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14:40
余民,1969年8月17日出生于济南,87年入伍,92年毕业于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拿到的却仅仅是大专文凭。1998年他复员了,并开始筹划编写游戏软件,1998年8月31日,ReadBook发布了0.99版,和其他共享软件一样,国内很多知名的软件下载站,都提供了这款软件的下载链接,干任何事情都有困难,显然余民做ReadBook也不会例外,ReadBook在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考虑到复杂的功能,现在不断的修改添加新功能,其实并没有触动底层的东西,因为如果底层的基础变了,一个好软件能够改变人们的日常习惯,ReadBook做到了。
就在他毕业的前一年,余民自己买了微机原理等书籍开始自学。毕业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使用上了PC,并学会了开关机。1995年他购买了自己的386型电脑,此后他一直在部队中,工作之余就自学编程。从最早的Basic语言,到后来的Pascal,C,C++,这些DOS环境下的编程语言,对余民如今的编程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等小有心得后,从事部队的软件编制;曾得过科技进步奖,立过三等功。别看余民这时风光,其实曾经他也为学不好计算机发愁过,按他的话说就是“早在学校时,学习成绩极差,每次考试都发愁,经常补考。”开始余民还以为是自己笨,但渐渐的他发现情况并不是如此,比如像《晶体管电路基础》、《数字电路》这样的课程,他差一点考不及格,可几年后,当余民在使用学到的知识设计电路的时候,很多当年几乎考满分的同学们都已经看不懂电路图了。“我设计的电路的构思,我想,即使是我的老师,也未必能设计出来。”听得出,余民有些得意。
余民开始厚积薄发,短短几年时间,从开机也不懂到一名编程高手,他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飞跃。这时的余民编程环境早已转入Windows下,学习的也是更为先进的VC++语言。直到今天VC++仍然是他最喜欢用的编程语言,它的灵活性一直为余民所称道。可是做游戏需要的资金实在太多了,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单干就能成功的,而自己又没有经济实力。好在余民是很有远见的,这种远见体现在他早在98年的时候就到处游说大老板,公司投资做图形MUD,网络游戏项目;可惜那时候大家都忙着烧钱,吹泡沫,没有人理他,再对比如今网络游戏的红火,当时那些给余民钉子碰的风险投资家们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
眼看做游戏是没指望了,一件小事促使了ReadBook的诞生。因为数年的自学计算机,余民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包括上学期间他最喜欢的看武侠小说。有一天,他在网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人指责某小说写得太差劲,更指出作者应该多看看《寻秦记》是如何写的;看到这些,好久没碰武侠小说的余民就想,难道《寻秦记》很好看吗?于是他跑去小说网站,下载《寻秦记》的电子版后,立即阅读起来,但读着读着,他发现用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看小说实在太累了,眼部疲劳不说,特别是需要一直按动光标键才能阅读到下面的内容令他感到烦不胜烦。突然他想到:“让文章自动上卷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没有人做?”,想到了这一点,也就想到了自己干,于是,余民中断看书,用了几个小时编了一个功能简单的能够自动上卷屏幕的软件继续看书。毕竟在电脑上看书,远不如读带着墨香的传统纸印书那样省力,最终他还是买了套“真正的”《寻秦记》看完了它。但自从那时起,如何让计算机屏幕上的阅读变得轻松,就成了余民闲暇时攻克的课题。
接下来很自然的他就开始编制ReadBook了;不过说起ReadBook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个小插曲可讲呢,原来最初的时候,ReadBook仅仅是阅读文件,从不改写文件,而众所周知C语言中读文件使用Read这个函数,所以就习惯性的用了Read这个单词。当时,有一个叫小朱的朋友在余民旁边,余民问他:“我这个软件叫ReadBook如何?”,“好”小朱应道;于是余民随手就写上了ReadBook这个软件名称,直到今天。
