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鼻塞

更新时间:2023-11-17 22:31

伤风鼻塞,中医病名。是指因风邪侵袭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鼻病。俗称“伤风”。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和冬春之交多发。西医学的急性鼻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

名词解释

伤风鼻塞是指因风邪侵袭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鼻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和冬春之交多发。西医学的急性鼻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急性鼻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

病因

风为百病之长,常夹寒携热侵袭人体。本病多因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使正气虚弱,风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初起属风寒居多,继则寒郁化热而呈风热之候,亦可直接感受风热之邪为病。因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病机

1、风寒外袭,肺失宣肃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外袭皮毛,卫阳被郁遏,内犯于肺,则肺失宣肃,寒邪遏于鼻窍而为病。

2、风热袭肺,壅遏鼻窍

鼻属肺系,乃呼吸之门户,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直犯鼻窍,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犯肺,致肺失清肃,以致肺失宣肃,风热邪毒壅遏清窍而为病。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病史: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

2、临床症状:初起鼻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水样鼻涕;随之,鼻塞渐重,鼻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浊;后期,鼻塞逐渐减轻,鼻涕渐消。全身可有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呕吐、腹泻、倦怠,甚则壮热、抽搐等。

3、局部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病证鉴别

鼻鼽一般症状发作突然,先感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粘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

相关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1. 风寒束表,正气抗争,驱邪外出,故喷嚏频作;肺失宣散,邪壅鼻窍,故鼻塞声重、鼻肌膜淡红肿胀;肺失肃降,水道不利,故流涕清稀;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营卫失调,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外感风寒之证。

2. 风热外袭,肺失宣降,风热上扰鼻窍,故见鼻塞较重、鼻肌膜色红肿胀、鼻流黏黄涕、鼻痒气热、喷嚏时作;风热犯肺,肺失肃降,故咳嗽痰黄;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犯肺之证。

治疗原则

本病以“辛散、通窍”为治疗之大法。但须注意表散不宜太过,以免耗散元气;补益不宜太早,以防留有余寇。

证治分类

内治法

(一)风寒外袭,肺失宣肃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频作,流涕清稀。可有头痛,恶寒发热。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散寒通窍。

方药:通窍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防风、羌活、藁本、川芎、白芷、细辛、升麻、葛根、苍术、甘草。

(二)风热袭肺,壅遏鼻窍

症状:鼻塞较重,鼻流黏稠黄涕,鼻痒气热,喷嚏时作。可有发热,头痛,恶风,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竹叶、芦根。

外治法

1、滴鼻:用芳香通窍类的中药滴鼻剂滴鼻,改善通气引流。

2、蒸气或雾化吸入:可用内服中药或薄荷、辛夷煎煮蒸气熏鼻,亦可用疏风解表、芳香通窍的中药煎煮过滤后行超声雾化吸入。

此外,据古医籍记载有吹药或塞药法:如用苍耳散,或辛夷花、薄荷适量,研末,每用少许吹入鼻内,或塞鼻内。

针灸治疗

1、体针:鼻塞者,取迎香、印堂穴;头痛、发热者,取太阳、风池、合谷、曲池穴。针刺,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

2、艾灸:风寒证或清涕多者,取迎香、上星,温和灸。每次10分钟,每日1-2次。

其他疗法

1、穴位按摩:风寒犯鼻证取风门、风池、迎香、合谷;风热犯鼻证取大椎、曲池、合谷、鱼际、迎香。头痛加太阳。每日1次。

2、导引法:《保生秘要》曰:先擦手心至热,按摩风府百余次,后定心以两手交叉紧抱风府,向前拜揖百余,俟汗自出,勿见风,定息气海,清坐一香,饭食迟进,则效矣。

转归预后

伤风鼻塞经适当休息,及时治疗,多能痊愈,病程一般5-7日。若邪毒甚,或治疗不及时,可并发鼻渊、喉痹、耳胀等。少数患者,因失于治疗,病情迁延不愈,可致鼻窒。按揉鼻子两侧,可缓解鼻塞。

预防调护

1、病中应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须戒生冷,勿使风邪变成寒中。

2、鼻塞时勿强力擤鼻,以防邪毒窜入耳窍,引发耳疾。

3、平素应注意起居有常,调适寒暖,尤其要注意项背足部的保暖。

4、流感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注意居室通风。

文献摘要

1、《医林绳墨·卷七》:“又有触冒风邪,寒则伤于皮毛,而成伤风鼻塞之候,或为浊涕,或流清水。治宜先解寒邪,后理肺气,使心肺之阳交通,而鼻息之气顺利,则香臭可闻者也,如桂枝汤、参苏饮之类,量其时令而与之。”

2、《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鼻为肺窍,外象又属土,故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新者偶感风寒,必兼喷嚏、清涕、声重,宜参苏饮、羌活冲和汤……若风热壅盛,郁于肺中,亦致鼻塞声重,宜疏散之,宜抑金散、川芎茶调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