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机

更新时间:2024-06-07 06:26

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火炮,佛郎机炮来源在鹰炮,15世纪的鹰炮(falconetto)[意],名称来自老鹰(falcone)[意]。

武器结构

佛郎机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佛郎机的炮腹相当粗大,一般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准星照门。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大炮的缺点是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名称由来

明朝人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称谓。本是近代以前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以及其他东方民族泛指欧洲人所用的名称。印度斯坦语作Farangi﹐波斯语作 Firangi﹐都是法兰克(Frank)一词的误读。法兰克是6世纪征服法兰西地方的一个日耳曼族部落集团。伊斯兰教徒同他们早有接触﹐所以以后叫欧洲人 ﹐同时也称西方的基督教徒为佛郎机。中国人称葡萄牙为佛郎机是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徒那里传来的。

优点

佛郎机大炮有4大优点: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机大炮“无敌大将军”为例“每炮母炮载以炮车,配子炮3门,射时子炮装入母炮,发射完拿出。再装填第二个子炮。”根据实际操演,前三炮射击总共费时不到20秒,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热快。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且炮管较薄,容易散热。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药自燃的可能性。

三.子炮的容量确定。容量决定了火药的装填量,因此不会发生因过度填装而导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铁铸的,可以承担一部分火药压力,使炮腹的寿命增长,此另外子炮损坏了(多是出现裂缝)一个,不影响火炮的射击性能。

中葡交流史

15世纪末,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以後,西方殖民主义者纷纷东来。

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乘船来到中国广东沿海,开始和明朝交往,当时人即称为佛郎机。

1522年,嘉靖元年,葡萄牙殖民者寇犯广东新会之西草湾,被中国舰队驱逐出境。以后,人在广东东莞南头等地筑室立寨,剽劫行旅,掠买良民,转而侵犯闽浙,最后又回寇广东,肆掠东南沿海多年。

1554年,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者贿买海道副使汪柏,获得澳门居住权,之后以每年向明朝政府缴纳租金、商业税费的方式获得经商交易的许可。至清朝统一中国后改成只缴纳租金。

1571年,明隆庆五年,西班牙人东来侵占吕宋(今菲律宾),用以这作基地,向中国扩展侵略势力。明朝人因对葡萄牙和西班牙区别不开,也把在吕宋的西班牙人称为佛郎机。另外,佛郎机又是佛郎机炮的简称,清代还有把法兰西也叫做佛郎机的。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租借澳门,但未涉及主权的转让,澳门1999年租借期满回归祖国。

文献记载

明史列传213(外国6)》载:“佛郎机,近满剌加。正德中,据满剌加地,逐其王。十三年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始知其名。诏给方物之直,遣还。其人久留不去,剽劫行旅,至掠小儿为食。”这里面说的满剌加即马六甲。在明正德年,葡萄牙即派人假冒为其吞并的满刺加使臣前往北京,请求通商。到嘉靖年,葡萄牙加入了为害中国沿海的倭寇行列中,不仅“筑室立寨,为久居计”,且“所到之处,硝磺刃铁,子女玉帛,公然搬运,沿海乡村,被共杀掠”。《明史》把葡萄牙称为佛朗机,正是来源于嘉靖二年明官军逐走葡萄牙海盗之后缴获的西式大炮,“官军得其礮,即名为佛郎机,副使汪鋐进之朝。”

1608年《坤舆万国全图》中对佛郎机地理位置有明确的标注,同时当代法国位置标注为“弗朗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