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更新时间:2023-10-13 21:13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发生在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是主要危害牛羊的一种急性病。

特征

病畜的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的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该病发生范围广泛,虽然不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但由于病畜的局部刺激和视觉扰乱,会对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症状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潜伏期一般为3天~7天,发病初期患眼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其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舒张,结膜和瞬膜红肿,或在角膜上发生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多数病例起初一侧眼患病,后为双眼感染。病程一般为20天~30天。病畜一般无全身症状,很少有发热现象,但眼球化脓时往往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和乳量减少等症状。多数可自然痊愈,但往往招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和失明。在放牧牛羊时,病畜会因双目失明而行走不便,觅食困难。

病理特点

易发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牲畜主要有牛、羊、骆驼、鹿等,其中以幼年牲畜发病率较高。该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同种牲畜头部的相互摩擦和其他的密切接触,或通过咳嗽、打喷嚏而传染,蝇类或某种飞蛾也可机械地传递该病。被病畜的泪和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也可传播该病。在复愈牛的眼和鼻分泌物中,牛摩勒氏杆菌可存在数月。因此,引进病牛或带菌牛,是牛群暴发该病的一个常见原因。

该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流行性。青年牛群的发病率可高达60%~80%。刮风、尘土等因素有利于病的传播。诊断牛摩勒氏杆菌病是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但需在强烈的太阳紫外光照射下才产生典型的症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可加强牛摩勒氏杆菌病的致病作用。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防治

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牲畜栏舍坚持日日清扫,保持栏舍和牲畜的干燥卫生,并坚持定期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病原体,消灭疫病源头。

②当发现有发病牲畜时,应立即隔离病畜,早期治疗。彻底清除栏舍内的牲畜粪便,清扫出来的牲畜粪便,要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堆沤发酵,掩埋,焚烧或用其他药物处理。清扫后的栏舍地面还需要喷洒化学消毒药或用其他方法,将残留的病原体彻底消灭干净。

③病畜可用2%~4%硼酸水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合膜囊,每日2次~3次。也可滴入青霉素溶液(每毫升含5000单位),或涂四环素眼膏。如有角膜混浊或角膜云翳时,可涂1%~2%黄降贡软膏。

④夏秋季节要注意灭蝇,避免阳光强烈刺激。

⑤该病在牧区流行时,应划定疫区,禁止牛羊等牲畜在疫区出入流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