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寄制

更新时间:2022-09-29 10:32

佩奇制体育竞赛中一种赛制,介于淘汰制和双败淘汰制之间。该赛制于1931年首次被使用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足球联赛的决赛阶段中,是由该联赛专员珀西·佩奇(Percy Page)首倡的,因而得名佩奇制。

赛制简介

赛制名称

中文名:佩寄制

英文名:Page Playoff System

基本赛制

最基本的佩奇制首先要求将参赛队按照循环赛瑞士制的方式决出1、2、3、4名,然后在1、2名之间和3、4名之间分别进行比赛。3、4名比赛的负方获得第四名。1、2名比赛的负者与3、4名比赛的胜者之间再进行一次比赛,胜者与1、2名比赛的胜者再进行决赛,负者获得第三名。决赛胜方为冠军,负方为亚军。

衍生赛制

从基本的佩奇制出发,又衍生出较为复杂的双佩奇制、分组佩奇制等多种方法。

双佩奇制

什么叫“双佩寄制”呢?假如一次比赛共有16支参赛队,那么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预赛结束后,A组4支队伍依成绩排列为A1、A2、A3、A4,B组4支队伍成绩排列为B1、B2、B3、B4,按双佩寄制的打法,下一轮的比赛分为4组代码为P,即:A1、B2为P1组,B1、A2为P2组,A3、B4为P3组,B3、A4为P4组。

P1组和P2组的胜者进入P7组暨半决赛,P7组的胜者将直接进入决赛,P7组的败者将等待第二次半决赛。也就是说P1组、P2组中保持不败的队只要打两场比赛就进入了最后的决赛,而失败的队还有机会再次打入决赛圈。

与此同时,P3组(A3、B4)比赛的胜者与P1组的败者进行P5组的1/4决赛,P4组(B3、A4)的胜者与P2组的败者进行P6组的1/4决赛。此后,P5组的胜者与P6组的胜者进行代码为P8组的争夺前三名的比赛。这样P3组、P4组的队要连续赢得4场比赛才能进入最后的决赛。

在“双佩寄制”比赛中,所有参赛球队不管在哪一轮比赛,赢的多就可以赛的少名次靠前,偶然失败了还有机会通过下一轮比赛再把排名升上来。所以,对于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队来说更愿意打“双佩寄制”的比赛;即使一次失误,仍然有机会赢回来。佩寄制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假球”现象,使比赛场场都精彩。

分组佩奇制

两个小组第一名之间进行交锋,胜者直接进入决赛;两个小组的第二名进行争夺,胜者与两个小组第一名之间的负者再赛一场,争夺另一个决赛位置;两个进入决赛的队伍决出本次比赛的冠亚军。

赛制优势

佩寄制比赛的好处在于,每支队不管在哪一场比赛,都要努力争取好的成绩,而不像别的赛制那样,往往要考虑下一轮的对手来决定自己在本轮次的有利位置。所以,对于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队来说愿意打佩寄制,失误一次,还有机会。佩寄制还最大限度地避免“假球”现象。

国际垒联主席波特曾表示,双佩寄制可以“保证让那些在小组赛中表现突出的球队和实力强劲的球队获得更充分的机会去展示自己”。

在复赛阶段实行佩寄制的比赛项目通常有垒球、棒球和冰壶等,但并非必须要实行佩寄制,组织者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赛制发展

1978年,国际垒球联合会开始在其举办的比赛中推行佩奇制,佩奇制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包括垒球、足球、乒乓球、冰壶等许多竞赛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