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道德判断

更新时间:2022-06-27 10:46

会计道德判断是调控会计道德的主要手段和力量之一。在会计人的会计实践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判断,会计道德判断贯穿于所有会计道德行为之中。

对象

一种是会计人的行为;另一种是会计人的品德即会计道德。

一个会计人行为在道德上正当或不正当、应当或不应当的判断,后者是对会计人的会计道德是善的还是恶的、有德还是无德的判断。

其中会计人的行为,当然指健康的会计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行为,是会计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实际活动,并受会计人利己本性的支配。会计人利人利己、符合会计道德目的的行为,就是会计道德判断上正当或应当的会计行为。反之,会计人损人利己、违背会计道德目的的行为,就是会计道德判断上不正当或不应当的会计行为。而会计人的品德,当然也指健康的会计人在正常情况下所具有的会计道德,是通过会计行为表现出来的外在会计品质和内在心理自我,具体如智慧、坚毅、廉洁、自制、忠直、诚信、公正、礼让等。

一个会计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善待自我和他人的稳定状态就是会计道德判断上的善或有德。反之,一个会计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不善待自我和他人的稳定状态,就是会计道德判断上的恶或无德。

性质

首先从判断的语言来看,既包含描述性语词,又包含评价性语词。一种会计道德判断的表述方式既不会是纯命令性的也不会是纯描述性的,而是同时具有描述和评价的双重意义。

再从判断的内容特征来看,既是会计事实判断,又是会计价值判断,这两种判断都属于会计人意识范畴,都是会计人大脑对会计道德判断对象属性的反映即会计道德意识的一种反映,只不过前者的判断是客观的、普遍的,后者的判断是主观的、特殊的。

会计道德判断实际上是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会计道德判断的性质与其说是一个语言逻辑问题,毋宁说是一个哲学世界观问题。判断的性质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评价性的,是会计事实判断和会计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

依据

会计道德判断的依据指对会计人的行为和品德进行会计道德断定所凭借的一般性规则乃至理论体系。虽然伦理学的理论形态繁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义务论(道义论)和目的论(结果论)两种。在现代伦理学中,这两种歧异颇大的伦理理论是进行包括会计道德在内的一切道德判断的主要理论依据。

尽管义务论理论和目的论理论有着以上诸多的分歧和区别,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辨别,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清晰地界分。因为实际的会计道德判断和其他道德判断的选择依据是复杂的,两者经常会支持同样的行为判断规则和标准,如义务论的完善论和目的论的功利主义,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冲突,所支持的行为规则是一致的,只是后面的具体凭借理由有所不同。

分类

会计的道德判断是对会计人行为和品德的判断,会计的非道德判断是对会计人的非会计行为、非品德或与道德无关的行为的判断;其次涉及的是判断依据的分类,即是会计道德义务(道义)判断还是会计道德价值(品德)判断;最后涉及的是判断主体的分类,即是特殊(个别)的主体的会计道德判断还是一般(普遍)的主体的会计道德判断。由此,对会计的道德判断与非道德判断,结合其例证可概括如下:

1.会计道德判断

(1)会计道德义务判断

特殊的:她是出纳员,同意领导白条借款是不应当的。

一般的:作为会计工作者,都应遵循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2)会计道德价值判断

特殊的:他是一名老财务科长,多年来一直精打细算,为单位节省了不少开支,是个好管家。

一般的: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应是会计人员的一种美德。

2.会计非道德判断

(1)会计非道德义务判断

特殊的:会计小张应少打些麻将,多看点书。

一般的:会计人员都应学会用电脑。

(2)会计非道德价值判断

特殊的:他虽是会计工作者,却非常喜欢阅读文史典籍。

一般的:好身体、好心情,是每一位会计工作者都需要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