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21:04
唐天宝十载(751年),割昆山县南境、嘉兴县东部和海盐县之北,设立华亭县,本地区隶属华亭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改称“松江府”。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华亭、上海两县北境,建青浦县。佘山地区属松江府青浦县集贤乡38保。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华亭县的枫泾、胥浦两乡及集贤、华亭、新泾、修竹四乡部分土地建娄县,天马地区划属娄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松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改名“松江县”。佘山地区属青浦县,天马地区属松江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佘山地区属青浦县北风区、辰佘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佘山地区属青浦县第八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佘山地区属青浦县佘山乡、干山乡。
1949年5月14日,青浦解放后,佘山地区成立佘山办事处、干山办事处。
1949年10月,青浦县设8个区,佘山地区属佘干区。
1954年12月,佘山镇划入松江县,成立佘山区。
1955年1月,成立天马乡。
1955年5月,佘干区的陈坊乡、余山乡、辰山乡、干凤乡划归松江县,与天马乡、新镇乡、横山乡合并成立佘山区。
1957年8月,撤区并乡,成立余山乡、天马乡。
1958年9月,成立佘山人民公社、天马人民公社。10月18日,天马人民公社改名“英雄人民公社”。1959年3月,复称“天马人民公社”。
1978年3月,析天马公社建昆冈公社。
1984年4月,佘山、天马公社分别改建为佘山乡人民政府、天马乡人民政府。
1986年6月,撤乡建镇,成立佘山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4年4月,撤乡建镇,成立天马山镇人民政府。
2001年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佘山、天马山两镇合并,成立新佘山镇人民政府。
1954年12月,天马、横山、新镇三乡划归佘山区管辖。
2004年,辖陈坊桥、天马2个社区;江秋、辰山、张朴、高家、北干山、陈坊、陆其浜、卫家埭、新镇、横山、刘家山、新宅12个村。
2006年,经调整后,行政区划为陆其浜、卫家埭、新镇、新宅、刘家山、横山、江秋、辰山、张朴、高家、北干山、陈坊12个村,228个村民小组,陈坊、天马、江秋3个社区。
2015年,佘山镇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具体为陆其浜、卫家埭、新镇、新宅、刘家山、横山、江秋、辰山、张朴、高家、北干山、陈坊12个村,陈坊、天马、江秋、月湖4个社区。
佘山镇地处松江区西北,北与青浦区相接,南以佘天昆公路——辰花公路为界,东至嘉松公路,西达西大盈港,紧邻松江大学城,距虹桥交通枢纽仅18公里。2014年,佘山镇域面积66.31平方公里。
佘山镇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属亚热带季节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环流是支配佘山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北方强冷空气侵袭,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盛行东南风,受来自海洋的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形成冷暖干湿多变等不稳定天气。
1952年,佘干区陈坊、干凤、辰山、佘山4乡有耕地3402.86公顷。1957年,佘山区有耕地面积6023.66公顷。1958年,佘山公社有耕地面积3457公顷,天马公社有耕地面积3915.4公顷。此后,耕地面积因辖区变更和建设用地等原因逐渐减少。2002年,佘山镇有耕地面积2225.13公顷。2006年,有1870.4公顷。
佘山、天马等诸山占地190公顷,山体均为石矿。1902年,首先在小横山开采石矿。此后,天马山、凤凰山、薛山、佘山、罗山、辰山等石矿先后开采。至1930年,年产各种石料20余万吨。解放后,佘山等6个石矿年开采量逐年增加。1997年,开采量48万余吨。2000年,为保护上海地区山体自然资源,市政府停发采矿许可证,石矿先后关闭。经近一个世纪的开采,小横山、卢山、小佘山等已成深60—70米深坑,辰山仅存一半山体。1950~2000年,采石总量1536万余吨,开采石矿总占地面积22公顷,已成深坑面积13.61公顷。
佘山、凤凰山、天马山等山头有山体面积401公顷。解放前,除东、西佘山外,大多荒芜。1955年,开始封山育林,种植黑松、刺槐、白栎、女贞、香樟、青桐等林木。至80年代,诸山已常年披绿,形成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各山林木蓄积量、覆盖率增加。1994年,本地区混交林188.42公顷,竹林72.9公顷,毛竹45.8万株,散生木1.28万株。2006年,有林地面积338.41公顷,林木面积181.01公顷,竹林面积81.46公顷,毛竹56.1万株,散生木8658株(其中古树名木100株)。
至2006年12月,佘山镇常住人口为10827户、33107人,其中男性16837人、女性16270人。外来人员25286人。60岁以上老人735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92%,少数民族共142人。
2014年,全镇户籍总人口37784人,其中女性19062人,外来人员35198人。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72961人。
佘山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壮、回族等。2006年12月31日,壮族、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共105户。
