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墨

更新时间:2023-06-26 16:16

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特点和地位

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

传统的水墨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浓、淡、破、泼、渍、焦、宿。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另外,中国画爱写诗词及提字,再加红印签名。

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笔墨与形式

中国人物画历经千年,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创作的审美标准及艺术语言渐成体系,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画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良,在语言文化、表现手法上更加丰富。新生代的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与自我创新上,表现出舍身忘己的精神。谈到继承传统与创新,中国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是不得不谈的,因为那是中国人物画的核心及灵魂。中国人物画笔墨是灵魂。我们来谈艺术语言,他是离不开笔墨的。中国人物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汇集了无数艺术家的艺术语言,艺术思想的日趋完善,从形成今天的完美局面。世间万物风云变换,艺术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中国画也不例外。

中国画在前进的步伐中遭遇到外来艺术的融合。在这一大趋势下,中国画显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但在艺术繁荣的背后,我们要达到艺术更深层次的发展与创造。怎样才能把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再续写下去?艺术本体的转化是在传统绘画的原由基础下进行的。他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发展,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离不开造型与笔墨。

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今天,他引进了诸多的外来因素(造型、色彩等)。但他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以中国画为主;第二外来因素与中国画的亲合;第三必须保持中国绘画的基本性质。徐悲鸿提出了“艺术家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的主张。什么样的造型与中国画结合呢?点、线、面的结合;黑、白、灰的结合,素描与中国白描相结合,围绕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来结合。

造型并不是以绝对的表象为前提的,他的主张是通过对物体的客观认识表达主观意识的感觉。他并不是如照相技术一样的科学表达,千人千面,每位作者都有不同的感觉及认识。社会中的人一因职业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其外部形态也不尽相同,为艺术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20世纪之后,中国人物画在借鉴西方素描的方法上涌现出一批:如:林风眠、徐悲鸿、将兆和以及黄胄等以生活素描、速写为突破口的先锋派人物画家。他们将西方绘画的扎实造型与中国花鸟画笔墨相结合,为表现现代人物而作出了成功的尝试,并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社会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长足发展。

造型是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一辈子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塑造形象而已,要使人物更生动、更有味道。为什么我们在看一些作品的时候会没有印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作品人物的真正精神状态,刻画的人物太过平淡,不深刻,所以很难打动观众。要做到“认形写神”,还需“形随神而造”。形、神兼备是人物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说“神由形生,形随神造”应该是人物画造型所遵循的原则。

中国画的笔墨是建立在造型的基础上的。很长的历史时期,文人、士大夫介入绘画领域,绘画成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消遣娱乐。石涛在《苦瓜和书画语录》中谈到笔墨时,有一段论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山川万物之见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此生活之大端也。故山川万物以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声生活之权,苟非其然,焉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用……尽其灵而足其神。”这里讲述的是山水画自然与笔墨技法的关系,这种自然与笔墨技法也适用于人物画。古人常讲:“认师造化,师法自然。”实际上,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呢?现代人物画,才刚刚开始。艺术家们在语言转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尝试。有用水墨表现油画效果的、有用水墨画来表现光影的。他们借助油画、版画、水彩等技法体现水墨,有的效果使人震惊:但有的背离了中国画的本质,非驴非马,并不尽如人意。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和谐社会,艺术家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水墨是既古典又现代的表现形式。笔墨的美感随造型而变化,他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现象。总而言之,笔墨的认同标准自传统而至,也会随时代而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笔墨不是传统的代名词,他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完善,逐渐走向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