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6:19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女,籍贯山西灵石,江苏苏州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山西灵石两渡。1932年,何泽慧从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高中毕业,随同学前往上海考大学,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大学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抗日爱国热忱,她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论文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为了更多地掌握对国家有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1943年,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教授指导下从事当时已初露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
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共同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因为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所以其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满怀爱国热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在相当长时间里领导当时的中子物理研究工作,为开拓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她还看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安排力量开展研究,使中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何泽慧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赴河南安阳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革”中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错误的审查和批判;1969年冬,下放到二机部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
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使中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生产核乳胶的国家之一,推动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耄耋之年,她仍然坚持全天上班,关心中国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的发展。直到2000年,每周还要坚持几次到高能所上班。
从2005年起,温家宝总理先后6次去看望何泽慧老人,给予她高度评价。
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何泽慧院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
这项成果先后于1945年9月在英国布列斯托尔举行的英法宇宙线会议和1946年7月在英国剑桥举行的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上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很大兴趣,并被英国《自然》杂志载文介绍称之为“科学珍闻”。
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
以钱三强、何泽慧等的实验为开端而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及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于裂变现象的认识。三分裂现象作为研究裂变过程中断裂点特性的一种独特的探针,至今仍然是裂变物理领域有兴趣的研究对象。
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
何泽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1956年成功地掌握了原子核乳胶的制备方法,何泽慧和她的合作者获得1956年颁发的中国科学院奖(自然科学部分),即首次国家自然科学奖。
开拓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
何泽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全面负责领导了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的工作,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并配合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何泽慧领导创建了基本实验条件,并利用建立起来的实验条件,何泽慧领导完成了一系列基础核数据的测量工作。
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何泽慧在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期间十分关心宇宙线方面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她主张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发展新的生长点。她提出,在我国还没有加速器的条件下,利用核物理的知识和技术,以宇宙天体为实验场地,以科学高空气球及高山站等为手段,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
论文
《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何泽慧
《自制对电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的特性》,孙汉城、刘惠长、何泽慧(《科学通报》1958年第5期)
《铋、铅、金、铂、钨等元素被21Mev.中子打击时的分裂截面的最高限度》,何泽慧 (《中国物理学报》1951年第1期)
《铀核四分裂的实验证明》,钱三强、何泽慧
《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何泽慧、陆祖荫、孙汉城
专著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何泽慧、顾以藩
《原子能的原理和应用》赵忠尧、何泽慧
《原子能发现史话》钱三强、何泽慧
何泽慧在开明进步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自小培养了自尊自强的进取精神,立下了献身科学的志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把爱国深情全部倾注在对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自觉奉献之中。她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为原子能事业在中国生根而努力奋斗,忘我工作。在完成国家重要任务中,她发扬了主动服务,甘当配角的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置名利于度外。
在科学研究中,她坚持严谨求实的学风,同时表现出思想上的活跃和开放,不为书本或前人的框框所束缚。她尊重客观事实,善于从实验现象中捕捉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无论在研究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或是发现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过程中,都充分地反映出她所具备的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在科学实验中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迹象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新现象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的本领。她曾经用“立足常规,着眼新奇”八个字精辟地总结了自己数十年科学研究实践的主要体会。
何泽慧一贯倡导尽量利用简单的实验条件做出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她先后开拓和推动的核乳胶及固体核径迹探测技术领域,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宇宙线以及高能天体物理等研究方向,无一不贯彻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精神。她所坚持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俭朴美德,而且充分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积极思想。
她满腔热情地培养扶植后学,甘当人梯,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不止一代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原子核科学事业各个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何泽慧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她在任何场合都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地位上。平易谦虚,没有一点架子。她摒弃虚荣和风头,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冷静清醒的头脑。她坚持实事求是,绝不苟且附和,其质朴直率的性格鲜亮可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1994年国家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她坚决不同意立传。故在此系列丛书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她的传记出现在了书中最后。编者不得不加了特别说明:“此篇传记虽早已约稿,但因何泽慧本人谦让不同意立传,后在本书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作者才着手撰写并于全书付印前交稿。因全书页码已定,不便插入相应学科,故补排在最后。特此说明。”
