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润德

更新时间:2024-08-27 11:55

当代知名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教授。

艺术简介

余润德,1967年生人,祖籍福建,现居北京。当代知名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持艺术高端教育,是一位具有开拓性的当代艺术家和高端艺术教育专家,有着良好和广泛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其艺术上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其人生的丰富性和执着的理性思考,构成了他艺术上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其作品的精神内核和表现形式,是对当今社会的深度思考,亦是生命的哲思,不落俗套,洞达内心。如果说通过艺术,感知和表达人的生命和情感是画者的信仰,余润德无时无刻不践行着他内心淡然纯粹的信念和与众不同的文性和气度。

余润德始终以教育和艺术创作作为自我的价值主体,兼容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不断获得了丰富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

获奖荣誉

2023年 荣获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

2017年 获新华社《收藏投资导刊》评选的“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奖”

艺术年表

主要展览

2024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2019年 参加“与大师同行”当代著名华裔实力派艺术家美国巡展 美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2019年 参加“流转的艺术”展 北京山水美术馆

2018年 参加“历史与表现”国际展 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

2018年 参加“呈现”中外艺术家作品展 北京

2018年 参加“他山之石”中德国际艺术邀请展 辽河美术馆及李可染画院美术馆

2018年 参加法国133届Art Capital 国际大展(原秋季沙龙展)法国巴黎大皇宫

2017年 举办“异样的自由”余润德艺术作品个展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 参加北京当代艺术馆提名展 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7年 参加法国132届Art Capital 国际大展(原秋季沙龙展)法国巴黎大皇宫

2017年 参加“须有作为”作品展 今日美术馆

2016年 参加“天工开物”艺术大展 今日美术馆

2016年 参加“中国关注”艺术家作品国际展 美国加州

2016年 参加厦门大学艺术学院95周年作品展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5年 举办“隐身之焰”个展 今日美术馆

2015年 参加“船绮·艺述”作品展 今日美术馆

2015年 参加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作品展 米兰世博园中国馆

2015年 举办“疏离的诱惑”个展 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

2014年 参加亚洲艺术四十年国际展 美国纽约

2014年 举办“此景我在”个展 清华美院

2014年 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艺术臻品展 北京

2013年 参加法国第67届新现实主义沙龙展 法国巴黎

2013年 举办余润德作品展 清华美院

2013年 参加宋庄艺术节展 北京上上美术馆

2010年 参加当代艺术国际提名展 北京

2009年 参加学院派艺术家作品展 北京

艺术活动

2019年 受邀参加“中国艺术经济发展论坛”并作专家主题发言

2018年 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年诗人奖”颁奖典礼并担任颁奖嘉宾

2018年 受邀参加艺术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趋势论坛”专家主题发言

2018年 担任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办的“华语诗歌春晚”艺术总监

2017年 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举办的“文艺复兴高峰论坛”并作专家发言

2017年 策划并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财富模式创新高峰论坛”

2017年 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青年诗人奖”颁奖典礼并担任颁奖嘉宾

2017年 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艺术与法律论坛”

2017年 受邀参加“首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专家主题发言

2016年 策划组织“中国关注艺术家作品国际展”并当任策划展人

2016年 受邀前往联合国总部与联合国文化艺术官员交流讨论中国关注艺术国际发展

2016年 受邀做客被誉为是海外最知名、最有文化底蕴的中文电视金牌节目《纽约会客室》进行个人艺术专访

2016年 应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洛杉矶分校、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威廉·帕特森大学的邀请,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2016年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复兴之路——重读经典展览”学术主持

2015年应邀参加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和今日美术馆共同在英国举办的“须有作为”艺术考察及术交流活动

2015年主持第四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

2014年 受聘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联合国国际信息发展组织艺术总策划和执行主席

2014年受聘中法建交50周年北京市“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艺术臻品展”艺术总监及策展

2014年 主持中法建交50周年“经典与传承——中外艺术名家论坛”

2014年担任“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高峰论坛”总策划

2012年及2013年分别赴法国和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和考察

2012年受聘“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2010年被中国策划家协会评为中国100名实力派策划家

2009年 担任“学院实力派艺术家作品展”策划展人

教育经历

2005—2015年负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端艺术教育培训项目,在文化、艺术、美学、绘画、音乐和佛学等诸多领域涉猎广博,并将之设置为高端教育课程,培养文化艺术类人才数千人。

主持高端艺术教育成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经营管理高级研修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金融管理高级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与经营管理研究生课程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型古玩鉴定高级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与投资高级研修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管理高级研修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佛教文化艺术管理高级研修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课程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国画创作名家导师高研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油画创作名家导师高研项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书法创作名家导师高研项目

