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5 16:01
传统农学起源于公元五六千年前,是指封建时期以农为主、以畜牧业为辅的农学体系。
早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农耕作业。到了西周时期,以农为主、以畜牧业为辅的生产格局已经形成。由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我国很早就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学体系。
神农氏(又称炎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他教人们制造农具,用耜开荒垦地,播种五谷。此后,我国的农学著作不断问世,估计有600种之多,现存或有辑佚本的约占二分之一。这些农学著作,有的阐明农业思想,例如《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许行》和《商昌书》中的《垦令》、《农战》等篇,以及《吕氏春秋》中的《上农》篇等;有的研究耕作种植技术,例如《吕氏春秋》中的《任地》、《耕土》、《审时》三篇和西汉时代的《汜胜之书》;有的探求耕种与天时、土壤的关系,前者如《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礼记》中的《月令》,汉代的《四民月令》、唐代的《四时篡要》等,后者如《管子》中的《地员》篇等;有的专门研讨单种农作物,如唐代陆羽的《茶经》,明代黄省曾德《理生雨境稻品》和徐光启德《芜箐疏》、《吉贝疏》(吉贝就是棉花)、清代姜皋的《浦泖农咨》(专论水稻种植);有的钻们探究家畜和鱼类饲养;有的专门记述农具制作。有的对农业经济和农业技术兼举并包,类似农业百科全书,例如我国闻名于世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东鲁王氏农书》和《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做,是完整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农书,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合一的自然经济状况。贾思勰担任过青州高阳太守,考察了当地农业生产。书中所讲述的作物栽种方法,都是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对农学类目作了合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全书共10卷92篇,分别用专题记述了粮食、蔬菜、果树、桑拓以及经济作物的耕作栽培方法;记述了家禽、家畜和鱼类的养殖方法,以及煮胶和制造笔墨的方法,堪称一部农业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