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曼白

更新时间:2023-11-15 10:10

余曼白(1918—1968年),名超,字立寰,号祥雯;因推崇齐白石、苏曼殊,遂改名曼白,竹山县田家坝人。他擅长金石雕刻,工艺书法绘画.对词章亦颇有造诣。

人物经历

民国33年(1944年),飘泊到四川,

民国35年应友人邀请来到此地。到市之初,在正街民意茶园展示其书法和金石作品,颇得艺术界人士的好评。

民国37年应聘于夏洞寺(今市工人疗养院驻地)元瑞职业学校任教,不到一年该校停办,又到贡井旭川中学任课。

民国38年任高峰寺小学校长,因待遇微薄,在三圣桥(今解放路东段)一家茶馆挂牌“治印”.谋取额外收入,寄回老家瞻养家 解放时,他失了业。

1950年寄住孙尔嘉家中,每天在三圣桥刻字营生,因顾客稀少,生活非常清苦。

1951年,经市文联主任张宇高推荐,为市皮席厂绘出送莱比锡博览会展出酌

皮席上的古典花纹图案,得到外国友人的赞赏。这时,他见报纸上出现剪纸,即行试剪,并虚心向人求教,不断改进,其剪纸终于在自贡成为一枝独秀。余曼白也成为自贡剪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备受美术界人士酌赞许,常为省、市报纸所刊载。

1956年,进入市手工业联社从事剪纸设计。

1958年转到市工艺美术合作工厂工作。次年到工艺美术服务部.除自己创作外,还培训一批青年学生。

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余曼白剪纸图案集》专集。余曼白被命名为能工巧匠,并成为自贡唯一的一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还被推荐为第三届市政协委员。

1965年,他培训的学生已有14人,美术服务部剪出的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作品日平均一千件左右,品种有数十种。这些美术品,远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等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剪纸作品被诬蔑为“封、资、倍”产物,停止生产.余曼白受到严面的批判。

1968年8月11日,含恨逝世,时年50岁。

个人成就

1983年12月,余曼白家乡湖北省竹山县文化局、县志办公室和县文化馆联合举办他的遗作展览,展出其一生酌主要作品380余件,近1500幅,受到家乡人民广泛酌注目和赞赏。

幼年家贫,只读两年私塾,喜雕刻、书画。1940年后,颠沛于以东一带,开始艰苦的自学生涯。1946年,流落四川达县,以经营书刊、字画为业并致力剪纸技艺,尤善人物剪纸,后迁自贡市定居,继续钻研。新中国成立后,技艺得到充分发挥。1955年,当选为自贡市政协委员,中国美书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同年编成《剪纸图案集》出版发行,次年制作的《英雄胜过赵子龙,干劲赛过穆桂英》剪纸门画获四川省美术创作一等奖和全国美术作品创作奖。1959年国庆10周年时,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1960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得美术界名师韩向、刘宏宇、徐天冲等指导,艺业益进。自贡市龚扇、剪纸、兰印花布三大工艺美术品在国内素负盛名,称自贡三大特产,余曼白即是自贡剪纸艺术的集大成者。经长期研究探索,余曼白形成了自己颇具个性的剪纸风格:融北方粗犷、朴实和南方细腻、纤柔为一体,又吸收木刻、绘画、篆刻方面的表现手法。以余曼白为代表的自贡派剪纸作品题材广泛,不拘一格,雅俗共赏。1962年出版《四川民间剪纸》,其入选作品占全书三分之一。1983年,四川省举办“首届民间美术展览”,展出其作品19幅。

个人生活

学生:胡德芳向生祥

个人作品

1963年,创作表现北方民间风俗的《迎亲》多次参加国内各种美术作品展览。1964年,创作的《迎春曲》、《彝族后代》、《载歌载舞》等作品曾参加当年广交会展出,受到港、澳同胞和外商称赞。此外,还创作形式多样的窗花剪纸和大量影戏人物脸谱,并将明清时期装饰图案、花纹图样创造性地运用于龚扇、兰印花布、刺绣、陶瓷、打花玻璃等工艺品中,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其动物剪纸亦独具匠心,如《金鱼》、《双鱼》、《锦鸡》、《松鼠吃葡萄》、《狮子滚绣球》等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妙。其余的作品自50年代起多次刊在《人民日报》、 《工人日报》、 《四川日报》、《成都晚报》上。

人物生平

余曼白,1918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田家坝,两岁无娘,六岁亡父,与祖母相依为命,仅上过两年私塾便辍学了。当过学徒,挑过货担,摆过杂货摊,历尽艰辛自学成才。青年时期于国民党竹山县、巫山县、万县、宣汉县等地任职,闲暇时攻诗文,尤喜雕刻绘画。因痴迷于苏曼殊之诗文词章,又崇尚齐白石之水墨画风,遂改名为余曼白。1947年春,辗转落脚于自贡,不再出任伪职,转攻剪纸艺术,终成一代名家。解放后出版了《余曼白剪纸图案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民间剪纸专辑》,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出自他和艺徒之手,其作品先后于苏联、日本、东德等国展出,深受国际友人欢迎。享誉中外的自贡灯会于1964年举办首届时,余曼白受命任总体设计师。十年动乱中,余曼白受到批斗,1968年8月11日含恨投河自尽,年仅50岁。

