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4:26
低密度胆固醇(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胆固醇,它可反映低密度脂蛋白的多少,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满足它们对胆固醇的需要。同时也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
在人体中,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低密度胆固醇实际上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它可反映低密度脂蛋白的多少。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中间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内转化而来的,肝脏也可直接合成、分泌少量低密度胆固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满足它们对胆固醇的需要。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清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化性脂蛋白。。
胆固醇在大脑、脊髓、神经系统和肌肉中广泛存在。胆固醇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不均匀,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较高,其次为肾、脾、皮肤和肝。腺体组织的胆固醇含量一般比骨骼肌高。全身胆固醇总量(约140克)的1/4存在于脑和神经组织内,其中20%在大脑,33%在神经系统,25%在肌肉,余下的分布在内脏器官的血液中。每100克组织中约含胆固醇2克(2%);肾、脾、皮肤和肝、小肠黏膜等内脏,以及脂肪组织中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达0.2%~0.5%;肌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较少,占0.1%~0.2%;骨质中含量最少,仅占0.01%。
(1)膳食摄入: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胆固醇,某些器官的含量还相当高,如动物的大脑、肾脏、肝脏、肺、脂肪、蛋黄、蟹黄、虾子子等。一般每人每天从膳食中吸收500~800亳克的胆固醇。
(2)自身合成:人体除大脑外,大部分组织都有合成胆固醇能力,尤其是肝脏,占全身胆固醇合成总量的70%~80%。其次是小肠,约占10%,皮肤、肾上腺皮质、性腺等也是胆固醇合成重要场所,脑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很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成胆固醇的原料。人体每天可合成1000~2000毫克胆固醇。摄入量高时,合成量就低,而摄入量低时,合成量就高。多余的胆固醇将转变成胆汁酸,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体内胆固醇主要是机体内源合成的,比普通膳食条件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量高。
由此可见,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胆固醇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内源性胆固醇是由人体自身合成。
胆固醇异常升高,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以下几点:
(1)家族性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
(2)摄入的食物中胆固醇或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体重增加。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减缓,脂质开始堆积。
(5)绝经后妇女。在45~50岁前,女性的血胆固醇低于男性,50岁后则会高于男性。这种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体雌激素减少所致。
(6)不良的生活习惯。
(7)精神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8)大量的饮酒、吸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