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8 18:00
侯策名,又名天府(1886—— 1977),贡井瓦窖冲人。,进步工商业者。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副市长,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任等职。
侯策名,又名天府(1886—— 1977),贡井瓦窖冲人,先辈几代均定居于此,其父侯春山在中溪河边租几亩熟土种小菜为生。父死后,举家迁至贡井广东街居住,靠其母绩麻、养蚕及与人洗衣、做鞋,维持一家五口生活。
1899年,侯策名13岁,经亲戚介绍到淮源井当学徒,开始积资经营盐号,随后经营井、枧、灶、号及金融事业。1923年,侯策名凑集银元伍百块,与倪敬先、姚铸等人组建谦信盐号,并担任业务,第一年就赚了对本。第二年,因盐号驻渝经理肖翼之做投机生意失败,将资金挪用,潜逃上海,侯为股东之一,同受其累。在主要负责人不理不管的情况下,为信守信用,侯负起责任,还清全部债务,获自贡、重庆商界的良好信誉。
1927年,贡井胡铁华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渐多,将其同新视统有的输卤视管两条和天然气灶99口,全部租出,侯与陈仿陶、刘体朱按胡家要价照约承租。并集资3万,建成“达记”钱庄,统办井、灶、枧经济,侯任经理。为筹集资金,并将其租来的企业名义卖出4个月的15载盐(每载合60吨),预收盐款1.5万元,如期交付胡家第二期稳租银。增强了资金周转,以小资本做了大生意。侯借机挟持胡家一使其同意以租为佃,佃价除用稳租抵扣外,其余由侯等分期交付。从此,使胡家企业,变为侯、陈、刘三人所有。并将其所获利润,佃入便宜井灶,先后计有92口之多。
1936年,侯为使企业不受租佃年限影响,与熊佐周、罗筱元、罗华核等同业,联合集资2.5万元,自行开锉葆贞、蔚蒸、载福等瓦斯井,共煎火圈620口,月产火花盐1950吨。侯个人拥有火灶100余口。为免遭盐岩井商制约之苦,侯等复锉大咸井成功,产丰咸重,资本更加壮人。侯在井、枧、灶获得成功后,积极发展运盐业务,极力反对专商制度。当盐务当局决定取消专商后,侯又以“兴利”牌名作为运盐商号,并与熊、罗一起组织“钱福湘”盐号,并担任经理,将场盐运至宜昌、沙市、湘西等地销售,与淮盐竞销。并与余述怀、刘瀛州在渝开办建设银行,加强多方联络。抗日战争开始,沿海盐区沦陷,急需川盐供应,侯趁机大力发展,除原有火灶,加上新佃同兴井,共拥有火灶200口以上,每月产量达10载。使之在盐场上的井、枧、灶号皆齐,企业财产己超过100万元(以银元计),成为自贡的新兴的大盐商之一,为盐场举足轻重的人物。
侯能从一个菜农之子,一跃成为有名的企业家,与他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组织才能分不开的。在接手胡家企业后,即着手合并火力,使每灶的火力,由原成盐率50%以下,增加到60%,提高了盐的质量和产量,减少了人工;又将同新、源新两枧合并为一条,调整枧窝,使运卤量未减少,却节省人工30%;他善于深入基层,每日去井、枧、灶视察,既到柜房,又到生产现场检查生产,解决生产中现的问题在生产革新上,改进天然气灶灶身,将烧煤的盐锅,由盘子锅改为边锅,从而提高了盐的产量;他在企业经营中,审时度势,求得发展,关于掌握信息,把握时机,掌握行情;他坦率、正直、敢于承担责任,企业所获利润,分配公开,使人感到笃实可信。抗日战争时期,竟同时当上12个企业的经理。1926年起,先后担任过井、枧、灶、号、银庄、银行经理达18处之多。
侯策名不仅在经营企业中获得成功,而且在社团中,历任要职。1926年,组织新商民协会(新商会)时,国民党左派自流井党部筹备处成立,在共产党员的支持下,与当时很有地方势力的李敬才、王和甫、胡铁华把持的旧商会相对垒。翌年,侯策名总负责新商会工作后,使旧商会无形瓦解。30年代中,侯曾极力设法保释共产党员杨炯昌出狱,营救进步人士余明和。担任蜀光中学校董期间,主管财务,积极扩建校舍,协助校方聘请优秀教师。1945年,曾任自贡市参议会参议员,在蜀光中学设“策名奖学金”,帮助家贫学优学生入学、升学。同年,捐款修建市区医院三楼一幢房屋,名“策名楼”。又为荣县私立存仁中学捐助100万元。
解放前夕,原盐滞销,所营企业负债累累,资不抵债,幸自贡解放,方得解脱。
解放初期,工商业者对党的工商政策存在顾虑,经回家探亲之子王一凡(共产党员,原名侯以时)启发帮助,结合本身处境细思,如未解放早已破产,遂卖掉住房,全部投入恢复生产。当国家急需生产资金,发行建设公债时,侯带头以股息80%购买债券,并为抗美援朝战争捐巨款2万元。
1954年4月,侯策名积极响应党关于试点实行公私合营号召,自愿将所属能经营的全部企业参加公私合营。经过清资核产,在自贡的私股中他的股本最多,为2.5万元。合营后,任建华盐业公司副经理,发挥了自己的经营经验和业务专长,为自贡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2年响应党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号召,联合有关方面,在自流井、贡井、大安办中学,名为“自流井民办前进中学”、“贡井民办前进中学”和“大安民办前进中学”,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历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四川省人大代表,自贡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等职。1977年病故,终年91岁。
(辑自《自贡市贡井区志》有增删)
菜农、大盐商、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曾位居我市“四大盐商”之首的侯策名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天资聪明、雄心勃勃,他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让自贡人民亲切地称他为“红色盐商侯策名”。
