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2 23:57
何克明(1894~1989)又名公男。祖籍南京,生于上海。回族。家贫,仅入塾3年。14岁为十六铺锦泰义洋布店学徒。元宵之夜,被灯彩吸引,遂与彩灯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清宣统元年(1909年)满师后,做小生意度日。宣统三年在游乐场所设摊出售彩灯。
所扎之灯,推陈出新,运用搓、扎、剪、贴、裱、糊、描、画等多种技法。造型生动,色彩浓郁,以仙鹤灯、凤凰灯、孔雀灯闻名。人称彩灯何。民国16年(1927年)后继承父业,经营何万兴糕团店。暇余仍扎灯出售。八一三事变,迁南阳桥,改设新万兴食品店。拒为日本人扎灯,改名匿居他处。解放前夕,重病缠身,贫病凄凉。1950年,在市长陈毅关怀下,治愈重病,重返艺林。寓南昌路127弄4号。1953年,为华东工艺美术观摩会创作大型彩灯百鸟朝凤,引起轰动,获华东地区民间工艺一等奖,作为毛泽东六十寿辰贺礼送京今藏北京博物馆。1956年,入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57年,出席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64年被评为工艺师。作品常作为国家礼物馈赠外国元首。“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6年平反。1986年被授予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87年被国家轻工业部任命为高级工艺师。其作品以动物立体造型为特色,形成江南灯彩流派,有江南灯王之誉。代表作有双龙戏珠、龙舟、金鸡三唱、孔雀开屏等。1980年起,任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区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何克明,又名何公男,回族。祖籍江苏省南京市。清道光年间,因家乡发大水,何的祖父带着家眷流落到上海,在南市区住了下来,这一带因大量居住南京逃来的难民,故叫南京街,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一家人主要依靠祖父卖柴度日,家境窘迫。何的父亲何莲生成年以后靠卖马奶养家糊口,后来学会了医治马病,在周围出了名,何的母亲共生有十一个子女。其中十个先后被伤寒疾病夺去了生命,唯独留下何克明一人。
(一)
何克明一八九三年出生在上海,由于家境贫困,只读了三年私塾,便出来学生意,十五岁时进锦泰义洋布店当学徒,十六岁时因受师兄欺侮被迫离店。后来卖过白兰花,摆过饮食摊。二十一岁结婚后开了爿何万兴茶食店,经营粢饭糕、油煎饼、粽子等,因二次火烧三易店名。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何克明被迫举家迁到南阳桥,继续经营饮食业。
何克明学扎灯,完全是出于偶然,十二岁那年元宵节,他去赶庙会,被一盏盏漂亮的兔子灯、马灯、龙灯吸引住了,后来跟着舞龙灯的队伍走了十多里路,回来后就学着用竹篾扎出了第一盏龙头灯,从此与灯彩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发而不可收。他扎丁一些球灯、青蛙灯、仙鹤灯,拿到市上去卖,销路很好,渐渐的在老城隍庙一带有了名气,人称“灯彩何”。四十年代初,有个日本大佐为了宴请侵华同僚,派人找到何,要他扎只大吊灯,何不愿为侵略者效劳,在鬼子规定期限的最后一天,留下只癞蛤蟆灯悬挂梁上,带着全家连夜逃到租界,化名何俊德躲了起来。据说日本人为此大怒,砸毁了他家,但也奈何他不得。在清贫和凄凉的境遇中苦度时光的何克明,熬到解放时,已年近花甲,重病缠身了。
(二)
一九五O年,当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看了何克明扎制的公鸡、仙鹤后,十分欣赏,立即派人找到了他,并嘱咐文化部门免费为他洽愈了严重的心脏病。一九五三年,华东工艺美术观摩会在上海举行,何克明创作了大型艺术灯彩“百鸟朝风”。在这件高一丈一尺,长六尺的大型作品中,周围是一百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珍禽奇鸟,抬头仰望中间的一只亭亭玉立的金凤凰,表达了翻身的人民搬护共产党的喜悦心情。这件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滞境界。在观摩会上展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陈毅市长看了“百鸟朝风”连声称赞“好、好”,特地与何克明合了影,并说:“将来请你当灯彩教授,”这件作品后来作为上海的四件礼品之一,送到北京,作为毛泽东主席六十寿辰贺礼。至今仍陈列在北京博物馆,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他接连创作了“八骏图”、“松鹤同春”、“和平鸽”、“金鸡三唱”等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一九五六年,何克明应聘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工作。一九五七年,出席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不久被授于灯彩工艺师称号。
何克明平日在家里养鸟种花,用心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神、情、趣,做到了如指掌。他扎的动物立体灯,以铅丝、篾竹为骨架,几经扭曲就成了一只动物骨架,然后裱糊上色彩鲜艳的纸头,用金银丝线镶边,衬以背景,配上灯光,一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灯彩就完成了。他的动物造型艺术灯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一件件都充满着情趣。大到老虎、大象,小到青蛙、金鱼,都十分逼真。给人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被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外宾。胡志明、伏罗希洛夫、西哈努克、撤切尔夫人等都接受过他扎制的灯彩,并给予高度评价。何克明以他独树一帜的动物立体造型艺术灯彩,形成了江南灯彩流派,赢得了“江南灯王”的美名。
(三)
十年动LUan期间,工艺美术被列为“封、资、修”而受到冲击。何克明也被扣上“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帽子,关进了“牛棚”。研究室门上被贴上了封条。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被送到工厂挖阴沟,拉劳动车。一九七二年,在周恩来总理过问下,工艺美术行业重新恢复,何克明又回到了工艺美术研究室.再度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在同年举行的上海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他的作品“雄鸡啼鸣”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批林批孔”中,何克明再遭厄运;他的一只表现农民送粮进城的灯彩“送公粮”被作为“回潮”的代表作而受到批判,一九七四年,被迫退休。何克明含冤第二次离开了研究室。
一九七六年十月,“四人帮”被打倒了,何克明欣喜万分,他给上海市委宣传部写了封长信,要求重返灯彩艺坛。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第三次回到了研究室。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何克明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接连创作丁许多高质量的作品,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龙舟”、“龙凤飞舞”、“金玉满堂”、“万家回春”。“龙舟”只有八十厘米长,船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船舷上彩旗招展,花团锦簇。两边十多个划船手正在奋力挥桨,有一种催人向上的感染力。“龙风飞舞”充满了喜庆气氛。金黄色的龙,盘柱而上,跃跃腾空,身上二千多块鳞片,在灯光的辉映下,熠熠生辉,旁边那只百鸟之王——凤凰,昂首挺胸,引吭高歌。
为了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年青一代,从一九五六年以来,他已经带了四批学生,为使学生能继承他灯彩艺术,在九十高龄时,他还每周二次到研究室进行示范教学,有时还带着学生到动物园观察飞禽走兽的生活特点,掌握动物灯彩的基本技法。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在他精心辅导下,学生们成长很快,“百鸟争鸣”、“狮子戏球”这些出自学生之手的作品展出后,得到行家们的好评。
一九八五年,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为他隆重举行“何克明灯彩艺术生涯七十周年观摩展览会”。一九八六年,经全国工艺美术联合协调组织批准,何克明被授予“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当时,全国获得这一殊荣的仅有十人。
一九八九年,何克明逝世于上海南昌路一百二十七弄四号家中,享年九十四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