或许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好用的小说阅读软件,又或者是大家为了支持国货的缘故,一时间,网友疯狂下载ReadBook使用;要知道那时ReadBook功能远不如今天的版本强大,最实用的功能仅在于可以自动滚行,但也正是这么个功能上的小小创意,使得非但有大量用户下载,还有不少人愿意付钱成为软件的注册用户。与此同时,余民仍然在研究游戏的开发,ReadBook只是他作为游戏开发中的副产品,如果你当时去过他的个人网站“剑出九州寒”,那一定还记得那是一个讨论游戏制作的网站。 但是网络实在太神奇了,在Internet上宣传软件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像ReadBook这样优秀的东东很快流传开来,98年年底,居然几乎所有的电脑专业媒体都开始介绍这款软件,一些杂志和报纸经常举办一些软件评比,Readbook虽然很多时候只是挂个名,但总能拿到奖项。余民受到了鼓舞,专心开发他的ReadBook,那个以讨论游戏制作的个人网站,也顺理成章的转了型,成了ReadBook的官方站。软件版本从0.99A开始经过了11次升级后,在99年1月16日发布了1.0版,前不久,经过了15次升级后的ReadBook1.5版,终于诞生了,软件添加了自定义配色方案、字体大小快速变换、直接在zip文件中阅读等几十种新的功能,相信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是来自于互联网广大使用者的建议。事实上ReadBook已经使一些人形成了在电脑屏幕前阅读电子小说的习惯。记得有个朋友曾跟我抱怨说在电脑上阅读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可是在用了我推荐给他的ReadBook之后,他竟在一天之内一口气读完了一本18万字长篇小说,事后这位朋友告诉我:“小说读到了末尾,ReadBook已经停止卷屏了,我还觉得屏幕上的字在徐徐上升!”,的确,
可能70%的程序代码都要调整,而这样的工作量,对于如今的余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几年来,由于没有整体的规划,修改就等于打补丁,所以在编写代码时很容易顾此失彼。换句话说,ReadBook属于那种“先天发育不良”的软件,能做到今天这种份上,完全依靠着余民的刻苦和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软件的注册情况不是很好,也是一个困扰余民的问题:“我猜想是付款麻烦,不过不敢肯定。未加任何功能限制、纯文本的文件越来越少,更新太慢等可能都是原因。”是的,有段时间,ReadBook的更新放缓了,很多用户就以为余民不再升级更新了,而转用其他的阅读软件去了;事后余民用坚定的回答告诉我,他从来没有放弃:只是没有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因为开始的时候,并不太忙,自然升级比较快。而且,开始的时候,几个小时或几天,就可以做点新功能,现在,可以说是容易的都做完了,加功能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如今ReadBook的代码,只是手工编写的源文件就已经超过1MB,维护和除错都太费事了。余民又特别的忙,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所以更新就慢了。
很多人都很关心ReadBook将来的发展(即使ReadBook不是余民自己的发展方向),笔者也试图找到一些线索;因为ReadBook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各种该拿的奖项也拿过了,可在余民看来自己的软件还存在的3大不足之处或者说需要着重改进的地方,这三点分别是:
ReadBOOK的界面太朴素(虽然余民本人比较喜欢简朴的界面,不过多数用户喜欢像WinXP一样华丽的界面,而对于软件作者来说用户的需求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不稳定,在个别的机器上会出错。(因为余民的测试环境只有有限的几台电脑。)
始终没有能支持PDF和DOC格式。
这些问题虽然都可以分别加以解决,但余民却考虑着等它空闲的时候把ReadBook重新写一遍,他相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全新的ReadBook理应比如今的底层有更大的进步。
而今,余民在济南有一家与战友合作开的公司,叫做新吉纳远程测控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不大,只有十多个人,余民虽然任总经理,主要负责管理,但是整个公司是做工业控制方面的产品,与余民的“孩子”ReadBook没有任何关系。
谈到在做ReadBook过程中,给他帮助最大的人时,余民几乎不假思索的答道:“帮助最大的当然是我妈妈,如果没有她的照顾,我没有可能专心地学习和工作,”而由于余民平日干的是脑力工作,为了寻求平衡,所以像玩游戏,看小说,旅游这些不用太动脑子的娱乐活动自然就成了他的兴趣爱好。
心得
最后按照惯例,当请余民为同行提些建议和传授些开发软件的心得时,他如是说:“一个软件最重要的是体贴用户的需要。千万不要将软件作为炫耀技术的工具。比如,许多软件初学者关心ReadBook的平滑滚屏是如何实现的,以为,如果做到平滑滚屏,就可以作出一个ReadBook。其实,平滑滚屏的程序代码只占了ReadBook代码量的1%不到。如果过度注重技术,忽略了使用上的细节,用户在惊叹技术之后,就可能因为不会使用而放弃。”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ReadBook的余民和网络蚂蚁的作者洪以容一样,当初开发软件都是受到了某个身边不经意小点子的启发,自己做给自己用的,而好的创意加上坚持不懈的升级,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成熟软件。中国不缺少努力刻苦的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却罕见有特别好创意的软件面世,这是为什么?创意其实并不难,它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