2011年,佘山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94.97亿元全年完成增加值31.29亿元,民营经济区新引进项目273个,年末实有注册企业2923户,完成税收6.21亿元,比2010年增长26%。镇级地方财政收入2.175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1%。
2014年,佘山镇完成增加值38.79亿元,比2013年增长3.7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0.2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6.5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2.55亿元(其中度假区2.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其中度假区0.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比2013年增长10.9%;工农业总产值10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2.6亿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
佘山镇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品种有粳稻、籼稻、糯稻,以粳稻为主。2006年,全镇有耕田面积28056亩,常年亩产578公斤,农业收入1.4亿元。2011年,佘山镇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34亿元,农业总产值1.19亿元,比2010年增长9.2%,全年粮食总产8835吨,上市肉猪19250头,肉禽2.5万羽,鲜蛋465吨,淡水鱼583吨,特种水产54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3元。
2014年,佘山镇第一产业完成0.28亿元,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比2013年增长10.9%。
1988年,佘山镇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1992年,建余山工业区。1995年,建天马工业区。2005年,佘山都市型工业园区建成。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3亿元。工业总产值93.78亿元,比2010年增长22%,有规模型工业企业159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有22家;税收500万元以上的有16家。
2014年,佘山镇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02.6亿元,镇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2个,产值达91.77亿元。
明清时期佘山地区商业已兴盛。民国后期,陈坊桥、天马山各有商铺30余家,其他小集镇有10多家。2006年,全镇初步形成桃源路、天新路等4条商业街,有农贸市场3家,大型超市4家,年社会商品零售额6.38亿元。2011年,佘山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65亿元,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2014年,佘山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
佘山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泗陈公路、沈砖公路穿越东西,方松公路和5120国道横贯南北,境内松青、沪佘昆、青天、千新、佘北等公路经纬交织,北连318国道和沪青平高速公路,南接沪杭高速公路、沪杭复线铁路。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申松轻轨在佘山设站,2007年12月29日已建成通车。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1年,佘山镇有中小学5所,在校学生3578人,教职员工329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991人,教职员工114人。2014年,佘山镇有中小学5所,教职工334人,在校学生3791人;幼儿园5所,教职工168人,在校学生1581人。
2011年,佘山镇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医护人员120人;下设9个中心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9人。居民新增医疗保险293人;办理农村合作医疗15215人。2014年,有医院1家,卫生所7家(1站5中心1室),执业医师共70人。
2011年7月,佘新路辰山塘大桥建成通车。辰山塘大桥东起环山公路,横跨辰山塘后与佘新路相接。大桥长110米、宽13.6米,总投资3833.49万元。改善了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交通条件。
2014年,佘山镇配合实施佘北公路拓宽及千新公路北延伸段与G50对接工程;完成月湖南停车场工程建设、九江路延伸段建设、云峰路改造、环山路抢修等工程;实施东霞小区等住宅小区积水点改造;加高加固淀浦河等12条段16公里河道;实施佘山中学、佘山敬老院、天马逸峰小区等单位及小区的天然气入户工程。
