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9 13:46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康泰路,始建于中国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天宝元年(742年)竣工。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始建于中国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天宝元年(742年)竣工。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通高3.5米,砂岩造,由台座、幢身、幢檐及顶上宝珠组成。台座八边形,每面刻莲瓣纹。幢身亦呈八边形,下段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及建造缘起,经文每面8行,行间刻细线,每行约55字;中段每面浮雕15尊禅定小坐佛;上段每面上:部刻佛像,下部刻菩萨立像小龛。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基座分为三层,最下一层刻有八天人,中间一层则是四狮子,上面一层为八天支承图。整个经幢基座的图案雕刻甚显华丽雄劲。基座上现一莲花座,只见丰腴的莲花雕将莲座布局为上下两层,八角形经幢的幢身即置于莲座之上。幢身刻有铭文。幢身上又有一宝盖,镌八兽首衔环,每环均有彩瑛悬联,彩瑛上各有一座佛。此宝盖上方更加一莲座,莲座上再承一短柱。此柱身刻有题额。短柱上面乃一方八角形盖石,盖石各面均有二罗汉浮雕,盖石八面,总计十六罗汉。盖石顶上又有莲座,莲座上面立一短柱,呈八角形,短柱各面雕刻菩萨立像。短柱上面,即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的顶盖,已丢失。此经幢全为汉白石建造,权衡甚美,雕饰精美。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上刻隶书,左边有题额镌刻:大金国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舍利经幢铭下面又刻:龙兴寺河北西路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经幢铭并序,本寺传教筒了沙门法通撰本寺玄隐沙门洪道书并题额末尾,刻文“大定二十年十月一日造,经幢功德主门人顺道建,并刻匠人杨温、杨显、杨深、杨演,以及诸门人姓名。由此可知,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造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译者注:原文有误。上文记“大定二十年十月一日造,经幢功德主门人顺道建”,这里却又称是“造于金代大定二十一年”)。
佛顶尊胜信仰是从武周时期兴起的。简单地说,佛顶尊胜信仰是以树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物化形态的一种佛教信仰。经幢,刻有经文之石柱,多为八角形,亦称石幢,所刻经文多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风盛行于唐朝中期至五代辽金之顷,所留存的遗品不少。后来,传至朝鲜、日本。中国的陀罗尼经幢,虽然很可能是依托《佛顶尊陀罗尼经》的创制,但这种信仰背后是古印度自古传承的旗柱信仰的佛教化。旗柱,被神格化和偶像化,形成了许多名号中带有幢的佛菩萨,也导致了阿育王石柱产生的思想基础。旗柱信仰,在后期佛教中获得独立的发展,成为专门化的陀罗尼经幢信仰。旗柱信仰在中国最早的物化形态可能是南朝帝陵的华表柱,后期形态是寺院中的幢幡庄严。中唐以来形成的陀罗尼经幢信仰,当然与来自古印度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密切相关,但更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这种信仰在古印度的来龙去脉,以把握印度教旗柱观念对佛教的影响,以及以此为例了解印度教促使佛教密教化的巨大作用。
关于雕造《尊胜幢》的原因,在《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有载: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苏堵坡中。天帝,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相近,或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坠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正是由于佛教宣称雕造《尊胜幢》能解除一切恶道之苦,故在很多地方都可见此实物。
2019年10月7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康泰路。
乘坐荥阳公交3路、10路、106路可前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