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1 15:40
住宿学院制,是一种先进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即“不同专业、年级混住”,耶鲁等国际一流大学均采用这种办法。
在学院式社区实行“不同专业、年级混住”的住宿模式,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住宿学院制”。它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国际上一些著名高校例如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都使用这种管理模式。
2008年,汕头大学推行“住宿学院制”。同年下半年,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开始尝试这一做法,成为福建最早试行“住宿学院制”的学校。
专业混住推动了学生宿舍自治组织的改革、观念更新,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宿舍环境。但“住宿学院制”也有它的弊端,相对于专业集中式住宿,住宿学院制不便学生管理,同时也会因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不同,舍友之间容易产生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上的冲突。
新生入校后,将不再是同一院校学生住在同一宿舍,不同的院系学生将住在一起。整栋宿舍楼将被命名为“××住宿学院”,可能会有包括全校所有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入住,不同的宿舍楼也将演变成不同的“社区”。由此,未来住进“住宿学院”的学生的活动不再由各个学院辅导员分割管理,辅导员会进入“社区”,党团组织也会进入“社区”。学生们将在“社区”里管理自己的生活,将来的“校运会”可能会变为“××住宿学院运动会”。
1、有利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
2、有利于不同学科学生间交流融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更饱满的知识结构;不同专业学生思维碰撞,激发潜能;
3、同班同学易产生矛盾,混住有利于学生舒缓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4、有利于住宿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办学效益。
不便管理 1、在原先的“专业集中式住宿”下,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住在一块,通知事务、组织活动十分方便。但“住宿学院制”施行之后,同专业学生的宿舍相距甚远。辅导员们不得不放弃原先口头通知、粘贴公告的传统方式,改用手机、飞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手段来和学生联络。
2、由于教学、生活分开,辅导员还被分为“专业辅导员”与“社区辅导员”,但两类辅导员的分工起初并不十分明晰。以上课请假为例,有人找专业辅导员,有人找社区辅导员,但有时正常请假却未被登记在案,引发误解。
习惯冲突 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不同,舍友之间容易产生作息时间、生活习惯上的冲突。如建筑学专业学生,经常通宵画图,为了尽量不影响舍友的休息,每次“开夜车”时都需要打开小台灯,轻轻点键盘、挪鼠标来完成作业。
2008年,汕头大学打破国内高校学生集中住宿的管理模式,试行“住宿学院制”。汕大成为国内高校中首所实行“住宿学院制”的大学。
2008年下半年,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开始尝试“住宿学院制”这一新做法,成为福建最早试行“住宿学院制”的学校。随着2007级毕业生夏季离校,如今“住宿学院制”于2011年在至诚学院已全面铺开。9月10日,新生经过电脑现场随机抽签后拿到宿舍钥匙。当走进宿舍,他们面对的极有可能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舍友,并且这一住就是4年。
学院一名学生匿名在论坛上发起投票,询问同学对“住宿学院制”的支持度。其中36%的投票者暂时无法完全接受,其余均表示认可。一位持反对意见的新生认为,“一次抽签定4年”的做法忽视了部分学生的特殊需求。此外,一些抽到与老生同住的新生也表示出不适应。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郭姓社区辅导员认为,专业混住推动了学生宿舍自治组织的改革、观念更新,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宿舍环境。
2023年12月,北京大学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则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