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6 10:26
余佩皋(1888-1934),女,江苏苏州人。191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1913年任广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同年10月到厦门创办厦南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国民党,在厦门组织福建临时省党部,并任执委。“五卅”运动时,积极参加厦门反英、日帝国主义斗争。是年6月遇刺避往海外,后往广东参加大革命。1925年7月,余佩皋随北伐军东路军入闽,驻诏安开展国民革命工作。翌年4月,组织诏安农民运动考察团,并带队前往海陆丰考察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回来不久。即组织成立诏安农民协会,提出“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口号,支持北伐革命。夏季,余佩皋又组织成立诏安县妇女会,同时改组培坤、毓英二所私立女子学校,创办诏安农民女子学校。这期间,诏安县国民革命活动轰轰烈烈。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不久,国民党诏安县党部也开展党务“清理”。暗中调查、监视左派人士。余佩皋等被迫离开诏安。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县农会、妇女会被强行解散,县农民女子学校被迫停办。后余佩皋调到福州,被国民党右派所通缉。又前往上海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4年,余佩皋病逝。
余佩皋,女,江苏苏州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民国2年(1913年)为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奔赴广西,任广西省立桂林女子师范校长。民国4年南渡婆罗洲,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学校长。翌年转新加坡,与庄希泉共同创办南洋女学,任第一任校长。民国9年5月,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海峡教育条例草案》,她和庄希泉联合华侨教育界人士,成立华侨学务维持处,发动一场震动马来亚半岛的“争人格,反苛例”的签名斗争,此事轰动整个南洋。庄希泉被殖民当局逮捕入狱后,她受爱国侨胞重托,任回国请愿代表,只身回国。在北京、上海等地日夜奔走呼号,并亲自向北洋政府的外交部、教育部上条陈,吁请各界及当局予以声援。全国各报均刊登北京、上海等地许多团体向北京政府国务院、外交部、教育部以及英驻京公使馆、新加坡殖民政府总督发出的致电、通告和公函,北京学生团体纷纷成立后援会,一时全国震动。民国10年,与庄希泉在上海结为夫妻。
民国11年5月,在爱国侨胞资助下,她在厦门创办厦南女学,任校长。民国13年,投身国民革命,任厦门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执委。翌年参加国民党,积极参加支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积极募捐支持上海受难同胞。由于“后援会”为亲日势力控制,罢工斗争未能顺利进行,她与庄希泉等15人愤而退出,另组国民外交协会。在此期间,她遭反动军警围捕,险遭杀害。她毫不畏惧,仍经常出席各种抗日集会,发表演说。
五卅运动后,她离开厦门到广东省海陆丰一带。民国14年7月,到诏安县创办平化女子小学,自任校长。翌年11月,随北阀军入泉州,任国民党晋江县临时党部执委、妇女部长、晋江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委员,并筹组妇女工读学校。民国16年2月,调福州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委员、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
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反革命政变,余佩皋受通缉,这时庄希泉也从日本逃回来到达福州,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得到情报,即托人把一封密信装在热水瓶的夹层里,通知庄希泉和余佩皋迅速转移,由于大革命失败,余佩皋即和庄希泉辗转到菲律宾,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余佩皋在菲律宾马尼拉支持庄希泉和王雨亭创办《前驱日报》,宣传抗日反蒋。1934年,余佩皋因患上升性椎炎,回到上海医治,后因病情发展,医治无效,同年8月在上海逝世,享年46岁。
遵照余佩皋临终前的嘱咐,把她的遗体献给医院解剖,余佩皋一生为革命四处奔波,最后把自己的遗体也献给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