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2 11:59
余煌(1588年-1646年),字武贞,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中国明末官员。
余煌,字武贞,浙江会稽人,天启五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曾参与修纂迫害东林党人的《三朝要典》。崇祯即位,余煌虽受牵连并未遭受惩罚。不久,家母病故,辞官归乡。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左中允,官右庶子。崇祯十七年(1644),思宗吊死煤山后,鲁王任命余煌为兵部尚书。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兵直逼绍兴,鲁王渡海而逃。余煌见大势已去,果断下令,大开城门,放军民出城避难。城空之后他赋绝命诗一首,独自出东门赴水,殉国而死。
余煌,明末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南明鲁王政权的兵部尚书,绍兴著名乡贤。余煌自幼有大志,好学,博览群书,《二十一史》逐一圈点、批注,半字不苟。他为人操行坚正,耿直不阿,一生爱国、爱民、爱家乡。当时自然灾害频发,连岁饥旱,余煌大声疾呼,使朝廷全部减免灾区的赋税。
崇祯十一年,余煌回家乡看望父母,见三江闸年久失修,立即倡议修复。此后他又发现天乐乡田地邻近曹娥江,经常受到潮水的影响,耕种不能稳定,影响农民的生计,他就又自告奋勇,出资出力在猫山的山麓边建起水闸,横截江流,启闭有法,使荒凉的滩涂成为膏腴的良田,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在闸上为他立祠。
据史料价值很高的清翁洲老民所著的《海东逸史》和《小腆纪年》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死后,抗清官兵在浙江拥立鲁王政权,定都绍兴,诏令闲居在家的余煌出任礼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余煌一概坚辞。后因武将骄横跋扈,鲁王又下第三道诏令,任命余煌为兵部尚书,至此余煌深明大义,勇赴国难,毅然就职,决心为抗清斗争出一把力。当时,名望很高的兵部主事黄宗羲等人一度策划向邻国日本借兵,余煌强烈反对,认为这可能会引狼入室。
隆武二年(1646)六月,清兵直逼绍兴,鲁王渡海而逃,有人建议余煌组织人马据城死守,余煌冷静地分析形势后说:“大势已去。江边数万军队已不堪一击,还想以老弱残兵守住城池吗?徒劳的抵抗岂不是坑害百姓?”他果断下令大开城门,让军民出城避难。城空之后,他赋绝命诗一首:“穆骏自驰,老驹忍逝。止水汨罗,以了吾事。有愧文山,不入柴市。”诗中的“穆骏”指鲁王,“老驹”称自己,“文山”指文天祥,“柴市”指刑场。他从容穿好朝服,告诉仆人“我死后,随便弄口棺材,殓以常服,不作佛事,不入乡贤祠,不刻文集,不要墓志,不择地形,只在墓碑上写‘明高士余武贞墓’就可以了。”然后余煌独自出东郭门,到渡东桥边投河,不料被船工救起。他叹道:“忠臣也不好做啊!”两天后,又投河道更深的地方,殉国而死。据清邵廷采《东南纪事》记载,清朝统治者为之震动,规定在进攻绍兴和宁波等地过程中,不能滥杀百姓,并且追谥余煌为忠节。
对于这样一位名垂千古的人物,由于《明史·余煌传》没有写明他的出生时间,加上史料的缺乏,后来出版的介绍余煌事迹的一些著作,如《浙江通志》、《绍兴名人志》都没有他出生时间的记录,只有他殉国而死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民国廿八年编《括郡余氏宗谱》记载为余煌,仓公长子。明天启乙丑科状元,应为现浙江丽水人。
笔者最近阅读明德堂本《冢斜余氏家谱》有了意外发现,《冢斜余氏家谱》的《余氏备考》记载:“余煌,字武贞,号公逊,生于明神宗戊子年十月十七日辰时,中天启辛酉科乡试二十二名,乙丑科中状元。”笔者认为这个记载的正确性是高的,第一,这一记载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与余煌去世时间(1646年)相隔不算太远;第二,它记录得非常精细,不仅有年、月、日,还有出生的时辰,而且还记录了他乡试是第二十二名;第三,它记录的余煌考中状元的时间与公认的时间一致。所以,在没有更确实的历史记载被发现的情况下,应该认定明神宗戊子年,即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是余煌出生的时间,他享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