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3 08:55
伏寿,徐州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大司徒伏湛七世孙。(注:《伏湛传》载伏湛生伏翕,伏翕生伏光,伏光生伏晨,伏晨生伏无忌,伏无忌生伏质,伏质生伏完,伏完生伏寿,依此传则伏寿是伏湛七世孙。但《皇后纪》载伏寿是伏湛八世孙,未知孰是。)
伏寿的父亲伏完,沉着大度,袭爵不其侯,娶汉桓帝女阳安公主刘华,为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下令迁都,伏完跟随汉献帝的车驾来到长安,此时伏寿已入掖庭为贵人。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争斗于长安城内。三月,李傕决定劫持天子,派侄子李暹率兵包围皇宫,用三乘车迎接献帝,献帝乘坐一车,伏寿乘坐一车,贾诩、左灵同乘一车,其余人步行跟随。
四月,伏寿被立为皇后,伏完任执金吾。李傕遭到郭汜袭击后,把汉献帝带到北坞,当时只有伏皇后、宋贵人跟着刘协。李傕又设反关校尉监门,隔绝内外。
同年,汉献帝东归,遭到李傕、郭汜追击,大败于曹阳。兵败之后,百官决定趁夜渡河前往河东郡,献帝与公卿及六宫妃嫔步行出营到河岸。当时伏皇后哥哥中宫仆伏德一手牵着伏皇后,一手拿着细绢十匹。
华峤《后汉书》及范晔《后汉书》记载:伏皇后手上拿着几匹缣,董承指使符节令孙徽(一作孙微)持刀抢夺缣,杀死了一旁的侍者,血溅到了伏皇后的衣服上。
袁宏《后汉纪》则记载:董承指使孙俨从人群中砍向伏皇后,当时左灵察觉此事,对孙俨说道:“你是什么人?”于是持刀抵御,误杀一旁的侍人,血溅到了伏皇后衣服上。
抵达河边后,献帝乘船渡过黄河。当时同舟共渡的仅有伏皇后、宋贵人、郭赵两位宫人以及杨彪、董承、伏完等数十人。
等到达安邑,献帝穿的衣服都烂了。当时蝗灾大起,干旱无谷,后宫只得以枣菜为食,董承等人便谋划护送乘舆到雒阳。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到达雒阳,后来曹操入京,又将献帝带到许县。
献帝迁都许县后,徒然守着虚位,值宿警卫侍兵,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旧党羽和姻亲密戚。议郎赵彦曾经向献帝出谋划策,曹操深恶而把他杀了。其余内外不和曹操一条心的,多数遭到诛戮。曹操后来因事入殿中见到献帝,献帝极端愤怒,因说:“您假使能够辅助我,那么就希望你优厚相待;否则的话,就希望你恩爱相加把我抛弃。”曹操大惊失色,磕头求出。旧有的规矩,三公大官领兵朝见皇帝,要让虎贲兵员执锐利武器左右相挟。曹操退出之后,顾盼左右,汗流浃背。自此以后,曹操不敢再这么朝见献帝了。
董承的女儿为贵人,曹操杀了董承,又要求杀董贵人。献帝认为董贵人怀孕在身,连连请予免诛,终不能得。伏皇后看了这个情况,从此心怀恐惧。于是给父亲伏完写信,讲曹操残酷逼迫的凶相,要她父亲秘密地图划铲除曹操。伏完不敢动手。
《献帝春秋》称:伏完得到密信后给荀彧看,荀彧感到不满,对此隐瞒不言;后来伏完又将密信展示给妻弟樊普,樊普便把此事告诉了曹操。
建安十四年(209年),伏完去世,其子伏典继承爵位。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一月,伏皇后与伏完密信之事泄露。曹操追查大怒,便逼着献帝废去伏皇后,并假为策书说:“皇后伏寿,由卑贱而得入宫,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处显位,到现在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策书诏令,把皇后玺绶缴上来,退去中宫,迁往其他馆舍,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捕伏后。伏皇后紧闭门户匿藏墙壁中,华歆伸手将伏后牵出。当时献帝在外殿,郗虑坐在他身旁。伏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献帝面前,拉着献帝的手说道:“不能再救救我吗?”献帝也哭道:“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左右无不为此落泪。曹操将伏后下于掖庭暴室,丁卯日(215年1月8日),伏皇后遇害,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兄弟宗族一百多人皆被处死,伏寿母亲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伏皇后遇害的事情传到蜀地后,益州牧刘备为她发丧。
汉末军人:“虽乱犹有明智妇人,精诚之至,幽祇之所感矣。”
曹操:“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既无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
王嘉:“献帝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
范晔:“坤惟厚载,阴正乎内《诗》美好逑,《易》称归妹。祁祁皇孋,言观贞淑。媚兹良哲,承我天禄。班政兰闺,宣礼椒屋。既云德升,亦曰幸进。身当隆极,族渐河润。视景争晖,方山并峻。乘刚多阻,行地必顺。咎集骄满,福协贞信。庆延自己,祸成谁衅。”
李贽:“但当日伏后似亦自取,既不能安静以埃之,又不能周密以防之,立见祸害,亦可怜哉!”
