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族

更新时间:2022-01-09 09:10

伊班族(Iban),是婆罗洲土著达雅克人中的一支。因他们善于使用船只, 而且多数集居於河流两岸或沿海地带,所以又叫海达雅克人(Sea Dayak),。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与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是沙捞越州人口最多的民族。

简介

但是在加 央语“伊班”则是“漂泊者”的意思。 在伊班族长老一代代的口述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婆罗洲加 里曼丹卡普雅士河北部流域,在数百年前,越过砂印边境的 分水岭,进入拉让江上游流域如芭拉甲、巴贡一带;在1840年英国拉者为剿伐海盗;促使许多伊 班族群的大迁移;他们一部分沿拉让江流域而下,到加帛、巴来、巴来古士、加拿逸一带,一部 分则迁至斯里阿曼省的诗巫遥、龙牙、荷万、也有一部分迁到古晋省、砂隆、石隆门、伦乐等地。

生活习惯

伊班人是以种植旱稻和打猎为生的;早期他们从寻找耕地、播种到收割都必需举行悦神祈祷仪式, 而仪式和信仰和战争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不但要藉着战争获得耕地,也要以战争保全土地; 他们在部落间的战斗猎取人头,以成为族群中的英雄; 那是伊班族的风俗,在拉者时期已被禁止。 伊班族的种稻方式是选择山坡丛林,用巴冷刀砍了树芭,然后放火焚烧整个森林,藉以取得天然 肥料;然后以尖木杵在土地山插洞,布下种子。在同一耕地种两三造或当收成减少或长屋人口增 加时,便迁移到更深的森林深处另寻耕地,而他们的人口也因此扩散到砂劳各地。

每一届的农忙,伊班人都要举行悦神仪式,他们以梦兆、鸟兆的启示来决定农田的位置,决定种 植的作物;从开始播种直到收割期间,他们有许多的习俗和禁忌;人们在田里和附近的活动都受 到部落族人的管制。 在过去,伊班人的耳朵上缘有镶嵌着山猪牙或传统的装饰品;男人常把眉毛拔掉;男孩子初次出 去猎人头或打猎时,就开始纹身;在臀部、手臂、颈项喉部,肩膀、胸部、背部都刺着传统图案, 这些图案大部分是代表部族的图案。但是这些习俗已被现代的族人摒弃了。

民族服饰

传统伊班族男子的服饰只是用一条很长的腰布,围绕在腰和两股之间,一端穿过两腿垂在前面, 像帏裙一样,另一端则绕到腰后,打一个大结,有如雄鸡的尾巴;上臂和小腿上戴有用山藤或植 物茎做成的环,也有一些是古代陶制的臂环和用白银制成的。他们的战袍是用一块兽皮中间开洞 从头上套下,上面点缀贝壳和鳞甲;头戴一顶用藤编制的帽子,帽上插着犀鸟的羽毛;手持一个 长型两头尖形的盾牌和一支长约七尺的吹桐,吹桐前端镶着锋利的矛,吹箭则装在一个用树皮制 成的圆形盒子,悬挂在腰间。

妇女的传统服饰是一条自制的黑色棉布裙子,头上戴着亚答叶(贝 叶)制的大帽子;但是在节日盛典时,伊们的服饰穿戴都很讲究;伊们穿上自织富有图案的pua kumpbu 棉布制成的上衣和狭狭窄围裙;戴着“拉歪”(lawai) 铜环,手腕和小腿穿戴着银器,腰 系古银币串制的腰带,头发上插满银梳、银坠子;最特出的是耳垂下又大又重的铜耳环。 这些传统装扮,如今只能在节日庆典的传统表演节目中才能见到了;伊班族社群已随着社会的变 迁,步上时代的列车,他们摒弃了穿耳、纹身,穿着时髦整齐;大多信仰基督教,能说流利的国 语、英语,有部分地区的伊班族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华语,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华文教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