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哲英

更新时间:2024-07-17 21:53

伍哲英(1884—1960),女,福建长乐人,毕生致力于创建护理专业和教育事业,被尊之为“护士之光”、“护士之母”,是中华护士学会首任中方会长、中国著名的护理教育专家。

人物经历

早期求学

伍哲英还是小女孩时,是在私立女子教会学校长大。伍哲英青年时期就读于福州南台保福山女子书院,因家贫,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去世,伍哲英遂立志学医。毕业后,在院任教一年。不久,伍哲英入九江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半工半读。

民国4年(1915年),伍哲英毕业于“九江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

民国4年至民国7年(1915~1918年),伍哲英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护士专业学习。

民国7年(1918年),伍哲英转入纽约城妇产医院专攻妇产科护理。在校期间,伍哲英各门学科均为优秀,许多医院争相邀她加盟。伍哲英毅然整装于民国8年回国。

从医生涯

民国8年(1919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翌年来沪,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总护士长。

民国10年(1921年),伍哲英偕同仁创办上海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护校“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护士学校”,举凡学校的建制、规模、教学大纲以及行政事务皆亲自制订筹划,兼授五门课程。伍哲英担任校长兼护理主任,并聘请欧美医生、教授执教内、外、妇、儿及临床护理等学科,学制3年。

民国13年(1924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广东召开大会并选出参加万国护士大会的4名代表,3人为外籍人士,唯伍哲英为中国人。

民国14年(1925年),伍哲英代表中华护士学会出席在法国劳兰如召开的国际护士会议,此乃中国护士首次参加国际护士会议。

民国15年(1926年),伍哲英被选为中华护士学会会长,为国人担任会长之第一人。

民国17年(1928年)1月,伍哲英主持了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来自全国的116位代表参加。

民国18年(1929年),伍哲英再次代表中华护士学会出席加拿大国际护士大会。

民国19年(1930年),任上海伯特利医院总护士长兼护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护校被迫停办,伍哲英带领一批无家可归的护生到“第八伤兵医院”参加救伤工作,亲自护理重伤病员。此后,伍哲英又创办上海济民医院及南洋医院高级护士学校任校长,同时兼任医院的总护士长。

民国27年(1938年),伍哲英任中华护士学会上海分会首届理事长。

民国37年(1948年),伍哲英任万国护士会副会长。

解放后,伍哲英任上海第二护士学校校长。

1951年,伍哲英被聘为上海市卫生局护理顾问。

功成身退

1956年退休后,伍哲英仍热心于护理事业,每周两天去护士学会,两天去护士学校,两天为学生补习英语,直至病逝。

主要贡献

筹办医院

民国10年,为了发展中国护理事业,伍哲英与友人到上海筹办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并亲自担任护理主任职务。医院初创条件差,缺乏资金和护理人员,伍哲英从业务到杂务均亲自动手。有一次,一例宫外孕患者前来就诊,伍哲英日夜守护,精心护理,病人很快痊愈出院,出院后即登报感谢,使该院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广泛好评。

开办学校

民国10年,伍哲英在上海创建第一所由中国人办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护士学校。伍哲英除担任校长和护理主任外,还亲自承担五门课程讲授及实习指导。之后,又相继创办了南洋护校、济民医院附设护校,并担任校长。又在上海私立伯特利医院附属护校任校长。民国14年和民国18年曾先后代表中华护士会分别在芬兰、加拿大参加国际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并代表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本东京参加第二次远东红十字大会,当选本届大会副会长及护理委员会主席。民国17年,伍哲英被选为中华护士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在任期间,伍哲英大力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为便于与病人的沟通,她积极倡导护士学校推广普通话和学习英语,为中国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实用人才。

救死扶伤

抗日战争爆发,伍哲英积极投入抗战洪流。她带着无家可归的一批学生到上海第八伤兵医院为抗日伤病员服务,抢救了不少伤兵,被称为火线上的“白衣天使”。民国27年春,伤兵医院撤退,伍哲英见到难童医院有四五十名失去父母的孤儿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就主动留在该院工作,当时有一重病难童骨瘦如柴,在伍哲英精心救治下,孩子得救了,为感谢伍哲英抢救自己的生命,遂改名伍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私立伯特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暨上海市第二护士学校校长。1956年,伍哲英退休后,她仍然十分关心护理事业,每周去护士学会、护士学校工作。退居二线后,仍为中国护士事业奋斗不息,终身未婚,深受护理界的尊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