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

更新时间:2024-07-08 16:37

何镜堂,男,1938年4月生,广东东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人物经历

1961年,何镜堂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五年)。

1961年至1965年,在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

1965年,何镜堂硕士毕业后的十年,他学习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辩证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建筑设计。

1965年至1967年,在华南工学院任教。

1967年至1973年,在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

1973年至1983年,在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从事工业建筑设计。

1983年,调入华南工学院。他决定选择自己的人生,返回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重新创业。何镜堂制订了严格的要求:第一,每个重要设计要力争“精品”;第二,每个重要设计完成后要写论文总结,给全国重要的学术期刊《建筑学报》投稿;第三,每个重要设计完成后要参加优秀设计评奖。

1992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1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1997年,被华南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至2004年,任中国工程院学部常委。

2022年8月29日,受聘为江门市开平古建筑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顾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何镜堂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和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他尤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地、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批精品工程。

1983年5月,何镜堂接到参加深圳科学馆投标的任务,20天就赶出设计方案。后来该项目1989年被评为建设部和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其论文《造型、功能、空间与格调》在《建筑学报》1988年第7期发表。

20世纪90年代末,建筑设计开始招投标了。何镜堂带领团队与外国设计师竞争,立足于把设计从方案到施工配合全部做完。他们完成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广州最高的西塔(432米高),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全部的施工图设计。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一文,首次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创作思想。2002年9月又在《建筑学报》发表“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可以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城市规划》《新建筑》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截至2019年5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30余篇:

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J].新建筑,2002(4).

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2-45.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1):38-45.

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5(9):4-10.

何镜堂,汤朝晖.现代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新校区东教学楼群设计[J].建筑学报,2004(1):36-41.

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南方建筑,2004(2):16-18.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探析[J].南方建筑,2012(5):4-6.

何镜堂,倪阳,刘宇波.突出遗址主题营造纪念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体会[J].建筑学报,2008(3):10-17.

何镜堂.何镜堂文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何镜堂院士及国家馆设计团队.传统文化与建筑技艺的融合——中国馆[J].建筑技艺,2010(9):159-163.

何镜堂孙一民江泓等.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优秀入围方案[J].建筑技艺,2004(8):90-91.

何镜堂汤朝晖刘建平等.浙大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J].建筑技艺,2004(6):58-65.

何镜堂孙一民汪奋强等.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优秀入围方案[J].建筑技艺,2004(8):86-89.

何镜堂郭卫宏李绮霞等.浪漫与理性交融的岭南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J].建筑技艺,2004(6):66-69.

何镜堂工作室.“两观三性”体系中的文化建筑创作[J].城市建筑,2009(9).

何镜堂团队.兵团红星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J].南方建筑,2017(04):132.

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建筑学报,2002(9).

何镜堂,张利,倪阳,etal.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48-57.

何镜堂,叶青青,盘育丹,etal.三祖文化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36-139.

何镜堂,郭卫宏,马明华,etal.嘉善规划展示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30-135.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etal.惠能纪念堂[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58-165.

何镜堂,涂慧君,邓剑虹.共享交融有机生长——浅谈浙江大学新校园(基础部)概念性规划中标方案的创作思想[J].建筑学报,2001(5):10-12.

何镜堂,倪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05(9):27-30.

何镜堂,倪阳,刘宇波.承载悲愤、祈愿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简介[J].南方建筑,2008(2):78-85.

何镜堂.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0):12-19.

何镜堂.岭南建筑创作思想——60年回顾与展望[J].建筑学报,2009(10):39-41.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浪漫与理性交融的岭南书院——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的规划与建筑创作[J].建筑学报,2002(4).

何镜堂,张利,倪阳.东方之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J].时代建筑,2009(4):60-65.

何镜堂,倪阳,郭昊栩,etal.环境·人文·建筑--华南理工大学邵逸夫人文馆设计[J].建筑技艺,2004(7):46-51.

