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岫

更新时间:2023-09-23 11:46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字云岫,号百之,谱名允绶。浙江镇海人。幼时家中并不富裕,入乡私塾读书,后入浔溪学堂,受到较现代化的教育,业余又自学数理化。1905年被公费派赴日本留学,先在日本体育会肆业,继入东京物理学校,1908年进入大阪医科大学预科习医,至1916年毕业,期间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回国年余,参加救护工作。毕业回国后,余氏曾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以后自行开业行医。南京政府建立后,曾任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1934-1939年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解放后,余氏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进修班委员会委员。余氏主要著作有《灵素商兑》、《医学革命论》一、二、三集、《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等。

人物生平

余云岫(1879-1954),名岩,号百之,谱名允绶,浙江镇海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读于浔溪公学。后公费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一度返国参加救护工作。民国5年(1916年)大阪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国,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翌年,在沪开业行医,兼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东南医学院校董会副主席,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师公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主编等职。

余氏结合近代医学考证、查异、诠释中医源流、病名等,研究中医古典文献。民国14年赴日本出席远东热带病学会议,发表《中国结核病历史的研究》报告,提出“瘰疬与肺病同源说”,指出中国唐代《崔氏别录》即有记载,较法国林匿克氏之说早1200余年,引起国际医学界之瞩目。余氏积15年写成《中国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一书刊行,于中国疾病史之研究颇有价值。

余氏提倡国产药品,治病常用中药,在诊所内开辟化学研究室,研制中药制剂,整理中药方书,著有《国产药物的文献研究》、《研究国药产物刍议》等。民国6年发表《灵素商兑》,主张“废医存药”,引起医学界学术论争。民国18年3月,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后因全国中医界强烈反对,不久当局宣布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余云岫带头报告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以年老未准。1950年在华东卫生行政会议上提出开业医务人员走向集体的建议。1953年组织建立上海市新成区第四联合诊所任所长,请名中医钱今阳任副所长。先后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特邀委员和中华医学会理事等职。

人物思想

对中医的批判

其一,余云岫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不符合科学依据。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而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是其生理病理学基础。但余云岫认为这些理论缺乏科学根据,是荒唐无稽之学。

其二,余云岫批评中医空谈经验,贪天之功。余云岫认为中医的治疗方案和临床实践主要是靠千年来的反复尝试,“一种药品,用了几十次几百次,就可以略略知道它的性质;大约哪一种病症,用哪一种药,怎么样变好变坏,有经验的中医,确实能够预料到。这是经验多的缘故,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所以,中医虽能医好病,但医者对其中道理一概不知,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未体现科学探究精神。

其三,余云岫批评中医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他曾批评中医界对待《灵枢》的态度说:“经过了二千多年,一直到了现在,还是把这个老戏法当作金科玉律,丝毫没有怀疑、研究、进步和改良的痕迹,似乎也不太长进了。《千金方》载了这篇文字,《外台秘要》载了这篇文字,一直到《六科准绳》、《兰台轨范》还是载了这篇文字……此外对于这个鉴别诊断,一点儿都没有再进一步的研究。这是我国医学不能进化的一个大因子。”同时,他还认为正是中医的不思进取,在面对20世纪新的医疗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不知解剖,不识病情,举古人想象之言论,不究其立论之根据如何,情伪如何,无复试思想,无研究方法,轻率信受,漫然援引,以与科学家实地研究之成绩相抗衡,何异于用符咒敌枪炮哉?”在他看来中医的守旧思想阻碍了其发展。

其四,余云岫批评中医盲目科学化,别有用心。民国之后,随着科学思想被国人不断认同和接受,加之以余云岫为代表的一批批判中医人士的呼吁,中医开始向“科学化”靠拢。陆渊雷、施今墨、谭次仲、张赞臣等人均提出中医科学化的主张。对于中医界的观念转变,余云岫最初乐观其成。但当看到中医改革者的实际行动后,他颇感失望,认为他们固守中外之偏见,夷夏之大防,盲目排斥西学。

对中医的肯定

其一,余云岫肯定中医的历史价值。他对《灵枢》等早期医学著作的历史价值曾给予肯定。他说《灵枢》这篇文字“在当时算是医术很进步了”,“不能不佩服和赞叹古人的观察力”。他认为早期医学著作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并进而肯定中医在历史上的作用。

其二,余云岫肯定中药的价值。他提倡从科学方面研究中药,认为若用科学方法精密研究中药,则对于医学将必有价值可言。他曾运用多味中药材创制成止痛消炎膏,疗效显著,并在全国各大药房出售。

其三,余云岫肯定中医的疾病认识。如他提出“瘰疬与肺病同源说”,认为唐代的《崔氏别录》对此疾早有记载,比西方早1200余年。他认为《素问》、《金匮》、《脉经》、《庾信集》、《千金方》等医著中均有对糖尿病症状的记载,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这一疾病。

其四,余云岫中医的实际疗效,对中医的前途抱有期待。他虽然对中医有过多的责难,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中医具有实际功效。因此,他希望中医能够振兴,通过现代性转化而走上科学化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