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献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16:18

伍献文(1900年3月15日—1985年4月3日),浙江瑞安人,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人物生平

1900年3月15日,伍献文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云周乡屿头村(今瑞安县云周街道繁荣村)。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

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年到厦门集美学校任教。

1922年,任厦门大学动物学系助教。

1925年,转入厦门大学攻读动物学系。

1927年,从厦门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学系。

1929年,到巴黎博物馆鱼类学实验室学习深造。

1932年,从巴黎大学毕业,获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1934年,受聘于中央研究院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部。

1934年7月,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4月3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伍献文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致力于中国鱼类学的研究,对分布于中国的比目鱼类5科33属65种做了研究,对比目鱼器官系统的解剖和生物学作了描述。另对蠕虫类、河蟹、蝎类、鸟、蛇、蛙、鱼、线虫、水母等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了研究。在线虫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方面,发表了动物寄生线虫的3个新属和23个新种和新亚种。

20世纪40年代,伍献文对中国鱼类学研究进行了划分,分为鱼类生理学和功能形态学两个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伍献文开始系统地调查和研究中国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全面开展鱼类分类区系的研究工作。描述了分布于中国的鲤科鱼类113属412种。

20世纪60年代,伍献文开展了长江鱼类资源调查及其变动规律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伍献文开始研究鲤亚目鱼类的系统发育,解剖和观察了鲤亚目中有代表性的78属123种鱼类的骨骼,提出了鲤亚目鱼类的一个新的分类系统。

伍献文还组织了对中国海洋及湖泊的综合考察和研究。1935年组织了渤海湾及山东半岛的海洋及海洋生物综合调查研究。1951年参加了五里湖的湖泊调查研究工作。还参加了三峡水库库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规划的研究等。

截至1985年4月,伍献文在中国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及专著共计80余篇(册)。其中有关鱼类学论文45篇,有关线虫及其它蠕虫的论文16篇,有关节肢动物和爬行类、两栖类等其它动物的论文11篇,还有关于海洋及湖泊调查、鱼类考古学研究的报告多篇,其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伍献文.记殷墟出土之鱼骨[J].考古学报,1949(4):5.

[2]王家楫,伍献文.水生生物研究所筹设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及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的经过[J].科学通报,1950(03):182-183.

[3] E.B.波鲁茨基,伍献文,白国栋,戈敏生,王乾麟,王士达,陈受忠.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生生物调查和渔业利用的意见[J].水生生物学集刊,1959.

[4]伍献文,钟麟.快速建立鲢、鳙纯系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64,9(10):900-907.

[5]伍献文,陈宜瑜,陈湘粦,等.鲤亚目鱼类分科的系统和科间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J].中国科学,1981(03):115-122.

[6]伍献文,何名巨,褚新洛.西藏地区的(鱼兆)科鱼类[J].海洋与湖沼,1981(01):74-79.

[7]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8]伍献文,曹文宣,易伯鲁,等.中国鲤科鱼类志(上,下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人才培养

195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建成立,在伍献文的领导下,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学研究扩大到鱼类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组织学等各个领域。

在伍献文一生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水生生物学和水产科学技术上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中国国内外学者、教授、学术骨干,有的成为学部委员,如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院士,动物学家陈宜瑜院士,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家刘建康院士,山东海洋学院唐世凤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孝威教授,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教授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伍献文的父亲伍嘏斋粗通文墨,思想开化,后弃农经商,由于不谙经营,以致家道中落,但还是坚持让三个儿子读书。由于家境窘迫,伍献文的大哥、二哥先后放弃学业。伍献文不忍心再给家里增加负担,报考了既没学杂费又供应伙食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伍献文的妻子是陈玉如,两人育有一子三女,儿子伍惠生,女儿伍韵梅、伍又梅、伍欣星。

伍献文大哥英年早逝,他每年汇钱接济大哥家,把侄儿侄女接到身边培养成才,帮助他们成家立业。

伍献文与鱼类学家方炳文同在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共事。1944年方炳文罹难,伍献文分担起赡养方母的责任,直到方母去世,一直扮演儿子的角色,替亡友尽孝道。

人物评价

“伍献文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科学学术组织者。”(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伍献文是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杰出的鱼类学家, 科研工作的优秀组织者。”(光明日报评)

“伍献文先生是中国研究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评)

“伍献文是中国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动物分类学、形态学、组织学、线虫学等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诣和广泛建树。”(浙江日报评)

“伍献文是站在中国现代鱼类学研究高峰上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之一,为后人研究鱼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晓良、何舜平评)

“伍献文先生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实务实、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胸怀祖国的家国情怀、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中心党支部评)

“水下鳞虫岸上霜,江湖满地探赜忙;精勤撰就鲤科志,沥血书成养事章;醉梦庄周鱼复乐,池耕范蠡棹舟亡;姜公钓国充渔父,伍氏青编万古扬。”(纪念伍献文诞辰120周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建雄赋诗)

人物纪念

2002年,湖北科技名人雕塑园落成开园,首批有17位科学家的塑像落座,伍献文雕塑像位列其中,以此弘扬前辈先贤们的科学精神,让科学家的风采激励世人。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院士团队的论文《发现于柴达木盆地的骨骼超常粗大的鱼化石及其与干旱化的联系》。为致敬伍献文对中国鱼类学所做出的贡献,文中将裂腹鱼亚科的一个新的鱼类命名为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