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锦柱

更新时间:2023-05-07 22:11

余锦柱,男,瑶族,中共党员,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林业局水口瞭望台瞭望员。

荣誉

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优秀乡村护林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9年5月,荣获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

事迹

站在海拔1400多米的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尖子岭森林瞭望台上,每隔一小时,用高倍望远镜环顾浩瀚的林海,观察50万亩林区内是否有异常用火——这,就是高山瞭望员余锦柱每天的工作。

29年前的一个晚上,当了一辈子瞭望员、已经年迈眼花的父亲,把瞭望台交到了余锦柱的手上。那一年,他年仅18岁。

大瑶山里,人迹罕至,芭茅丛生,毒蛇出没无常。为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锦柱利用雨天不易发生山火的日子,先后翻过70多道山梁,穿过3000多条峡谷。

尖子岭与粤北接壤,常有雷电裹挟着暴雨呼啸而来。29年中,余锦柱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遭受雷电的袭击,自己曾4次被雷电击倒,只有瞭望台外墙上那触目皆是的凹坑,记录着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惊险。

一到森林防火戒严期,余锦柱就必须24小时坚守瞭望台,往往一守就是好几个月不能下山,生活用品和饮用水,全靠妻子十天半个月送一次。为此,余锦柱常常“洗不起澡”,就连喝水,也只能像喝酒似的,小口小口地抿。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29个年头里,余锦柱有21个春节是在瞭望台度过的。余锦柱结合自己的观察实践和父亲过去的言传身教,摸索出了识别烟火性质的“二十四字诀”: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运用这一口诀,29年来,他准确报告火警284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创造了管护区内无一次森林火灾的成绩。

“眼睛望得多远,事业的天地就有多宽,肩上的责任就有多大!”尖子岭60多平方公里莽莽林海,倾注了余锦柱的心血,更演绎着他对事业的真诚和执着的追求。

坚守

1978年,年仅19岁的余锦柱从父亲余德明——一个坚守深山近30年、创造了23年火警报告无差错纪录的全国林业劳模手中接过了“林海哨兵”的光荣职责,开始在海拔1400多米的尖子岭瞭望台工作,一干就是34年。

尖子岭瞭望台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萌渚岭群山之巅,距离最近的村镇也有10多公里的路程。

这里,水贵于油。生活用水要到近10公里以外的山沟背,日常饮用水都不能完全保障,洗澡更是一种奢望。

这里,雷电常常光临。震耳的雷声、耀眼的闪电围着瞭望台打转,房子曾被击毁一角,余锦柱也曾4次被雷电击倒,与死神有过多次亲密接触。

这里,毒蛇出没。有好几次,毒蛇窜到余锦柱的床上,与他“人蛇共眠”。曾有十多次,余锦柱被毒蛇咬伤,幸好懂得蛇伤治疗,才得以度过劫难。

这里,交通不便。10多公里的“羊肠”山路,生产生活物资只能靠手提肩扛,通讯也只能靠对讲机联络,曾有6次对讲机出了问题,在发生火警时,余锦柱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跑步前往10多公里外的水口镇报火警,每每被摔得遍体鳞伤。

一架高倍望远镜,一对水桶,一口吊锅,一台小型发电机和一台收音机,是余锦柱在尖子岭瞭望台的全部家当。34年里,余锦柱没能看到两个孩子的出生,没能替老父亲送终,却准确报告火警近300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创造了管护区内无一次森林火灾的成绩。(焦玉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