主讲课程方向: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比较

当代艺术嬗变中的创作语境与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修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鉴赏

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技法研究与审美

艺术品鉴赏与收藏

艺术写生与创作实践课程

艺术评价

在以往的探索和积累中,余润德在表现性、抽象性形式语言中融合水墨艺术的书写性、意象性语汇,形成了具有自由表现张力且不失内敛的个性化风格,经由长期艰苦而有效的实践,使之豁然跃出当代油画知识构型体制化格局,他的面目与方位同时清晰起来。从上下文关系来看,他的成就得益于长期的艺术教育经验与省察,更是来自不懈的艺术语言实验。 就前者而言,他通过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端艺术培训(这种既是后卫,又是前沿的教育事工),获得了整体观察、价值判断、观念革新的实证经验和可能性的条件,而后者其实是一种自我教育、预示和修正,因而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如何将艺术家的主体维系于心灵、情感、意志的整体存在,而强有力的抗衡后现代、后历史生存的虚无、异化、失落及破碎。

由此而来,有力保障了他的绘画形式语言不断试错而不断出新,在结构处理上,以灰色、黑色营造主调,与局部、片段化的纯色相呼应、贯通气脉,纯净利落、不搭配、不矫饰。而实处的透明性,注入不确定性的朦胧感、游离感以及有分寸感的抽象,虚实相间、以意象造境,其画面构图与主题意义始终控制在智性内敛与饱满的情绪张力之间,令观者在那些踟蹰、彷徨的游魂般的男女人物形象中移情、投射、感悟、凝睇。

他的实践表明,形式语言的创造并不仅仅依赖于社会现实的再现,还付诸于心理的现实、潜意识的现实、不可见的默观之真实,而所有形式语言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技法上的博采众长,余润德做到了,而且在同代人中表现相当出色。(摘录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著名批评家 岛子先生

经过艰难的跋涉,余润德已经站到了一个高峰上,他构造了一个自己的语言体系,成功地将两个传统融入到现实和现代,这两个传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绘画语言,关键在于,传统文化的无意识构造和油画语言的专业训练构成他生命的先后关系,前者是生命的本质,后者是生命的经验,在寻找生命的本质的时候并没有放弃后者所提供的经验表现的追求。这样就构成了他现在的艺术,现实的经验,深刻的反思,家园的坚守,精神的指向,都以他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异样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精神不为样式所累,但又必须具有适合精神表现的方式,而且没有现成的图纸。余润德肯定还会继续探索下去,他不会停留在目前的状况,现实的压力会触发表现的动机,现实的关怀对他是自明的,而表现的方式却在永远的变动。他的艺术历程说明了这一点,不同的是,他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自由的自我。(摘录部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著名艺术批评家易英先生

余润德在画面结构的处理上,把大面积的灰色、恰当的黑色与局部的纯色进行组合,且干净利索地一次性完成,让色彩的透明性和色域边界的不确定性形成一种非常丰富的画面表达;而在具体的造型上,他则有意将画中人物作出虚实两极不同的处理,让主题叙事朦胧而含蓄。显然,余润德的绘画属于表现主义一路的风格,但较之西方的同流派画家,中国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则相对内敛、含蓄,更适合本土的观看语境。他的画正是在选材上关注社会现实,技法上博采众长,表现上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才会吸引我们的目光。(摘录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原副院长 包林先生

自我艺术评述

人文、社会与生命意义下的关照,不仅是当代艺术创作上的精神期待和价值取向,也是每一个当代艺术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于我,坚守最初的艺术理想和艺术状态,凸显自我异在性、异质性和异样性的艺术特点,试图在作品中隐喻出个体感觉性与反思性的问题针对性表达,努力使作品呈现更为多样的艺术体验与特征,精神性更为深入而异质,逐渐形成了面对疏离与诱惑能指之外的多重审美维度。

在作品的审美内涵与思想表达上,强调和表现具有中国人文精神个性意味的品格化的一面,使之突显其中,试图通过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将观者独立于绘画与现实之外,造成一种艺术上的冷漠与疏离——当代社会与人及其内心的常态与处境。使传统的民族语汇和审美定势在与当代文化的撞击中实现融合与重构,并赋予其更深的人文及当代精神性价值所指。

在具有不确定性的当下,生存现状与文化语境,当代生活与历史传统,知识生产与肉身体验的复杂关系中,作为艺术家的我,试图把自己承继已久的艺术语言和当代思维观,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大胆探索,使艺术本体语言在与当代文化观念的撞击中实现融合与重构,获得再生,并得以呈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