栅,各相隔数里,“偃旗卧鼓”。待到伊慎亲驻的中栅击鼓时,三栅唐军并出,淮宁军大败,杜少诚“仅以身免”,包佶这才得以前行。此役,唐军斩得淮宁别将许少华以下的首级一万余级,将其筑为京观。史称“是日,若微皋、慎之功,佶之所统,并为盗资”。
接着,伊慎又击破苟莽栅,与江州刺史王锷率师进攻安州,李希烈派其甥刘戒虚率军八千来援,伊慎于应山将其擒获后,向城下展示,安州守将大惊,于是开门请降。朝廷以功拜伊慎为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其实封食邑一百户。李希烈又派部将康叔夜率军援救隋州,伊慎于厉乡将其击败,斩首五千级。在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被部将陈仙奇毒死后,伊慎飞书叛将李惠登,使其以隋州归降。他因而密奏朝廷,举荐李惠登,使其被任命为隋州刺史。
贞元十五年(799年),朝廷任命伊慎为安、黄等州节度、管内支度营田观察等使。
贞元十六年(800年),伊慎率所部步骑军五千,以及荆南、湖南、江西三道的兵力,参与讨伐叛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他独当一面,于申州城南先后击败淮西军数千人,立下战功。朝廷授其检校刑部尚书。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二月,朝廷奖赏伊慎的功劳,升安、黄等州为奉义军(治安州,今湖北安陵县),任命他为首任奉义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同年十二月,新即位的唐宪宗李纯召伊慎入朝为右仆射(正授)。伊慎临行前,将兵马交予其子伊宥掌管。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太上皇李诵(唐顺宗)去世,伊慎充任大明宫留守。
元和二年(807年),伊慎转任检校左仆射,兼右金吾卫大将军。
元和五年(810年),伊慎以钱三十万(一作三万)贿赂宦官第五从直,以求担任河中节度使(一作河东节度使)。第五从直惟恐事情泄露,便主动告发。十一月,宪宗贬伊慎为右卫将军,有三人因此获罪致死。数月后,复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上将军。
元和六年闰十二月辛卯朔(812年1月18日),伊慎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光福里的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朝廷念其功绩,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壮缪”。
元和七年(812年)五月,伊慎被葬于京兆万年县某地。
乾符(874年—879年)年间,伊慎墓被盗贼发掘,唐僖宗赐绢二百匹,将其重新安葬。
伊慎于大历八年(773年)随江西观察使路嗣恭讨平哥舒晃之乱。建中二年(781年),又以牙将身份参与征讨抗拒朝命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自建中三年(782年)至贞元二年(786年),伊慎在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李皋麾下从事,与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多次交锋。伊慎先后在蔡山、蕲州、黄梅、黄州、安州及厉乡、隋州等地击败淮宁军,又在永安戍一役中大破杜少诚所部,使江南的财赋物资得以运往关中地区。贞元十六年(800年),伊慎率所部及三道兵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于申州击败淮西军数千人。
权德舆:惟公以武毅通文理,砚席楷隶心师自得,感概出伦,谈辞如云。起南方裨校,屡陷军陈,势若猛鸷,不辞剧易。急病而益裕其才,履危而不昧於邪,悃愊忠直,为中兴名将。以至於授英荡,题龙泉,有功烈勋劳於天下。脱剑荐绅,从容汉廷,徼循师长,文武二品,启体归全,追荣宫师,岂徒然哉?(《赠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铭》)
李商隐: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过伊仆射旧宅》)
刘昫:①伊慎、朱忠亮、刘昌裔、范希朝、阎巨源、孟元阳、赵昌等,各立功立事,亦一时之名臣。(《旧唐书》)②伊慎之忠,见乎南服。(《旧唐书》)
伊慎通晓文辞义理,他学习隶书,不拘成规,自有体会。其作品今不存。
伊慎的父亲先逝,母亲去世后,他想将父母合葬,却找不到父亲的坟墓所在。伊慎悲痛至极,日夜号哭。数日后,伊慎突然梦到有人指引他找到父亲的坟墓。他醒来后,便按照梦中所记寻找,果然找到了父亲的坟墓,最终得以将父母合葬。
据《唐国史补》记载:伊慎嫁女,喜好求“甲族”(指世家大族),将中意之人“自署为判官”。
(亲属成员参考资料)
《赠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铭》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九·唐纪四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列传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