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1 13:15
乳腺癌为一全身性疾病,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的大小,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现代肿瘤治疗的原则是在根治的同时注重保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功能与外形),反映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就是手术切除范围趋向缩小。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还是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均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同,保乳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对于不幸罹患乳腺癌,又不得不施行乳腺切除术的女性来说,乳房却是她们心中无可奈何的痛。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乳腺癌患者不在少数。既要保留住女性自信象征的乳房,又要确实地切除肿瘤,减少转移和复发,这个问题是乳腺外科医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近年发展起来的保乳术,很好地解决了部分病人的这个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1)保留大部分乳房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侧上肢功能,减少手术合并症。
(2)可以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的“传统”方法相同的长期生存率。
(3)保留乳房治疗后,患侧乳腺内的复发率与“传统”手术基本持平。
(4)保留乳房治疗后患侧乳腺内如出现复发后,还可进行补救性全乳切除仍可以取得与一般改良根治术相近的生存率。
乳腺癌手术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完成了从局部切除→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保留胸大肌和(或)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术式转变。有关专家发现,随着手术范围的扩大,患者术后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同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却可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于是,保乳手术应运而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入保乳手术时代。
过去,无论是乳腺癌治疗的经典术式,还是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都是以切除乳房为沉重代价的。术后在女性胸口留下长长的、丑陋的疤痕(患者或者不得不在根治术后,重新选择再接受一次乳房重建术),这永远的伤痛使不少女性患者感到丧失了做女人的尊严和自信,有的甚至感到无颜见人。此外,大范围的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结清扫,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常见的有:术后疤痕组织形成,限制了上肢活动的范围;上肢的淋巴回流循环障碍,导致上肢肿胀;由于手术切口较长及皮下广泛游离,导致术后皮下积液或皮肤坏死等。
保乳手术则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的特点,它在保留乳房外形完整性的同时,又兼顾了术后的功能恢复,配合术后综合治疗,疗效可以和乳癌根治术相媲美。
Fisher等提出的“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假说,已得到多个临床实验的证实。以Fisher为代表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已得到坚实的临床研究支持,从而取代和改变了以往经典式、局限的Halsted理论。这些新的概念使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入了以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指导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的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时代,缩小手术范围成为当今乳腺癌手术的趋势。外科治疗方法经历了从根治术到扩大根治术,再到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即使早期乳腺癌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这些都成为Fisher提出的保乳手术的理论基础
1、肿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2、肿瘤最大直径≤3cm;
4、单发肿瘤,无皮肤和胸壁受累征象;
5、肿瘤距乳晕≥2cm;
6、肿瘤/乳房比例适当,估计保留乳房术后能保持较好外形;
7、局部晚期癌治疗后降至Ⅰ、Ⅱ期者。
8、患者有保乳要求。
欧美国家对保乳手术选择肿瘤大小较中国放宽,其原因是西方国家妇女乳房偏大,且对保乳要求迫切,故对瘤体直径≤5cm,也行保乳手术,甚至瘤体直径≥5cm,术前先行化、放疗后,仍行保乳术。
保乳手术的禁忌症主要有8个方面:病灶大于4cm,边界不清楚者;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或临床上考虑有淋巴结转移者;病灶为多发者;不能保证可获得有效、充分的放疗者,乳腺区域既往有放疗史者,患有胶原血管性疾病者;乳房较小,但肿瘤较大,术后不能保持乳房外形者;不愿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者;因为早、中期妊娠者是放疗的绝对禁忌症,所以不宜行保乳手术,但晚期妊娠者可实行保乳手术,待分娩后再行放疗;癌瘤位于乳头、乳晕者。
1、肿瘤与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切除术;
2、楔形切除术;
3、象限切除术,该术式欧美国家应用较多。至于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国内尚未制订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选择病例时需满足以下的条件:
①一侧乳房内的单个病灶,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边界相对清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②癌灶位于乳房周边,肿瘤边缘距乳头的距离大于3厘米,以便于手术后的修复,及保持乳房的外形美观;