2011年,佘山镇对城镇低保4862户、11990人次发放低保金331.7万元、农村低保129户296人次11.32万元;各类助学帮困23.1万元;医疗救助121人次71.2万元;特困家庭58.6万元;重残无业城镇1780人次119.2万元、农村456人次20.3万元;精神病患者25人次18.2万元;节日帮困5187人次348.22万元;为30名老年人进行白内障手术。全年投入138.3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同1122名残疾人签订康复协议;为23户残疾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替8名重残人员居家养老服务;220名残疾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全年推荐47名残疾人员上岗;对706名残疾就业人员进行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佘山历史久远,是长江三角洲文明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上海老家”,早在良诸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镇区内广富林属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早在良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东西佘山、凤凰山、薛山、辰山、厍公山、北竿山、钟贾山、天马山、横云山、小机山诸峰等旅游胜地。天马山山上的护珠塔,其倾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近年来,又开发了“月湖”、“上海天马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等。
眉公钓鱼矶
眉公钓鱼矶位于东佘山东南坡,秀水环绕处有一石突兀溪边。史载,明末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号眉公)29岁时焚烧了儒生衣冠,隐居东佘山。在东南坡构筑白石山房,院门挂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渔钓窦中”,下联为“樵吟叶上”,横匾为“水边林下”。陈继儒隐居东佘山后,闭门著书治学,兼攻书画金石,一生著述颇丰,是明万历年间最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在书画上也有相当的成就。陈继儒闲暇时常以垂钓为乐,此矶石便是他垂钓之处。矶石背后浓荫深秀,前方平畴千顷,是东佘山观景、听涛的理想之地。
骑龙堰
在东余山有一条蜿蜒起伏的石径.自山南越山脊斗折向北,形若一条巨龙骑于山脊。古道石阶千寻,长约300米,宽仅1米。修篁夹道,蜿蜒起伏,故称骑龙堰。
昭庆禅寺和狮子岩
在东余山骑龙堰处,有一寺庙名为昭庆禅寺。宋绍兴二年(1132年)建,元时毁。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僧德智重建。永乐十二年(1414年)再建观音藏殿。并两廊,募铸三口钟,是当年名倾江南的寺院。繁盛时,拥有一千多间寺舍禅房。香火鼎盛,显赫一时。寺内有金沙地、芥子庵、狮子岩、钵龙堂、绣茵阁.后渐废。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松江知府鲁超重建,后复毁。今仅存寺后一方大石,即为狮子岩,即可寻昭庆寺遗址。该岩石在东余山南峰处,岩下有悬崖数十丈,石纹卷曲。东佘山形似睡狮,卷曲的石纹又像狮子的鬃毛。传说苏州亦有“狮子山”,比东余山大,故为雄狮,而东余山为雌狮,有雄狮翘首东望,眷恋松江雌狮之说。
兰笋山碑
据《松江府志》载,公元1720年春,康熙帝南巡至松江余山,品尝竹笋,觉有兰花幽香,遂御名东余山为“兰笋山”。据《青浦县志》载,西余山宣妙寺前原有一石仆裂,云系清康熙帝御题“兰笋山”石刻。
余山国家森林公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东、西佘山和天马山、小昆山)(4A级),由东西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九峰十二山”组成,逶迤起伏13.2公里,占地面积401公顷。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春,康熙赐佘山为“兰笋山”,并亲书匾额。东佘山园1994年开放,西佘山园1995年开放。建成开放的景区有东佘山园、西佘山园、天马山园、小昆山园等。东佘山园山体钟秀、林木葱郁,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冠九峰;山上有木鱼石、骑龙堰、佛香泉、眉公钓鱼矶、白石山亭、观光塔、森林浴场、仙人洞、骑龙堰、骑龙亭、龙潭、滴水观音、黄巢洞等景点。西佘山园以秀丽自然风光、宗教文化、茂密竹林、峻峭山峰和雄伟壮观的山顶建筑著称。天马山海拔99.8米,山上有护珠宝光塔、上峰寺遗址、三高士墓等人文景观。小昆山有二陆草堂、华亭、二陆读书台、摩崖石刻和九峰寺等景观。佘山九峰的植物涉及216科、578属共计892种,并保存一定数量的野生禽兽种群,如留鸟和候鸟有250多种。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系中的辰山,是由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全园占地面积约206公顷,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中心展示区布置了26个植物专类园,分别是华东区系园、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儿童植物园、藤蔓园、植物造型园、珍稀植物园、球宿根园、观赏草园、旱生植物园、新品种展示园、芍药园、金缕梅园、木樨园、植物迷宫、油料植物园、纤维植物园、染料植物园、蔬菜园、槭树园、水生植物园、月季园、春景园、盲人植物园、植物系统园和国树国花园。
上海天文博物馆
上海天文博物馆位于西佘山之巅佘山天文台工作站内。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山巅装备的“远东第一”40厘米双筒折射光学望远镜,百余年来拍摄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2000年工作站开设“时间博物馆”供人参观;2001年辟“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展开“探索宇宙奥秘”等一系列科普活动,2004年11月16日正式建成上海天文博物馆,对外开放。天文博物馆由“时间与人类”、“中外天文交流”两大部分组成,展区面积约2000平方米。展品包括1900年投入使用的“远东第一镜”——口径40厘米的双筒折射望远镜及其附属观测设备。曾经参加国际经度联测的帕兰子午仪,具百年历史的天文图书馆,其中珍藏数万册跨度超过200年的中外天文图书、期刊及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