何镜堂.现代建筑创作理念、思维与素养[J].南方建筑,2008(1):6-11.

何镜堂,陈文东.高校集群化实验楼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7(5).

何镜堂,窦建奇,王扬,etal.大学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2007(2):84-87.

何镜堂,王扬.当代岭南建筑创作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7).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etal.广州大学城组团二规划与建筑设计——交融共享、亲近自然、有机和谐[J].建筑学报,2005(3):64-67.

何镜堂,王扬,李天世,etal.基于“两观三性”理念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营造——烟台文化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0(4):65-66.

何镜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J].建筑学报,1996(3):10-10.

何镜堂,黄沛宁.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回顾与展望[J].建筑与文化,2007(5):54-57.

何镜堂,张利,倪阳.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J].建筑学报,2009(6):10-13.

何镜堂,蒋邢辉.论大学校园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发展[J].建筑创作,2004(11):32-35.

何镜堂,梁志超,包莹.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探索[J].建筑学报,2009(7):80-82.

何镜堂,郭卫宏,马明华.校园与山水共生——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5(11):15-17.

何镜堂,王扬,窦建奇.当代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塑造研究[J].南方建筑,2008(3).

何镜堂,刘宇波.超高层办公建筑可持续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1998(3):32-36.

何镜堂,刘业.纪念一代建筑宗师夏昌世[J].新建筑,2002(5):51-52.

何镜堂,郑少鹏,郭卫宏.建筑·空间·场所——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解读[J].新建筑,2007(1):39-42.

何镜堂.当前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J].建筑学报,2004(7):30-31.

何镜堂,海佳,郭卫宏.从选择到表达——当代文化建筑文化性塑造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2(12):100-103.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广东药学院教学区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5(11):18-20.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etal.构筑“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4(3):32-34.

何镜堂.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何镜堂院士同济大学大师讲坛简介及访谈[J].时代建筑,2012(2):126-129.

何镜堂,孔志成.香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设计[J].建筑学报,1996(12):30-33.

何镜堂.环境·文脉·时代特色──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作随笔[J].建筑学报,1995(10):5-9.

何镜堂.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J].中国勘察设计,2011(7):24-25.

何镜堂,郭卫宏,海佳.植根地域淬炼文化彰显时代——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建筑的创作理念[J].南方建筑,2012(3):4-10.

何镜堂,郭卫宏,李晋.与环境、气候的积极对话——200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馆创作体会[J].城市建筑,2006(3):16-18.

何镜堂,黄骏,刘宇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发展历程回顾[J].南方建筑,2010(4):68-71.

何镜堂,陈晓虹,何正强.公共空间改造为切入点的岭南旧城更新——以东莞可园历史片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0(2):38-43.

何镜堂,王扬,张振辉.地域建筑设计策略探索——宁波帮博物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1(11):43-43.

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etal.四水归堂五方相连——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11(12):70-71.

何镜堂,倪阳.延续校园生态走廊——华工人文馆创作随笔[J].世界建筑,2002(11):63-64.

何镜堂,蒋涛.数字城市与建筑学的发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10):1-6.

何镜堂,孙一民,汪奋强,etal.简洁内敛的理性探索: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馆[J].建筑创作,2007,97(7):119-127.

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etal.钱学森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2(5):38-39.

何镜堂,王扬,张振辉,etal.地域性背景下的建筑叙事——宁波帮博物馆设计[J].南方建筑,2012(3).

何镜堂,马明华,郭卫宏,etal.因势利导有机融合——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图书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3(3):112-113.

何镜堂,李绮霞.化整为零融于山水:关于桂林博物馆的设计构思[J].建筑学报,1991(8):51-54.

何镜堂,汤朝晖.文化环境的延伸与再创造——介绍近期二项设计竞赛中选方案[J].建筑学报,1997(10):60-64.

