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艺术

更新时间:2024-10-30 13:34

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造就了音乐、舞蹈、文学、建筑、雕塑、绘画、戏剧等蔚为壮观的艺术族群。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的勃兴、大众文化与现代性的塑成,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终究出现了分流。分流的起点是19世纪上半叶摄影的诞生,这一分流逐渐形成了另一庞大的艺术族群,即传媒艺术(Media Arts)。

学术定位

2020年12月30日公布实施的《中国传媒大学章程》第4页指出:“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传媒艺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为核心,以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文、工、艺、管等多门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该章程的发布,体现出传媒艺术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学科,也是学校在艺术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概念

在广义上,古往今来,艺术创作、作品与接受这一艺术活动过程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广义上的传媒方得以达成,如此所有的艺术都可称为“传媒艺术”。在狭义上,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成为传媒艺术诞生与发展的基础;大众传媒的勃兴所带来的人类传播方式变革,成为造就传媒艺术独特品性的关键;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变革,成为传媒艺术释放其能量与价值的土壤。它们共同为传媒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构成坚实的推力和宏阔的背景。

突出特性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传媒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三大基本特征是从19世纪摄影艺术的诞生开始逐渐显现的。正是因为这三大基本特征的日渐凸显,从而使得传媒艺术构筑起自己迥异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而别致的景观。

(1)传媒艺术的科技性

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现代科技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和传播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说来,指的是现代科技在介质、材料、手段、方法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度介入,对传媒艺术本体形态和价值实现等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传媒艺术科技性的发展轨迹,从材料与介质来看,走过了从原子到比特的历程;从手段和方法来看,走过了从机械、电子到数字的历程;从传播方式来看,则走过了从点对点、点对面到点面互动的历程。不可想象,没有光学技术和感光材料的进步,会有摄影和早期电影的完形;没有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的进步,会有广播电视艺术的完形;没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的进步,会有各类数字媒体艺术的完形。

(2)传媒艺术的媒介性

传媒艺术的媒介性,主要指大众传媒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和传播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来说,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特征在传媒艺术中的突出显现。

传媒艺术媒介性的发展轨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传奇性到日常性的历程;从社会动员的角度看,则经历了从思想批判主导,到现实干预主导的历程。由于传媒艺术与大众传媒互相依附,从而导致大众传媒强大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等能力与特质,也自然地赋予了传媒艺术,使传媒艺术在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方面,不论是规模还是强度,都是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3)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

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指的是与传统艺术相比,艺术接受者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所体现出的更加积极、主动、庞大而深入的参与特征。

传媒艺术大众参与性的发展轨迹,从受众角色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被动伴随者到积极介入者的历程;从受众地位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无足轻重到不可替代的历程;从受众作用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一般性影响到决定性影响的历程。由于这些变化,使得传媒艺术的接受者参与和传统艺术的接受者参与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差异。如果说传统艺术更多体现出精英经典、独特个性、中心化、无利害、静观默照等审美效应的话,那么传媒艺术则更多体现出大众化、类型化、去中心化、消费性、娱乐狂欢等审美效应。

学科建设

传媒艺术学专业是基于当前日新月异的新兴传媒形态与艺术样式,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流学科资源和专业优势,在国内率先开设的具有引领性、包容性、开放性的新兴学科方向。

传媒艺术学专业依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与艺术融合的优势,对传媒艺术进行学理化研究,包括传媒艺术整体规律研究(下设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方向)、传媒艺术具体形态研究(下设电影艺术学、广播艺术学、电视艺术学、网络文艺学、数字艺术学方向)、传媒艺术手段方法研究(下设播音主持艺术学方向)等。传媒艺术学的学科特色是针对媒介性较强的艺术样态进行研究,并培养本领域的理论研究专门人才。

传媒艺术学专业于2011年开始设置并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和正在培养近50位博士生和近150位硕士生,系教育部备案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提出打造“中国传媒艺术重镇”;2020年修订的《中国传媒大学章程》明确提出学校构建以“新闻传播”“传媒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三大学科领域为核心的学科体系。

传媒艺术学是关于传媒艺术各艺术样态共同的本质、特性与规律,起源与发展,创作、作品与接受,生产、传播与审美,地位、价值与功用,历史、社会与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原理与规律的学科;也是从艺术出发,并以传媒视角对艺术进行考察与总结的学问。

具体而言,本学科的研究和教育重点在于:

第一,对传媒艺术这个艺术家族进行整体的、联系的、综合的、兼容的考察。考察传媒艺术家族整体的发展历程、基本特质、逻辑规律、重要议题、理论命题。

第二,对传媒艺术家族中的一些主要的视听艺术形式进行具体考察。目前主要研究网络视听(含中短视频、网络综艺、网络剧、网络纪实影像等)、电视综艺、电视剧、纪录片等领域,同时也进行一定的电影、新媒体艺术和摄影研究。

第三,传媒艺术学研究还侧重其传媒属性,也即以传媒、媒介、传播的视角看待视听、影像的艺术命题和审美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传媒(传播)与艺术(审美)的跨学科通路式理论研究和实践观察。

本专业自设置以来,在学理上初步完成了对传媒艺术研究和传媒艺术学的搭建与阐释,在学用上充分、动态关注传媒艺术业界实践动态,形成了较强的学界、业界影响力。

开设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