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5 12:03
位于天津,元代成立名族聚落。历史悠久,时间逝,名却留。
天津“侯家后”地名元明之际,南来北往的漕船停泊在三岔河口,卸货之后,饱经风浪颠簸、数月劳碌的船户、水手,纷纷登岸休整,他们在餐饮、沐浴、理发、休闲上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运河西岸侯家后、归贾胡同一带的餐饮服务诸业的发展,使之渐成闹市。清乾隆年间,侯家后已成为三岔河口一带的著名的居民大聚落。时谣云:“侯家后里出大户,三岔河口笼不住。出进士,出商贾;数数能有五十五。”清乾隆十七年(1732)举人李湜曾在自家门口写了一副对联:“天津卫八十三龄铁汉子;侯家后五百余载旧人家。”由此上推500年,正是元朝中叶,可见早在元代,侯家后就已成为一个居民聚落了。
早年侯家后,之所以成为热闹火爆的餐饮服务区,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北临沿河码头,南近估衣街,西依北大关,东靠大胡同,几乎被繁华商区包围。因而侯家后这个弹丸之地,却是酒家茗肆,歌榭妓寮丛集之处。著名的津门“八大成”饭庄,大多集中于此。享誉海内外的狗不理包子,最初也兴起于侯家后。这里有名气颇大的“四轩”茶馆(三德轩、四合轩、天会轩、东来轩),还有德升园、协盛园、小袭胜轩等戏园子。
1912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拒绝南下任总统,阴谋策动乱兵烧抢北京闹市的“壬子兵变”。驻防天津的张怀芝部闻讯策应,把归贾胡同、侯家后烧抢一空。自此,侯家后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从业商家纷纷迁入南市一带发展。1919年,南运河裁弯取直,鸟市娱乐餐饮业的异军突起,侯家后的繁华即告终结。
繁华往事如流水,但地名却不随风而去。由“侯家后”派生的两条街——侯家后前街和侯家后中街,依然尚存。侯家后前街,在北门外大街东侧,东起金钟桥大街,西至五彩号胡同,长380米。据传形成于明代,因位于侯家后之南得名。侯家后中街,东起金钟桥大街,西至北门外大街,长460米。清康熙年间形成一条窄巷,1916年拓宽为街道,因位于南运河南路和侯家后前街之间而得名。位于侯家后前、中两街附近的巷名,如天福园胡同(饭馆)、德升园胡同(戏园)、三德轩胡同(茶楼)、北立盛胡同(钱铺)、广盛当胡同(当铺)、四喜堂胡同(妓院)等,宛如一部凝固的自传,仍在无声地宣示着附着在街名巷名上的历史,让后人感受历史脉搏留在城市中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