何镜堂,王扬,张振辉,etal.宁波帮博物馆[J].建筑学报,2007(9):56-58.

何镜堂,李绮霞.五邑大学规划与主楼设计[J].建筑学报,1990(1):13-17.

何镜堂.校园文脉与时代特色——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建筑创作[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6(4):6-9.

何镜堂,涂劲鹏.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前区[J].建筑学报,2006(12):76-79.

何镜堂.一代建筑大师夏昌世教授[J].南方建筑,2010(2):10-15.

何镜堂,王扬,张振辉,etal.宁波帮博物馆[J].建筑学报,2007(9).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etal.一组岭南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何镜堂建筑创作工作室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2012(8):56-57.

何镜堂,王世福,费彦.地域化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以广州国际金融城方案为例[J].南方建筑,2012(4):4-7.

何镜堂,汤朝晖.鸦片战争海战馆创作构思[J].建筑学报,2000(7).

何镜堂.扬优势抓团队创品牌促发展[J].时代建筑,2004(1):76-79.

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etal.安徽省博物馆新馆[J].建筑学报,2011(12):65-69.

何镜堂,郑少鹏,郭卫宏.大地的纪念映秀·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J].时代建筑,2012(2):106-111.

何镜堂,吴中平,郭卫宏.天津博物馆“世纪之窗”的思与筑[J].世界建筑,2012(10):104-109.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etal.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教学区[J].建筑学报,2006(9):47-47.

何镜堂,涂劲鹏,黄沛宁.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图书馆[J].建筑学报,2007(6):50-53.

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复兴岭南旧城改善人居环境——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J].南方建筑,2008(5):64-69.

何镜堂,郭卫宏,陈文东,etal.中国矿大一组实验楼的设计解析[J].新建筑,2009(1).

何镜堂,倪阳,邓孟仁.江畔水晶:广州珠江新城西塔[J].建筑创作,2010(12):56-69.

何镜堂,何小欣.启于世博行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建筑创作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1(1):102-104.

何镜堂.重人才抓创优促发展——回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20周年[J].建筑学报,2000(7):39-40.

何镜堂,王扬,丘劲东.岭南校园新建筑一例[J].新建筑,2004(5):30-32.

何镜堂,郭卫宏,丘建发.华南理工大学支援地震灾区学校设计概述[J].南方建筑,2008(6):54-55.

何镜堂.和谐理念·和谐团队·和谐建筑[J].新建筑,2012(6).

何镜堂.我的建筑观[J].中外建筑,1996(6).

何镜堂.忆建筑大师佘畯南[J].建筑学报,1999(3):58-59.

何镜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何镜堂.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30周年[J].南方建筑,2009(5):4-5.

何镜堂.我的建筑人生[J].城市环境设计,2018(2).

何镜堂,夏桂平,郑少鹏.浅议灾难性事件纪念建筑的创作[J].新建筑,2016(2).

何镜堂,倪阳,包莹,etal.胜利纪念与城市生活的交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2016(5):53-55.

何镜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创作随感[C]//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2000.

何镜堂,倪阳,郭昊栩,etal.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J].建筑与文化,2005,76(9):24-33.

何镜堂,孙一民,江泓,etal.城市、校园、体育: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及艺术体操比赛馆[J].建筑创作,2007,97(7):140-145.

何镜堂,张利,倪阳.中国馆:东方之冠[J].中外建筑,2010(5).

何镜堂,孙一民,杨适伟.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7):150-153.

何镜堂.努力创作有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新建筑[J].建筑,2012(23).

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etal.钱学森图书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66-171.

丘建发,何镜堂,郭卫宏,etal.三亚海棠湾9号酒店设计[J].建筑学报,2014(4):60-61.

何小欣,何镜堂,倪阳.见证之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设计[J].时代建筑,2016(5):98-103.

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etal.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泰州,中国[J].世界建筑,2017(3).

