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天津特别市

更新时间:2024-06-01 19:0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7月30日,大批日军从大沽口登陆后开进天津市。自此,天津被日本军队占领。

简介

在日本军队的刺刀之下,1937年8月1日,汉奸高凌霨出面的“天津市地方治安维持会”成立。12月17日伪“天津特别市”公署成立,选址中山公园办公,高凌霨为伪“河北省”省长兼“天津特别市”市长。1938年1月17日,潘毓桂任伪“天津特别市”市长,高仍为河北省省长。

日伪划全市为9区,另设3个特别区;1941年12月,天津英租界被日军占领;1942年3月,日军将天津英租界“交还”给伪政权;1943年3月28日,伪天津市公署将接管的天津特别行政区(英租界)更名为兴亚第二区;3月30日,伪天津市公署接管日本专管租界,改称兴亚第一区;3月31日,日伪政权将“天津特别市公署”特1—3区改为普通区,并改名为第10、11、12区;6月5日,天津法国专管区交还中国,伪天津市公署将该区改成兴亚第三区,设区公所;9月10日,伪天津市公署协同日军,强行接管意大利专管租界,改称特管区;11月15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将天津特别市公署改为天津特别市政府;1944年4月1日,重新调整划为8个区,仍保留一个特别区(旧日租界),其行政事务由第二区“兼管”。

残暴统治

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在天津的殖民统治,除了建立伪政权、成立“新民会”等组织外,为了严密控制人民,还推行保甲制度,把军事法西斯专政手段用于天津城市居民。1940年3月,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委派警察局在保卫科内设保甲股,并组织保甲实施联合委员会,在各警察分局成立联合分会,负责有关实施保甲制度的各种事项。特务机关利用伪警察轮训保甲自卫团,让保甲自卫团作为镇压抗日武装和围剿抗日活动的反动组织,配合警察局进行清乡、清查户口、收集情报。

限制言论自由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新闻和出版也被严格控制。沦陷后的天津人民,没有丝毫的言论自由。日本侵略者认为:“报纸为舆论枢纽,是人民耳目之所寄,若言论庞杂,宗旨不纯,最足以淆惑听闻,影响社会。”因而对报馆、通讯社查禁最甚。沦陷初期,伪治安维持会就成立了“新闻管理所”,制定了一系列新闻发布审查、出版报刊登记等制度,对全市的新闻发布、电台广播、报刊书籍出版发行进行全面严格控制。1943年11月,专门成立伪市政府宣传处,对全市新闻出版严密检查、控制。

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天津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企图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殖民地文化。他们采取的方针是毁灭中华民族文化,排除一切抗日思想,灌输日本帝国文化。企图通过奴化教育让中国人民拜敌寇为祖先,甘当亡国奴。日伪推行战时教育体制,一面加强思想政治控制和军事训练;一面动员学校节约经费开支开办农场,让师生开垦学校空地,种植粮食、棉花、蓖麻,将收获献纳日本军队。

向人民出售毒品

天津沦陷后,日军为了搜刮财源和毒害中国人民,他们在占领区公开出售毒品。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伪政权也成立了所谓“禁烟局”,但名为禁烟,而实际上是将贩毒、制毒合法化,禁烟局成了贩烟局。禁烟局通过控制土药公会倾销鸦片烟土,还采取配给办法鼓励中国人吸毒;凡吸毒者,可领到吸烟证,可以享受价格优惠。这样就使天津的烟馆骤增,多少人陷入毒品魔窟而不能自拔,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意志的行尸走肉和失去民族反抗意志的“顺民”。

结果

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和经济统制,造成物价暴涨,粮食奇缺,生活必需品极缺。在天津,日本实行了物资封锁,严禁粮食等物资外流。除粮食外,日本侵略者对天津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实行“配给”。“配给”的原则是日本人优于中国人,日本员工优于中国员工,在日伪机构供职的中国人优于贫民百姓。“配给”的物品包括酱油、食用油、盐、砂糖、烟卷、火柴、棉布、肥皂、煤炭等等许多物资。而且,由于物资的缺乏,本来很低标准的“配给”也根本无法保障。天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