1886年,侯策名出生在贡井中溪河上游瓦窑冲。父亲侯春山祖辈务农。侯策名从小就是父亲的帮手,种菜卖菜,打草挑水。侯策名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由于家庭贫困,亲戚介绍他进城,先后到糖果铺和茶馆打杂。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侯策名到准源井盐场当学徒,拜姚吉甫为师。侯策名天资聪明,加上他的勤快、用心,使得经营井灶的高手姚吉甫甚为赞许。姚吉甫把自已管理和经营盐灶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侯策名,为他数年后驰骋自贡盐场打下了基础。也就在那时,他悄然萌发了要经营盐业,做盐商的念头。
他从小本经营的赶“流溜场”(贩运井灶和饭馆所需要的东西生意)做起。小有盈余之后,在岳父黄兴顺的帮助下,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名叫“利丰厚”的杂货店。在经营杂货店时,侯策名显示出了非凡的经营才能,并以诚信结识了一批井灶资本家。通过交往,侯策名在商界逐渐活跃起来。之后与他人合作开钱庄有了进一步的资金积累,又把钱庄改组为谦信运盐号,经营盐销售和以盐抵押向银行、钱庄贷款业务。这阶段侯策名经营有道获利甚丰,基本完成了他在盐场崛起的资本积累。他雄心勃勃地寻找机会,要干一番事业。
那时,“老四大盐商”的盐业世家因经营不善走向衰落,他从中发现了机会。
1925年,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侯策名与人合作以股份制的形式租佃同新枧和达成灶的火圈120口当起了“带肚子”的掌柜,开始了他走上盐场舞台的第一幕。从此,他如鱼得水,或收购、或租佃没落的“老四大盐商”的盐业井灶,成为了我市叱诧盐场风云,位居“新四大盐商”之首的大盐商。
抗日战争时期,自贡盐商捐款买飞机的事传为佳话。自贡盐商缴纳的盐税除供国民党政府开支外,还保证了48个师的军队开支;生产的食盐保证了大半个中国的食盐供应,其丰功伟绩鲜为人知。侯策名就是这样的领军人物。
俗话说:“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盐”。据健在的盐场老人回忆,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海盐运输不通,国民政府号召发展川盐支援抗战。身为商会会长的侯策名带头响应,他不遗余力大规模扩大盐业生产,在瓦斯火(天然气)不足的情况下,首开煤炭井,烧煤制盐。还首创盐业生产、运输、销售、融资“一条龙”经营的先进方式。侯氏企业生产的盐远销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当时大半个中国吃的都是自贡盐”。以侯策名为代表的自贡盐商上演了一场近代“川盐济楚”义举,以实际行动支持了抗日战争。
作为民族资本家,侯策名渴望民族兴旺,国家富强。1926年,他与工商界进步人士一起成立了“自贡新商会”,同年参与组织反帝爱国游行活动,组织创办《策进》刊物,开展进步宣传活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时,他积极参与营救活动,先后成功营救保释出被捕的共产党员余明和杨炯昌。
194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来自贡发动节约献金运动,侯策名满腔热情慷慨解囊,捐献了600万元法币;抗美援朝时期,他捐献巨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期间,他带头将全部股息的80%购买了国家建设公债。
他支持子女侯以时(后改名王一凡)、侯朝疆、侯朝炯、侯朝衍、侯朝焕、侯朝贞等投身革命或读书留学。他的15个儿女中,解放前就有7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数为我国的高级干部、科学家、首席教授等栋梁之材。
也许是因幼时家境贫寒,只读过3年私塾(相当于半文盲)的缘故,侯策名特别推崇创办教育。他认为教育可以兴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书上学。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侯策名与自贡盐商请准将“川盐济楚”补贴余款40万元法币拨给盐商用于扩建蜀光中学初中部。他四处奔走,邀请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来自贡演讲,并委以校长重任;到重庆重金请来最好的基建队伍,还请来了全川最好的老师,把蜀光中学建设成为川南最好的中学,让自贡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针对一些穷人家孩子聪明成绩好,但苦于没钱读书的情况,1945年,侯策名筹资在蜀光中学设立了“策名奖学金”,鼓励和资助贫困上进的孩子入学、升学和完成学业。同年,捐款修建市立医院三楼—幢房屋,取名“策名楼”。又动员工商界同仁为荣县私立存仁中学捐助100万元法币。投资修建了昌平小学(现解放路中学)。
1962年的一天,侯策名路过灯杆坝,看到一伙10多岁的孩子在打闹,他逮住一个孩子问:“为什么不去上学?”“考不上中学到哪里上啊?”孩子的回答让侯策名为之一震。
是啊,国家刚刚度过三年自然灾害,还没有资金发展教育。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公办学校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上学需要,怎么办?他回家后思考了一个晚上,于是想到了兴办民办中学,以补充公办中学招生不足的办法。他的想法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支持。他把几年资产的定息全部用于投资,先后修建了前进民中(现28中)等三所民办中学,缓解了我市一度出现的小升初上学难问题。
新中国建立时,在自贡盐场沉浮了大半辈子,经历了太多变故的侯策名已过花甲,他从党的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中看到了出路。
