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9 19:23
1、君臣佐使理论的历史沿革
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
2、使药在君臣佐使理论中的具体内涵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就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或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证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或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说明方中药物在方中的位置和治疗中的主次,协同拮抗关系,是药物配伍的基本原则。一般而言,一首方剂中的君药是必备的,而臣、佐、使药并非齐备。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即可奏效。君臣药无毒烈之性,便不须加用佐药。主病药物能至病所,不必再加引经的使药。
1、引经药 ,如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
天王补心丹出自《校注妇人良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用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炒酸枣仁各30g,生地黄120g。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人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并养心安神,俱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朱砂镇心安神,以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
2、调和药,如生化汤中的炙甘草
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治宜养血祛瘀,温经止痛。方用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6g,干姜2g,炙甘草2g。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血;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1、《中药八百种详解》侯士良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第22页
2、《方剂学》李冀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第19页
3、《中医药学基础》明广奇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