何镜堂,郭卫宏,王扬,etal.契合·生态·造型──东方鑫源大厦创作构思[J].新建筑,2001(3):60-61.

何镜堂,刘宇波,邓剑虹.重庆大学西区规划[J].建筑技艺,2004(7):102-105.

何镜堂,刘宇波,邓剑虹.江南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J].建筑技艺,2004(7):98-101.

何镜堂.建构和谐城市是规划和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J].世界建筑导报:设计论谈,2005(2):42-43.

何镜堂.关于规范大型公共建筑方案评选的几点意见[J].科学中国人,2007(4):14-14.

何镜堂.中国当代建筑名人——任镜堂[J].城市建筑,2007(7):90-91.

何镜堂,杨晓川,汤朝晖.汶川县三江乡中心小学重建工程方案设计[J].南方建筑,2008(6):56-58.

何镜堂,孙一民,杨适伟.2010年广州亚运会武术馆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7):144-149.

何镜堂.何镜堂谈“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7):1-1.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etal.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工作室:松花江路历史建筑更新改造[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

何镜堂.一个理性与感性交融的建筑创作实践[J].深圳土木&建筑,2014(4):7-10.

何镜堂.建筑:科技筑就的人类史诗[J].知识就是力量,2015(12):3-3.

何镜堂,向科.论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法[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5):511-521.

何镜堂,倪阳.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J].建筑学报,2016(5):48-52.

何镜堂,郭卫宏,盘育丹,etal.大厂民族宫[J].建筑学报,2016(11):38-42.

何镜堂,YuxiaoC.大厂民族宫,廊坊,中国[J].世界建筑,2017(9).

何镜堂.当代中国城市建筑的传承与创新[J].人类居住,2017(1).

何镜堂.我的建筑创作理念[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32-33.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etal.何镜堂工作室[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24-129.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何镜堂,邓剑虹,涂慧君.弘扬地域文化创造生态校园[J].城市规划汇刊,2002(5):42-45.

何镜堂.理念·实践·展望——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05(7):489-493.

何镜堂,窦建奇,王扬.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4).

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何镜堂,丘建发,刘宇波.科技园林生态网络——东南大学江宁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念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2002(10):52-54.

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etal.泰州(中国)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

何镜堂,郭卫宏,郑少鹏,etal.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68-73.

何镜堂.东方之冠——中国馆创作研究[J].建设科技,2010(10):36-45.

何镜堂.启于世博,行之中国[J].中国勘察设计,2010(11):67-71.

何镜堂,郭卫宏,张振辉,etal.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14-123.

何镜堂.何镜堂·团队的2012[J].城市环境设计,2013(3).

何镜堂,刘宇波,张振辉,etal.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一期工程[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

何镜堂,郭卫宏,马明华,etal.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

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J].建筑与文化,2005(9):44-49.

何镜堂,倪阳,郭昊栩,etal.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3(10).

何镜堂,郭卫宏,丘建发,etal.玉树州博物馆[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06-113.

何镜堂,刘宇波,何正强,etal.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J].城市环境设计,2018,No.112(02):150-157.

何镜堂.校园文脉与时代特色[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6(4):6-9.

人才培养

何镜堂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至2013年11月何镜堂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已经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骨干。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何镜堂曾担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技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广州市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资深会员、江门市开平古建筑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顾问。

人物评价

何镜堂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教学与研究,提出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体现于大量的建筑创作作品中。(中国建筑学会评)

何院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中的一个,既完成了多样性建筑实践又通过理论分析来阐述实践, 其方式能真正地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他的“作品微妙而复杂,空间移动在限制与大胆之间穿梭,并没有刻板单一的设计模式”。(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斯科特·科恩、中国建筑学会评)

何镜堂主持完成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水岭、开创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馆的设计恰恰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很好转折点,是当代中国建筑的新语言”,“代表中国建筑的未来”。(意大利著名建筑评论家卡萨帝Cesare Maria Casat、中国建筑学会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