③患者有强烈的保乳主观要求,且有条件接受术后综合治疗和长期随访。另外,考虑术后的外形效果,还要综合评估瘤体大小和与乳房的比例,乳房丰满者更为适合。
切口设计
应同时兼顾手术解剖的方便和术后的形体效果。按美国全国外科乳腺癌及肠癌辅助治疗计划(NSABP)所推荐,肿瘤切除与腋窝解剖分别做切口。肿瘤切除的切口设计应以乳头为中心,将乳房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肿瘤位于上方者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弧形切口,下方者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腋窝解剖的切口设计为平行于腋褶线的斜切口(长约5~6cm)。
切缘距瘤缘的距离
保乳术切除原发肿瘤时,切缘距瘤缘的距离非常重要,术后局部复发与手术切缘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切缘距瘤缘2cm即可,但应保证切缘病检阴性。切缘距离肿瘤边缘0.5~1.0cm,切缘阳性者仅占5%,但肿瘤复发率仍很高。NSABP和JCRT研究结果均显示,切缘距瘤缘镜下阴性者,5年局部复发率为3%;切缘距瘤缘1mm者,5年复发率为2%。
术中瘤床放置金属标记定位
采用瘤床放置金属标记的方法来解决术后遗留的切口处瘢痕与瘤床位置问题,须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金属标记的意义,征得同意后,于切除肿瘤处的残腔四周放置银夹,然后缝合腺体和皮下组织,最后缝合皮肤。切口愈合后,在模拟机下依据金属标记定位病灶区的放射野,进行局部放疗,以确保放疗部位的准确。
腋窝淋巴结清扫
SLN 活检阴性,可以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一般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应超过10个。但腋窝淋巴结清扫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如上肢水肿,淋巴积液等),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者并不能提高其生存率。腋窝淋巴结活检阴性者存在30%的假阴性率。因此,若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必须清扫,从而使腋窝SLN阴性者避免行腋清扫,而SLN阳性者遗漏腋清扫,SLN活检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
SLN 阴性患者SLNB替代腋清扫术后,腋窝复发率和并发症都很低。因此证实SLN阴性患者SLNB可以安全替代腋清扫术,且复发率较低。欧美、澳大利亚大多数主要医疗中心,SLN阴性患者SLNB已经替代腋清扫术。Pumshotham等前瞻性随机实验也证实淋巴结阴性患者SLNB替代腋清扫术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较大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在较小肿瘤保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后,学者们开始尝试较大肿瘤的保乳治疗。van Dongen等报道临床随机研究868例患者,其中696例(80.0%)肿瘤为2.1~5.0cm。中位随访13.4年,比较保乳加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虽然保乳组局部复发率较高,但这些复发对远处转移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多发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多发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的1.3%左右,一般认为是保乳的禁忌证,但这部分患者也有保乳要求。经保乳手术,并保证术后标本切缘2mm内无瘤。只要切缘无瘤残存,辅以放疗及全身治疗,这类患者也可行保乳治疗。
保乳术与全乳切除术相比,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NSABP B04结果发现乳腺癌的单纯乳腺切除加术后放疗效果与根治术相同,表明术后补充放疗有可能缩小手术范围。1981年米兰癌症研究院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结果发现:乳腺癌的象限切除、腋淋巴结清扫加乳腺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在生存率方面无差别,1985年NSABP报道了其B06的实验与米兰相似的初步结果。 1990年米兰的临床实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再一次表明与乳腺癌的根治术一样,保乳治疗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保乳手术206例10年生存率为80.0%,10年局部复发率为7.7%,与国外报道相同。2002_1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时发表了2 篇有关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随机、大样本长达20年的随访报告。Veronesi等中位随访20年结果表明,生存率分别为58.3%和58.8%,各种原因所致病死率在保乳组为41.7%,根治组41.2%(P=1.0);乳腺癌所致病死率分别是26.1%和24.3%(P=0.8)。正因为两组具有相同的远期生存率,因此保乳手术是乳腺癌瘤体相对较小者的首选治疗,也证明了保乳术式的远期良好效果。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术及术后放疗与传统根治术和全乳切除手术疗效相当。近年来,欧美国家的保乳术逐渐增加,保乳术在美国占全部乳腺癌手术的50%以上,新加坡70%~80%,日本超过40%,香港30%,中国仅限少数大医院开展,在10家三甲医院近3年的保乳术仅占同期可手术乳腺癌的9%。其原因:①医患双方对乳腺癌行保乳术的可靠性缺乏足够认识。②担心保乳后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够和保乳后美容效果差。③术后放疗需进一步推广。随着保乳术在全球的广泛开展,其发展趋势表现为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和手术技术的提高。
中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乳腺癌的治疗将出现几种手术方式并存、治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手术仍可能普遍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但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保乳术将逐步取代改良根治术成为主要术式。SLN活检的临床应用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腋窝清扫。总之保乳术、SLN活检的应用将使乳腺癌治疗更加合理化、个体化。