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何泽慧女士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何先生在女科学家中是少有的,是人中麟凤。(温家宝,前国务院总理)
发扬以钱三强何泽慧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厚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长)
何泽慧先生是中国原子能物理事业开创者之一,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她以满腔的热忱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她积极推动了祖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李政道,科学家)
何泽慧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科学家,她在德国进行了重要的研究。1948年,她与钱三强回到中国,使中国的核物理发展变得非常活跃,她与钱三强分享中国近代历史。(Pierre Radvanyi教授,法国Saturn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
1913年山西灵石声名显赫的何家在苏州的“灵石何寓”落成。第二年,何泽慧出生在这座古典的苏州园林式的大宅院。她排行老三,自幼机灵敏捷,酷爱读书,成绩优异,深受父母的宠爱。然而,她渐渐地有些孤傲,不愿意陪弟妹们玩耍,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稍长,她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次,开始抽空陪弟妹玩耍,还为他们织毛衣。
她的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也是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何澄在日本入读梁启超创办的“清华学校”学农艺。这所学校,也是蔡锷、蒋介石在日本首选的学校。
父亲为全家人谋得了安逸的生活。何泽慧年幼时,父亲开办工厂。家里有汽车,暑期父亲经常带着他们全国旅游,家里早早购买了照相机,何家儿女因此留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何澄也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何泽慧的八个兄弟姐妹中,共出了4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一位医学家。
抗日战争爆发时,父亲何澄命5个儿子全部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学业,前往大后方支援抗战。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大女儿回国,共同从事核物理研究工作;何泽慧的姐姐何怡贞也从美国返回;1949年,何泽慧给在台湾大学读研究生的妹妹何泽瑛寄去50美元,使她买到最后一班回北平的船票。至此,何家八姊妹在新中国成立前,全部回到大陆,报效祖国。
1932年,何泽慧前往上海考大学。考试前,父亲与她开玩笑说:“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当丫环。”
何泽慧随身带了两元钱,与几位女同学搭船来到上海,在一位同学家里搭铺过夜。在上海,她分别参加了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她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浙大,第二志愿是清华。
没想到,报着“考不上就去做小保姆”的念头,何泽慧考了个女状元。她后来回忆:“考浙江大学的人有800多,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清华大学人多而且特多,一共有近3000人,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然而,就是她最不抱希望的清华,也被她考中了。总共录取28人,她是其中之一。
虽然浙江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何泽慧最终还是选择了清华。清华的学习格外繁重,最终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又是这十人中的第一名。这十人中,第二名就是成为她丈夫的钱三强。
改革开放以后,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国内条件差,难以做出成果,只有出国才有希望。针对这种想法,1981年,何泽慧写了《科研工作者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立足常规、着眼新奇》一文,认为“在这种困难条件下,能够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做出成绩来,这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来”。该文手稿在“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展出。
钱三强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天性聪敏,勤奋好学。受家风影响,钱三强从小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与何泽慧成了同学。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强和何泽慧及另外6名男生编在一桌。何泽慧发现钱三强每逢入席退席,总是彬彬有礼,颇具风度。钱三强的毕业论文分数仅次于何泽慧,排名第二。与他们同期毕业的同学中,还有他们的好朋友于光远。那时,于光远就称钱三强与何泽慧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何泽慧与钱三强自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求学道路: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王大珩他们到德国来玩,何泽慧招待他们。那时候钱三强没有来,因为看样子快打仗了,他怕过来了回不去法国,所以他就在法国看情况。后来二战开始了,他给何泽慧拍电报叫他们赶快回去。虽然这次何泽慧没有见到钱三强,但至少知道了他的消息。直到1943年,德国与法国之间才可以通信。于是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单词。信的大意是: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向远在德国的何泽慧发出了25个字之内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然而此时,盟军已经开始对德国柏林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寄出求婚信之后,钱三强整日焦虑不安,他担心自己被拒绝,更担心何泽慧在德国的安全。不久,他终于在不安中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来到巴黎,他们如期举行了婚礼。与钱三强结婚后,已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1947年初,他们正式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因心脏病逝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如今,何泽慧家里的布局依然和十几年前一样,自钱三强去世后,家里的东西几乎没有变过。不论是卧室还是书房,何泽慧都尽可能地保持着钱三强生前的样子,也许这就是她纪念钱三强的最好方式。
2009年8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车来到北京北四环外一个普通居民小区。对于中国科技事业来说,这里并不普通:小区内的3栋青砖灰楼,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招贤纳士所建的“特楼”,曾经居住着包括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内的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一批开拓者们。
当温家宝走进何泽慧陈设简朴的家时,2009年已经95岁的何泽慧老人满头银发,精神很好。温家宝十分感慨:20世纪90年代初,他曾到这里拜访过钱三强夫妇。就任总理以来,温家宝已是连续第5年登门看望何泽慧。何泽慧刚刚得了一场病,不太说话,只是一直微微笑着。总理亲切地向坐在一旁的何泽慧女儿钱民协询问老人的近况:“能看电视读报吗?”“还看物理书吗?”钱民协告诉总理,母亲经常看书报,有时候也写写字。对面钢琴上摆放的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一幅照片引起了总理的注意。看着照片上衣着朴素的何泽慧,温家宝深有感触地说,“您一直那么朴素,穿的衣服像工作服,就像是在实验室一样。这是您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本色: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温家宝接着对何泽慧说:“我一定不失约,每年都来看您,就是希望您身体健康!”何泽慧说:“谢谢。”
临别时,温家宝用手扶着何老站起来,温总理走到院子里时,回首向站在二楼自家窗口的何泽慧挥手道别,大声说道:“多保重”。
外祖母:王谢长达,近代女教育家,振华女子学校创始人。
父亲:何澄,近代实业家,同盟会成员。
母亲:王季山,物理学翻译家、曲学家王季烈妹妹。
丈夫:钱三强,著名科学家。
大姐:何怡贞,著名金属物理学家。
大哥:何泽明,原北京钢铁学院院长。
弟弟:何泽涌,山西医科大学著名教授。
妹妹:何泽瑛,南京植物院资深研究员
弟弟:何泽源、何泽诚、何泽庆均为高级工程师、资深教授。
女儿:钱民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2024年3月16日,“纪念何泽慧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织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