家贫多难 从政负案

余曼白两岁时,母亲病逝;六岁时,父亲去世。老祖母只得含泪将余曼白的两个姐姐送人当了童养媳,六口之家只剩下祖孙俩相依为命。在这样的家境下,祖母仍将余曼白送去读了两年私塾。

余曼白11岁时,到镇上的“永祥商号”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未满便偷跑回了家。不久,祖母双目失明,瘫痪在床。余曼白求亲告友借了一点微薄本钱,进了一些针头麻线日用杂活,挑着货担走乡串户赚一点脚力钱。1938年秋祖母去世,21岁的余曼白才被官渡乡的小学教师张温谷招为上门女婿,同其女张诗珍结了婚。

在官渡,余曼白结识了一个叫王蕴瑜的人,此人文学功底深厚,负案逃亡于官渡。余曼白便向他求学,使仅有两年私塾文字功底的他学识大增,不但能替岳父代课,甚至还于1940年应聘到白河乡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此间还被白河乡联保主任叫去帮办一些书记事务。

这一时期,由于抗战已进入第4个年头,日军推进到了离郧阳仅几百里的地方。湖北省第八区专署在郧阳调训行政干部,余曼白被白河乡推荐前往受训三个月。训练班结束时,全体学员集体参加国民党,然后参训人员每县留下4人再参加3天特训,余曼白被留了下来,学习谍报基础知识,三天特训结束后,这些人被分回本县从事“防止日谍汉奸、整肃史治”工作。余曼白被分回竹山县官渡区担任谍报员。

此间,余曼白在干训班的同学郭怒先暗中组织发动群众爆动事败,竹山县县长郑恒武打电话给余曼白,要求余设法将郭怒先骗进县城加以逮捕。余曼白将此变故通知郭怒先,让他赶快逃走。不久,官渡区区长杨养田探听到是余曼白暗中通风报信放走了郭怒先,便将余曼白扣押了起来。当晚五更之时,他趁区公署警卫松懈之时,翻墙逃了出来。这天,是1941年8月12日。不久,余曼白遭到国民党政府布告通缉,逃到了巫山县龙村乡,投靠同乡杨天亦,为了生存,自学雕刻作品出售。后在湖北同乡、巫山县司法处主任蔡星南的保荐下,入巫山县政府干文员工作,1943年派任巫山县大昌区指导员。

辗转漂泊 落脚盐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余曼白这一时期痴迷于篆刻创作,已达到相当水平。一次,国民党万县专员曾德威巡视巫溪路过大昌。在区公署休息时见余曼白正在雕刻篆刻作品,巧好此公也是个中爱好者,他对余曼白的作品大加赞赏,竟提出调他去万县工作,以便就近相互切磋技艺。余曼白当即便答应了,不久去万县专员公署当了一名代理科员,几个月后,又丢掉饭碗。余曼白在川东辗转漂泊五年多,于1947年春来到盐都自贡。

余曼白在自流井正街民意旅馆住了下来,在益文书局和斯大得书店挂牌卖艺,所得竟不能维持食宿费用。愁苦之间,幸遇在建筑工程局当工程师的同乡陈方友的支持,借给他五万旧币。余曼白用这笔借款买了纸墨,书写了几十幅篆书作品,装裱后在富顺办了一次展销,终于获得了30余万旧币,归还借款和拖欠的旅馆住宿费后,尚有一些剩余,使他度过了难关。

不久,余曼白应邀送书画作品去贡井大盐商余述怀处,余述怀念及余曼白为本姓漂泊之人,好意将其收留于府中吃住,此间也去威远为竞选国大代表的余述怀之子余厚钦帮办伙食。余厚钦竞选国大代表成功后,便将余曼白介绍到旭川中学任教。此后他又先后去夏洞寺元瑞职业学校和富顺高峰寺小学教书,于1949年初任高峰寺小学校长。

教书期间,余曼白于闲暇学习国画,此间与多名中共地下党员接触,暗地里阅读《向导》、《生活》等进步书刊,并读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手抄本。不久,自贡解放,余曼白兴奋得不能入眠,带着学生到舒坪、毛头铺等地宣传,庆祝解放。

痴迷剪纸 成就斐然

解放后,余曼白也想参加工作,但想到自已曾在好几个地、县国民党政府里干过,思想上有许多顾虑,最后决定还是以卖艺为生。他在自贡三圣桥松榆茶馆门口摆了个摊子,收件刻字。这一时期,他又迷上了剪纸艺术。

余曼白发现,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有近两千年发展史的艺术积淀,它那新颖优美的形式既便于普及也利于提高,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间艺术本质,深为群众所喜爱。余曼白开始试着剪一些花鸟虫鱼,盆景瓜果。由于其长期的雕刻书画艺术实践经验和造诣,余曼白很快掌握了这门艺术技巧,创作风格日臻完美,他将作品投寄报刊,也屡被采用。