蔡东藩:“诛奸无力反招灾,巾帼拚生剧可哀;前有董妃后伏后,魂兮可向许宫来!”
伏湛,西汉大司徒
父:伏完,东汉屯骑校尉
生母:盈
兄弟
伏德、伏雅,伏寿之兄。
伏均、伏尊、伏朗,伏寿之弟,此五人见《后汉纪》。
伏典,在伏完去世后袭爵,见《后汉书》。
姐妹
伏后有姐妹四人,与伏后同被曹操杀害,葬于五女冢,见《寰宇记》。
刘协,汉献帝,东汉末代皇帝。
伏寿与汉献帝有子二人,皆被曹操鸩杀。
据《通典》记载,东汉时,伏皇后的父亲屯骑校尉不其亭侯伏完朝觐庆贺,依臣子之礼拜皇后;伏皇后在离宫,又依子礼拜伏完。三公八座为此对皇后与父亲相见的礼仪展开争论,最终形成了四种看法:有人认为,皇后是天下之母,伏完虽是皇后的父亲,也不能让皇后以礼拜他;有人认为,伏完和伏皇后应该互拜,让皇后保持人子之道,而伏完不废人臣之义;有人认为,子尊不加于父母,季姜虽贵为天王后,但还是被父母称作“吾季姜”。应该让伏完依行父法,皇后专奉子礼,无论公私场合,皇后都要单独拜父亲。有人认为,皇后是至尊,父亲也是至亲,互拜则父亲和子女无别,伏完拜皇后有伤子女之道,皇后拜伏完有损至尊,应该让伏完在公朝拜皇后,其礼如同众臣,而在私下皇后依子礼拜伏完。
郑玄作《皇后敬父母议》,认为:“四者不同,抑有由焉。天子所不臣者三,其一,后之父母也。天子尚不臣,况于后乎!春秋鲁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冬,伯姬归于纪。又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或言逆女,或言逆王后,盖义有所见也。女虽嫁为邻国夫人,其尊无以加于父母;嫁于天子者,此虽己女,成言曰王后,明当时之尊,得加父母也。纪季姜归於京师,更称其字者,得行礼而戒之,其尊安可加父母耳。今不其亭侯在京师,礼事出入,宜从臣礼。若后息离宫,及归宁父母,从子礼。”即伏完在京师,应该按照臣礼拜皇后,如果皇后离宫,及归家看望父母,应该按照子礼拜伏完。邴原则认为父高于君,反对按照公私场面行礼,作《驳郑玄皇后敬父母议》:“孝经云:‘父子之道,天性也。’明王之章,先陈事父之孝。女子子出,降其父母,妇人外成,不能二统耳。春秋左氏传曰:‘纪裂繻来逆女。’列国尊同,逆者谦不敢自成,故以在父母之辞言之,礼敌必三让之义也。祭公逆王后于纪者,至尊以无外,辞无所屈,成言曰王后。纪季姜归于京师,尊已成,称季姜,从纪,子尊不加于父母之明文也。如皇后于公庭官僚之中,令父独拜,违古之道,斯义何施。汉高五日一朝太上皇,家令讥子道不尽,欲微感之,令太上皇拥篲却行称臣。虽去圣久远,礼文阙然,父子之义,五品之常,不易之道,宁为公私易节?公庭则为臣,在家则为父,是违礼而无常也。言子事父无贵贱,又云子不爵父。”
据《拾遗记》记载,汉献帝车驾被李傕所败后,昼夜逃走,宫人逃窜,万无一生。逃到河边,没有船,伏寿便背着汉献帝过河,河流迅急,伏寿觉得脚下如有乘践,神物之助。李傕的兵戈逼近河岸,伏寿便用身体保护汉献帝。汉献帝伤到脚趾,伏寿就用以绣给汉献帝擦血,拔下玉钗覆于汉献帝的伤口,应手则汉献帝伤口痊愈。用眼泪洗汉献帝的衣服以及脸,使之洁静如浣。当时的军人感叹道:“虽乱犹有明智妇人,精诚之至,幽祇之所感矣。”
袁宏《后汉纪》称伏后与兄弟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六人皆是阳安长公主刘华所生。
范晔《后汉书》则称伏后的母亲名“盈”,在伏后死后流放到涿郡。
民国史学家吕思勉对伏皇后被诛杀一案存有不同看法,认为以曹操的地位和气魄不会简单因为伏皇后给其父亲的一封信有诋毁之言而加害,而且汉献帝也不会因为董承被害而迁怒曹操(董承本身也不是靠得住的忠臣),认为这个案件背后“一定另有原因”,而且背后的事情很大、不便于记载到正史之上,吕思勉推测认为伏皇后有一个通盘的政治计划而且事关大局,因此曹操不得不动手。
伏皇后墓位于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七·皇亲部三》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伏皇后的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主要出场于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不过在小说里,伏完并非病死,而是与伏皇后一起谋划除掉曹操,但遭曹操发现而被族灭。有诗叹曰:“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