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6 04:45
余艾冰,1963年1月出生于广东开平,颗粒科学与技术、过程工程专家,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兼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校长和蒙纳士大学-东南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颗粒技术仿真与模拟研究中心主任。余教授还是中国、日本、英国及美国的一些大学的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并兼职服务于各种政府部门或专业社团。
1982年,余艾冰获得中国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获得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矿物与过程工程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年,进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2年-1995年)、高级讲师(1995年-1998年)、副教授(1998年-2001年)、教授(2001年-)。
1993年,被评为澳大利亚ARC 伊丽莎白二世研究员(至1997年)。2000年,创建了颗粒体系计算机仿真与模拟中心。2004年,当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评为澳大利亚国家教授(至2009年)。2007年,被新南威尔士大学授予杰出教授称号和科学博士学位。
2008年,被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任命为澳大利亚学术地位最高的联邦教授(至2013年)。
2011年,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011年,获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院士研究员。
2013年,任中澳矿物、冶金和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至2014年,澳大利亚科学院新南威尔士州分院院长。
2014年5月,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2014年,任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院长。
2016年,任澳大利亚颗粒技术仿真与模拟研究中心主任。同年,创立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余艾冰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颗粒科学与技术和过程工程,通过严格建模和仿真来模拟不同时间和长度范围内的颗粒-颗粒和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颗粒系统,来理解颗粒流动和填料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矿物、冶金、材料行业,这一突破在过程建模和分析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余艾冰采用传统的CFD模型和创新的DEM模型来描述在单个粒子尺度上耦合的粒子流体流动,进一步发展该方法,包括传热和传质,从而可以分析复杂的工业多相过程的粒子尺度的运动行为。
余艾冰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提高对各种过程工业系统的认知,分析工具除了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等技术,还开发了大量的数值工具来研究粒子尺度上的粒子系统,主要基于所谓的离散元素方法和CFD-DEM,这些数值工具和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的设计、控制和优化。
他至今已发表超过1000篇学术论文(其中778篇发表于SCI国际学术期刊), 为不同的国际学术会议作了数十次大会特邀主题报告。
代表性论文
1.A. B. Yu, N. Standish. Estimation of the porosity of particle mixtures by a linear-mixture packing model.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30 (1991) 1372-1385.
2.B.H. Xu, A.B. Yu.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as-solid flow in a fluidized bed by combining discrete particle method wit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52 (1997) 2785-2809.
3.Y.C. Zhou, B.D. Wright, R.Y. Yang, B.H. Xu, A.B. Yu. Rolling friction i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sandpile formation. Physica A 269 (1999) 536-553.
4.R.Y. Yang, R.P. Zou, A.B. Yu.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packing of fine particles. Physical Review E 62 (2000) 3900-3908.
5.A.B. Yu, X.Z. An, R.P. Zou, R.Y. Yang, K. Kendall. Self-assembly of particles for densest packing by mechanical vibr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7 (2006) 265501.
6.H.P. Zhu, Z.Y. Zhou, R.Y. Yang, A.B. Yu. Discrete particle simulation of particulate system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62 (2007) 3378-3396; and 63 (2008) 5728-5770.
7.Q.H. Zeng, A.B. Yu, G.Q. Lu.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33 (2008) 191-269.
8.Z.Y. Zhou, S.B. Kuang, K.W. Chu, A.B. Yu. Discrete particle simulation of particle–fluid flow: model formulation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661 (2010) 482-510.
9.Q.J. Zheng, A.B. Yu. Why have continuum theories previously failed to describe sandpile form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3 (2014) 068001.
10.S.F. Wang, M.S. Liu, L. Kong, Y. Long, X.C. Jiang, A.B. Yu. Recent progress in VO2 smart coatings: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hermochromic propertie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81 (2016) 1-54.
截至2016年,余艾冰为新南威尔士及蒙纳士大学直接吸引了超过7500万澳元的科研经费(包括50多项研究基金项目),下面列出2008年-2016年所承担的项目情况:
余艾冰院士至今已为新南威尔士及蒙纳士大学直接吸引了超过7500万澳元的科研经费(包括六十多项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基金项目),已经培养超过40多名博士后和103多名博士;目前直接领导着一个由十五位教研人员及三十多名研究生组成的世界级的研究团队。
余艾冰指出中国国内的教育方式在大学之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因此中国的学生到国外进修,不应年龄太小,因为太年轻,独立性不够,从全包围的暖房到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生活,没有阶段性的转变,会给小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麻烦,出国进修的最佳年龄是硕士毕业后。首先,在国内读四年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好机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其次,从长远发展看,国外的基础教育相对中国而言并不扎实,在中国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以后在国外的学习很有好处。
余艾冰是国际知名化学工程和过程冶金专家,被公认为是颗粒填充、颗粒及多相流、以及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多个研究领域的权威。(宝钢澳大利亚联合研发中心评)
余艾冰的科研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化工和采矿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中国、澳大利亚和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及许多跨国公司建立了高层次的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