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0 00:08
伍明春(1976.2—),男,福建上杭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系主任,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伍明春,1976年2月生,福建上杭人。199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系主任,文学院硕士生导师。2017年获得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新诗的话语场域研究”(编号:12CZW071)。
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新诗的合法性研究”,(编号:2006B2038)。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1898-1998)——二十世纪汉语诗歌发展的本体性研究”(编号:96AZW018)。
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编号:2004AZW001)。
《隐秘的水仙》(诗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
《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诗歌通史·现代卷》(王光明主编,本人撰写三章共1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沉潜与喧嚣——当代诗歌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互联网口音》(诗集),海峡书局2015年。
《现代汉诗沉思录》,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
《文学批评的底气、地气和锐气——重新认识批评家李长之的当代意义》,《光明日报》2017年10月6日第6版
《文学场与政治场相互借力——论早期新诗的政治话语》,《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论早期美学新诗合法性的建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早期新诗坛的第三种力量——论闻一多、梁实秋的早期新诗批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论五四报刊“新诗”栏目的盛衰》,《东方论坛》2010年第4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文化记忆、抒情策略和文类自觉——略论地震题材诗歌》,《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论早期新诗在中学的传播》,《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论早期新诗的“弑父”情结》,《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想象历史的另一种方式——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简论》,《名作欣赏》2008年第23期。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名作欣赏》2008年第21期。
《论翻译对早期新诗的影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抒情姿态的变化——现代汉诗与民生关系的一种考察》,《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新诗”观念的塑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论“新诗人”身份的合法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歌谣:新诗的潜在资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本科生课程:《文学创作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研究生课程:《现代诗歌理论》。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海峡诗人》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