1954年,余曼白的剪纸作品受到北京中国工艺美术服务部的关注,开始向他订购剪纸作品。他的作品送到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展出,深受外国友人喜爱,纷纷要求订货,由于数量较大,余曼白每天都要干到深夜一两点钟。他的剪纸艺术成就,此时也受到市文联负责人张宇高的注意,在张宇高的支持帮助下,1955年自贡市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时,他被吸收进社,正式参加了工作。不久,他被安排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并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

不久,余曼白作品在省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三等奖,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同时担任了自贡市工艺美术厂设计室主任职务。上级还给予他经济补助,帮他将离别了18年的妻子接到自贡与他团聚。这使余曼白十分感动,表示要“跟着共产党走,把自己仅有一的点艺术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时期,余曼白创作了《和平鸽》、《双鹅》、《向日葵》、《喂鸡》、《石榴松鼠》等大量作品,在报刊先后发表,他创作的《英勇胜过赵子龙,干劲赛过穆桂英》,则成为余曼白剪纸艺术创作道路的一个里程碑。这幅剪纸门画作品以其时代气息浓烈,寓意深刻,手法独特,画面壮美而大受欢迎,风靡全国,获建国十周年全国美术创作奖。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次印刷即达340万张。

余曼白深知剪纸的根基在民间,民间多圣手。一次,他得悉民间艺人张义卿采用腊刻技艺可提高剪纸工效,便将张诚邀到家,切磋技艺,大受启发。此后,他将剪刀改为刻刀,采用剪刻结合,又改良了一批工具,制作了大、小半圆刀、冲子切削工具,采用腊版工刻手段进行剪纸创作,使工效成倍提高,艺术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由于他具有近20年的雕刻功夫,此一改革,得心应手,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艺术张力,匠心独运,迅速走红全国,作品先后送前苏联、日本、东德等国展览,亦大获成功。从此,以余曼白作品为代表的自贡剪纸艺术,成为自贡“小三绝”之一。

余曼白属于那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对雕刻、治印、书法、绘画诸多艺术领域的涉猎,使他的剪纸作品能溶各艺之长,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而他对艺术的苦苦探索追求,永不满足的自励精神,则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1960年,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发掘他的艺术潜能,提高他的创作素质,将他保送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师从韩向、刘宏宇、徐天许等名家,使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艺术领域,在艺术理论上有了一次系统的学习吸收,在创作实践上有了更具深厚的艺术思想的引领,使他回到自贡后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艺至化境 名播海外

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余曼白剪纸图案集》,这是对他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标志着他的创作走向成熟与完美。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的数百套(件)作品,使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这年,他被自贡市人委命名为“能工巧匠”。

这一时期余曼白创作的《狮子滚绣球》、《锦鸡》、《松鼠吃葡萄》、《牧羊姑娘》、《回娘家》、《载歌载舞》、《迎春曲》、《迎亲》等作品,都受到广泛好评和群众的喜爱,成为余曼白的代表性作品。

余曼白对人物剪纸,尤其擅长。他创作的剪纸人物形象众多,工、农、商、学、兵、妇女、戏曲人物,无所不及,千姿百态,生动传神,各具特色,构图朴实,富于民间浪漫色彩。他创作的《打渔姑娘》、《赶集》、《载歌载舞》、《迎春曲》、《彝族后代》等作品,在广交会上受到海外客商和港澳同胞的喜爱。

《亚非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是余曼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剪纸作品。《亚非团结》及此后他大量创作的外国妇女头像剪纸;《各民族大团结》及此后他创作的中国各族妇女人物头像剪纸,往往供不应求,一上柜即被抢购一空。这些中外妇女头像剪纸作品在北京国际书店、友谊书店展销,深受国际友人青睐,一次订货往往上万张,远销世界各地。

余曼白为使剪纸艺术后继有人,发扬光大,他先后收徒15人,精心传授技艺,不但满足了单位对剪纸艺术人才的需要,也为这一技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

1964年底,自贡市举办首届灯会,市人民政府任命余曼白为总体设计师,在一无经验二缺技术队伍的情况下,他担负了灯会总体设计规划并亲兼民间彩灯艺术顾问,团结制作设计人员,大胆创新,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操劳,终于不辱使命,使首届灯会如期开展,获得成功。他亲自参与设计制作的大型主题灯组《万象更新》,亦获得好评。

十年动乱中,余曼白遭到批斗,他于万念俱灰中于1968年8月11日含恨投河自尽,年仅50岁。1978年,余曼白平反昭雪。这年,他的遗作头像剪纸在全国工艺美展中入选达10幅之多。中央电视台、外事部门还将其剪纸艺术拍摄专题片向国内外宣传介绍。

1983年12月,余曼白的家乡湖北省竹山县有关部门举办了余曼白遗作展览。自贡市有关部门也于1982年3月举办了余曼白剪纸遗作展览,共展出余曼白遗作256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