当时自贡所有的盐场全部瘫痪停产。他毫不犹豫地响应党的恢复生产的号召,投身到恢复和发展自贡盐业的工作中。为了筹措资金,他毅然把解放前夕新建的“涵苑”住宅以3亿元(旧币)卖掉,用以恢复生产。他的举动无疑带动了举棋不定的盐商和工商界人士纷纷为恢复和发展自贡盐业生产各尽其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自贡盐业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兴旺景象。已近古稀之年的侯策名精神抖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发展盐业生产奔走工作,他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特长,与职工们一起大搞制盐技术革新,使企业快速恢复发展。成了自贡工商界中表现突出的人物。
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加速思想改造,创造条件积极争取首批参加公私合营。此后,他又多次动员说服工商界人士,把“四马分肥”的红利用于发展再生产。1954年6月,他将经营的29个生产企业全部参加公私合营,对自贡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表率。
侯策名带头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工商界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58年,他当选为自贡市副市长,分管财贸系统工作。担任副市长10年(1958年-1967年)期间,他坚持原则,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从政廉洁,秉公办事,体察民情,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重。
十年浩劫中,侯策名虽身受影响,但始终没有动摇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从内心感激毛主席、共产党把我们民族工商业者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者,我感到无比欣慰。”他还经常以“在生之日,就是我改造之时”的要求来鞭策自己,利用各种机会启发工商界同仁,坚决跟共产党走,努力为人民服务。
自贡侯氏三兄弟侯朝炯、侯朝焕、侯朝祯,先后就读于蜀光中学,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正活跃在科学、教育界,享誉全国.其父亲侯策名(1886一1977)是我市著名的工商业家、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20世纪50年代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似乎应了“将门出虎子”之说。
一、采矿及岩土力学专家侯朝炯
侯朝炯,1933年1月14日出生于自贡市。1945年至1951年,先后在自贡蜀光中学和重庆清华中学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1955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侯朝炯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煤炭工业部锚杆支护及软岩工程两个专家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系副主任、矿压所所长等职。
侯朝炯长于煤矿开采、岩石力学、巷道矿压理论与控制、高水速凝材料的研究。其主要技术成就包括:建立了动压、软岩巷道矿压新理论;开创了巷道金属支架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发明了多铰摩擦U型钢支架、工字钢可缩性巷道支架、方(长)环型可缩性支架等;发明了新型ZKD高水速凝建筑材料,其性能达到、超过了英国最先进的同类材料,在采矿和其它岩土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建立了“煤巷锚杆支护”的理论基础,解决了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项目研究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侯朝炯是我国动压、软岩巷道矿压理论和围岩控制技术的奠基者之—和开拓者,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他共获国家奖4项: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二;1991年国家发明四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1996年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排名第一。省部级奖25项,其中二等奖以上达1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5项,成果应用到全国68个单位,增收节支13.48亿元。侯朝炯共有7部著作,其中主著(编)3部、合著1部、副主编1部、主审1部、主要编写1部。其重要专著《巷道金属支架》,1989年出版,全书21万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与马念杰合著)1995年出版,全书18万字;《煤巷锚杆支护》1999年出版,全书44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篇,其中单著和第一作者46篇。
在培养科教人才方面,侯朝炯也成绩斐然,他先后指导博士生9名、硕士生14名,其中很多人已成为中青年科技骨干。如马念杰教授,是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博士生导师;又如康红普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全国劳动模范等。为此,侯朝炯还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中科院士侯朝焕
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出生在自贡市,自幼聪慧睿智,勤奋好学,蜀光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侯朝焕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保护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担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信号处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侯朝焕在水声工程的研究中,主持研究了“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全面分析、理论计算、参数选择、优化设计和性能估算,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使系统能与水声信号相匹配,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该系统成功地运用于工程项目以后,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国际上超高速计算的要求,侯朝焕上个世纪80年代即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进而将并列处理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VLSl信号处理研究。首先完成了DSP一1阵列信号处理机,定点运算速度达13.2亿次/秒。浮点运算速度达3.6亿次/秒。先后完成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的研制。单个芯片t内含15个运算结点,单芯片乘加速度达10亿次/秒。
侯朝焕自1987年担任“863”,信息获取和处理专家组副组长以来,完成了多个领域的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多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包括傅里叶变换新算法、自适应基阵处理。高分辨率谱估计、神经网络在水声中的应用;水声信号检测和定位理论、信号重构理论;合成孔径新算法及其在星载SAR、超声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等,在国内外信号处理领域有重大突破和深远影响。侯朝焕1993年完成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波束形成DBF和数学滤波、QRD-RLS递波等芯片的研制。1994年以来,致力于具有数字信号处理DSP功能的CPU芯片研究,1999年在“973计划”中立项,此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由他本人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侯朝焕倾尽心血,潜心钻研,不畏困难,在科研道路上顽强拼搏,终于硕果累累,取得骄人成绩,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先后完成了12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有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四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含中科院特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5篇,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侯朝焕还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如他带出研究生胡可心(近病故),38岁就成为中科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侯本人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助理,已在国内颇具声名。
三、博士生导师侯朝祯
侯朝祯1938年生于自贡市,蜀光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1962年毕业。一直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已整整40年。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校自动控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
侯朝祯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工业生产控制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与容错控制。他所主持的“热轧生产线控制与管理优化“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重大科技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讲“微机原理及应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生30多人、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他的两本著作《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和《微机与单片机应用基础》均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和攻读硕士研究生必读参考书。侯朝祯还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40余篇。
(原载2003年1月20日《自贡日报》陈思逊文)
长子侯竟寰
二女侯仲康
五子侯朝聘
六子侯朝疆
八子侯朝炯,
九子侯朝衍
十子侯朝焕
十一子侯朝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